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恒衡
摘 要:小学科学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启蒙课程,是小学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之一,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提高和完善小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小学教育中的科学教学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学生的思维可以继续拓展,學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再加以锻炼和提高。从我国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着手,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深入探讨研究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策略。
关键词:科学教学;动手能力;培养研究
当下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要将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则应该强化自身的主导作用,而不能延续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
一、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当前小学科学教育,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村地区的小学科学教育普遍得不到重视。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学校、家长较为重视语数外的分数,所以在考试中不占比例的科学科目变得可有可无,形同虚设。
2.科学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各方面对科学教育的忽视,导致学校科学专业教师的缺乏,大部分担任科学教育的教师都不是科班出身,专业知识不全,难以形成科学的教学体系。
3.偏远地区、农村地区科学教学设备的支持资金不足,教学设备难以得到维护和更新。应试教育根深蒂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仍然在课堂中被广泛使用。目前,很多小学中的科学教育中缺乏对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只负责听讲,并没有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便是实验操作课程,也多是教师操作,学生观察,学生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这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不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前我国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提倡,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传统的填鸭式教育逐渐显露出问题和弊端,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全面,动手能力有所欠缺。因而,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对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硬性要求。根据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我们可以了解到,小学生的认知来源于对客观事物的具体的、形象的感知,所以小学科学教育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知识,在操作中得到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胡克英先生曾说:“儿童动手操作活动是具有特殊性的学习的实践形式。”传统的教师主宰式课堂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教育需求,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是我国科学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因而,摒弃传统课堂的弊端,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足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可以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硬性要求,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趋势,更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要求。
三、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实施对策
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学校、家长等多方面的协调和沟通,通过多方面的合作和努力才能达成。同时,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首先,国家及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小学科学教育,加大对科学教育的资金分配,为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提供设备上的支持。同时,政府应该推行教育教学课堂改革,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鼓励教师实施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充足的动手的机会,从而使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其次,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师范学校应开设、完善相应的科学教师培养课程,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专业的科学教师。此外,学校在师资分配方面应注意尽量让专业的教师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会使小学的科学教育课堂更加专业、丰富,从而可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另外,教师应当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尝试各种新思路。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多动手。可以采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所在,提高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强调学以致用,合理布置课后作业,以动手操作的作业为主,及时巩固课堂上科学探索的宝贵成果。
我国的小学科学教育的缺陷,只有通过多方不懈的努力才会得以改善。必要时可以向西方先进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学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学校也应规范小学科学教育课堂的流程,强化科学教育的计划性、目的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胡克英.小学教学简介[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2]徐君玲.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7(6).
[3]刘文海.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7(13).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