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的风景线
——黎川县湖坊乡产业扶贫纪实

2018-09-12 07:18吴维纲
老区建设 2018年13期
关键词:蜀葵全乡洋芋

□ 吴维纲

盛夏时节,黎川县湖坊乡400多亩黄蜀葵基地里一朵朵淡黄色的黄蜀葵开得特别鲜艳,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成为夏日田野里一道亮丽的风景。近几年,该乡涌现出了许多创业能手、致富明星,在他们的带动下,全乡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因村施策,先后种植洋芋、草菇、黄蜀葵、西瓜、黑木耳等特色农产品,形成了一村一业一户一策的产业格局,通过创业能手+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在脱贫致富的路上闯出了一条新路。

稻草菇飘香生财路

夏日,走进湖坊乡营心村前岭小组,只见村口搭建了几个巨大的菇棚,里面堆放了一层层的稻草菇菌筒,上面开满了密密麻麻的稻草菇,散发出一阵阵浓郁的清香。营心村妇女主任杨朝花带领几位村里的贫困户在采摘新鲜的稻草菇。

稻草菇是湖坊乡的传统特色产业,杨朝花是乡里远近闻名的稻草菇种植专业户,她家种植草菇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为了带动村里贫困户脱贫致富,几年前,她投资20多万元,成立了杨朝花草菇种植合作社,发展稻草菇种植产业。合作社成立后,便成了村里贫困户的“娘家”,不仅为他们提供种植稻草菇的技术,还提供了做菌筒、采菇等务工途径,收入显著增加,纷纷走上了脱贫路。

村里的贫困户张国清今年47岁,前几年因为患上了肾病切除了一个肾,干不了重体力活,今年他从合作社赊种了2000筒稻草菇,一年可以实现增收 7000多元。贫困户刘金英今年已经60多岁,丈夫体弱多病,她每天在合作社采菇、做菌筒,每天工资80多元,一年的务工收入有1万多元。

现在,杨朝花创办的合作社每年制作稻草菇菌种10万筒,带动贫困户和其他乡镇村民种植稻草菇150万筒,年产干菇7万多斤,每年产值可以达到700多万元。不仅带动了全乡100多户贫困户和村民种植稻草菇,而且带动了周边的中田乡、熊村镇、洵口镇、荷源乡等乡镇发展稻草菇种植,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明星产业。

黄蜀葵开出艳阳天

眼下,黎川县湖坊乡400多亩黄蜀葵产业基地已经进入了采收期,每天都有5000多公斤的鲜花采收,全部运送到乡扶贫工厂烘干加工。在湖坊乡枧源村,村党支部书记饶永明一大早便带领大家在地里采收黄蜀葵。

黄蜀葵为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高大直立草本植物,又名黄葵。既是一种消热解毒、润燥滑肠的中草药,也是一种观赏花草。今年湖坊乡把黄蜀葵作为全乡脱贫致富的产业来发展,为了带领村里的贫困户和村民早日脱贫致富,饶永明和几位村民一起出资10万元成立了枧黎黄蜀葵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黄蜀葵100多亩,并且吸纳了10多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

贫困户饶寿根今年50岁,原来一直在外打工,今年3月回到村里以劳务入股加入合作社,每天在地里采花工资有100多元,加上分红,今年可以实现增收2万多元。村民李明祖几年前因为患病做了手术,不久妻子也身患重病,家里欠下了一屁股的债。为了早日摆脱贫困,今年他家栽种了黄蜀葵14亩,亩产可以达到2500公斤,实现产值6万多元,扣除打地、施肥的成本,利润有5万多元。他高兴地说:“今年栽种黄蜀葵不仅可以帮助我还清债务,而且可以摘掉贫困帽,正真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

据悉,今年湖坊乡种植黄蜀葵400余亩,预计产干花13万公斤,总产值将达160余万元,带动全乡50多位贫困户户均增收6000多元。

“野洋芋”成就致富梦

黎川农村山沟田头到处都生长着洋芋,由于耐旱而且又耐贫瘠,几乎不用管理,因而在当地被称为“野洋芋”,过去黎川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手工制作洋芋粉丝的传统,是当地世代相传的一种传统美食。

2016年,湖坊乡水湖村村委会主任黄友华(现任村党支部书记)为了给村里人找一个脱贫致富的好项目,先后到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参观考察,最终选择了种植洋芋,并且加工制作成洋芋粉丝。刚开始,黄友华一直在思索如何将这种民间土特产品实现规模化、商业化生产,与广阔的大市场联系起来,使之成为带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的产业。在广西的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他看到了一套红薯的加工制作设备,让他得到了启发。回到家里,他亲自绘图,反复修改琢磨,聘请当地技术工人制做,经过4个多月的时间,一台机械化生产洋芋粉丝的机器终于制做成功。这台机器的研制成功,不仅大大提高洋芋粉丝的生产能力,而且减轻了过去手工制作洋芋粉丝的劳动强度,也让他看到了发展洋芋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希望。

为此,他在村里成立了水湖湾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洋芋种植产业,经过几年的种植湖坊乡的洋芋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水湖村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贫困户黄德根夫妇在村里既没有劳动技能,又缺乏劳动力,每年靠栽种几亩口粮田度日,一年的收入才几千元,生活都难以为继。特别是两年前他的儿子考上了大学,每年几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更是让他们感到束手无策,但是自从加入了合作社,通过入股分红和务工,他们夫妻一年的收入便有3万多元,不仅解决了生活问题,而且儿子的学费也有了着落。贫困户黄小华今年已经50岁了,妻子是个残疾人,一家四口的生活重担就压在他一个人的肩上,原来一直在外务工,家里的生活捉襟见肘,十分困难。两年前,他回到村里,便在合作社的洋芋基地里务工,每天在地里干些除草、翻地的农活,一个月的固定工资2500元,一家人的生计从此有了保障。

这些年合作社先后获得政府扶贫产业资金120万元,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洋芋种植面积由当初的300亩,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亩,还新建了扶贫工厂,增加了两条自动化生产线,使洋芋粉丝的产量一下子提高了10倍。经过加工制作成洋芋粉丝,由于制作精美又是绿色食品,在市场上很快就销售一空。现在“湖坊人家”洋芋粉丝获得了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产品不仅销往省内外超市,端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并且走进了文化部的机关食堂。

现在,合作社吸纳全乡贫困户160多户,通过扶贫产业到户资金、资产折股量化和土地租金分红,为他们发放分红资金共计20多万元,发放务工工资收入90多万元,全乡先后有100多户贫困户摘掉了“贫困帽”,踏上了致富路。

猜你喜欢
蜀葵全乡洋芋
青海乐都:“红洋芋”带来“红日子”
顽强的蜀葵
大将军搬砖
下河乡:视察调研全乡重点项目
自大的马谡
蜀葵
蜀葵在歌唱
蜀葵,蜀葵
用汗水浇灌脚下的土地
永远的洋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