杨晓霞,袁 哲,陶玉秀
(1.解放军第252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2.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三零四医院,北京 100000;3.西宁联勤保障中心原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86例重症监护患者,临床选择舒适护理干预,分析重症监护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及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最终治疗效果确切,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6例重症监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本人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分析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分析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43~75岁,中位年龄(61.7±3.8)岁。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41~76岁,中位年龄(62.4±4.1)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均满足(P>0.05),可对比分析。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注意患者的饮食以及用药。分析组进行舒适护理,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确保患者病房内的温度以及湿度适宜。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降低患者的紧张以及焦虑心理状态,使患者能够积极面对治疗。对患者进行生理护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对患者的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需要及时的干预,针对患者长期卧床,可以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床垫,将不适感降至最低[1]。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护理有效率=(总例数-无效)/总例数×100%。对患者生命质量进行评分,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以及精力。
本次研究中,对86例重症监护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9.0,护理有效率选择x2检验,以%形式表示;生命质量评分选择t检验,以()形式表示,P<0.05为在统计学意义上存在差异。
分析组护理有效率为97.67%(42/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7%(34/43),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分析价值(P<0.05),见表1。
分析组生命质量评分在统计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分析价值(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生命质量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生命质量的比较(±s)
组别 分析组(n=43) 对照组(n=43) t P生理机能 85.7±6.5 69.2±7.3 11.0694 0.0000生理职能 54.7±1.6 25.9±1.8 78.4175 0.0000躯体疼痛 62.4±3.5 53.3±3.9 11.3874 0.0000一般健康状况 49.8±5.8 37.3±5.1 10.6130 0.0000精力 60.8±3.4 40.6±2.9 29.6413 0.0000
由于重症监护患者病情急、危、重,患者身心受到严重影响,面临的压力巨大,有效的护理手段能够帮助患者减轻身体以及心理的双重压力,对于临床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升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舒适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临床护理手段,在重症监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患者展开全方位以及多角度的护理干预,提升临床护理有效性[2]。
刘华荣等人[3]的研究认为,舒适护理能够提升重症监护患者的临床效果,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与本研究结论相符。本研究结果显示,分析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以及生命质量在统计学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差异存在分析价值。表明舒适护理对于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对于临床护理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对重症监护患者进行舒适护理,有利于提升临床护理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及临床应用推广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