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造散文“三味”:趣味、诗 味、生活味

2018-09-11 04:49曹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趣味大地散文

曹津源

朱自清的《春》,洋溢着趣味、诗味、生活味,生动地表达了人们盼春、迎春、喜春、惜春之情,成为百读不厌的散文经典。当代作家厉彦林的《春天来敲门》选取同样的题材,同样注重酿造散文的“三味”,给读者新的艺术享受,体现出在传承中创新的创作特色。中学生写作散文怎样走出空洞乏味、堆砌辞藻的误区?此文酿造“三味”的笔法值得大家学习借鉴。请欣赏。

春天来敲门

厉彦林

沉睡一冬,季节忘记带钥匙,敲起春天的门环。门刚被推开一条缝儿,春天就踮着脚尖,顽皮活泼地踏进门槛。金黄的连翘花早早开口:“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2018年春节前立春,“春脖子长”,北方大地缺雪少雨,冬天早已失去威风。最早敲春天门的是风,轻轻地,悄悄地,春天淡粉浅黛,袅袅婷婷走来,叩动人心弦。开门一看,春光已经行走在村庄田野上。春风从袖筒、裤腿里钻进来,柔柔地触摸。人们开始祭春、咬春、鞭春、踏春、忙春、颂春,脸膛红扑扑的孩童奔跑着、雀跃着,农人犁耙和良种下地,在家的主人唤鸡狗、赶鹅鸭,一幅质朴温馨的中国乡村风景画,闪耀岁月亮光。

大地和大地上的植物开始苏醒,山冈原野到处闪动奔跑着春天顽皮的身影。杏树、桃树、梨树听到温暖的敲门声,忙着吐露新嫩与鲜美的花蕾。“春到人间万物鲜”,荠菜醒来,萌发簇簇新绿,被村姑村妇灵巧的手,一棵棵采摘进竹提篮。荠菜、马兰、山蕨、水芹、苦菜、香椿、马齿苋等各种野菜,为餐桌增添鲜嫩与清香。最开心的当数孩子,折一截柳枝,轻轻拧动,抽出雪白的茎,用剥下来的嫩皮做成筒状的柳笛,吹响阔别一冬的恣肆,声音悠扬。街头巷尾弥漫春草和小米粥缕缕的清香。

动物伴随春天脚步活泼起来。温暖的阳光下,蜂蝶抖动翅膀溅飞淡淡的草香花香,大红公鸡站在麦秸垛上引颈高唱,黄鹂鸟站在树杈上欢鸣,黑白相间的燕子,衔着春泥,拖儿携女栖落老屋木梁上的燕窝,一会又在街巷和村边麦田上自由地飞翔,偶尔会眼前耳畔箭一般掠过。夜里燕窝里又传出低声细气的呢喃。春江水暖鸭先知。你看,那河畔的鸭群,只见第一只先抖起翅膀、贴着水面腾飞,接着是第二只、第三只……湖面上划出层层涟漪……

松软的大地滚过悠远而沉闷的春雷声,土地温煦而松软。春风吹在脸颊上,痒痒的舒服极了。抬头看看天空,雾霾已经少见影踪,蓝天点缀着飘逸的白云。深深吸一口早春的空氣,顿感周身充满青春活力。春雨后的沂蒙大地一片繁忙,悠扬的《沂蒙山小调》唱出渴望丰收的满腔热情和厚重底气。结伴劳作的人眯缝着眼,看晨雾冉冉飘向空中,侧耳聆听冰消雪融的声音,分明听懂了大地急促的心跳。

咚、咚、咚……乡村回响着春天持续的敲门声,新时代的鼓点回荡在希望田野上。在春天的敲门声中,英俊挺拔的白杨树举起绿叶片“哗哗”鼓掌,簇簇花朵张开嘴巴齐声喝彩,温暖的阳光飘飘洒洒,松软的大地萌发着彩色的笑容与希望。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2月24日】

一、趣味 写作散文既要“有意义”,还要“有意思”。这“意思”就是“趣味”。“趣味”是一种诱人的“调料”,耐品的韵味,也是一种行文的格调。文章运用多种手段营造“趣味”:

1.拟题有趣味。题目将季节轮回至春比拟为“春天来敲门”,化无形无声为形声俱有,别出心裁,引人细读。

2.行文有趣味。有了题中化虚为实之“门”,文章展开时巧妙回应,例如“忘记带钥匙”“推开一条缝儿”啦,“踏进门槛”“听到温暖的敲门声”啦,拟人化的春天的顽皮活泼,迎春人的快乐热情,都表现得情趣横生。

3.状春多趣味。春景是啥样?文章这样展示:“春天淡粉浅黛,袅袅婷婷走来”,是能“从袖筒、裤腿里钻进来,柔柔地触摸”你的风,是孩子“吹响阔别一冬的恣肆,声音悠扬”的柳笛,是在“温暖的阳光下”,“抖动翅膀溅飞淡淡的草香花香”的蜂蝶……写得有声有色,“钻进”“触摸”“溅飞”等动态描写生动鲜活,实现了“趣”与“美”的高度融合。

二、诗味 写作散文既要有“趣味”,还要有“诗味”。这“诗味”就是流淌的心声,含蓄的情思。文章酿造“诗味”的手法有:

1.多觉描写。第五段,“蓝天点缀着飘逸的白云”“晨雾冉冉飘向空中”诉之于视觉,“悠扬的《沂蒙山小调》”诉之于听觉;“痒痒的舒服”感诉之于触觉;“深深吸一口早春的空气”诉之于嗅觉……这些描写让读者调动多种感官赏玩诗味。

2.情景交融。描写动物的一段,无论是“蜂蝶”“大红公鸡”,还是“黄鹂鸟”“燕子”以及“河畔的鸭群”,都描写得姿态各异、活泼可爱。而“老屋木梁”“眼前耳畔箭一般掠过”,还有插入语“你看”等语句,都使景物附着了农人由衷的喜春之情,营造出温馨和美的诗境。

3.意在言外。文章结尾处,“咚咚咚”的敲门声自然地转换为新时代的鼓点声,白杨树“‘哗哗鼓掌”,“簇簇花朵”“齐声喝彩”,“阳光飘飘洒洒”,“大地萌发着彩色的笑容与希望”……都超越了字面意义,礼赞新农村、抒发获得感、期盼新愿景等深层内涵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达。

三、生活味 写作散文的“趣味”“诗味”须来自生活,连接地气,远离低俗与做作。文章的”生活味“表现在:

1.散发地域气息。作者采风视角对准沂蒙大地,唱响的《沂蒙山小调》具有特别的音符与旋律。

2.描绘乡村风情。“孩童奔跑着、雀跃着”,“农人犁耙”“良种下地”,“唤鸡狗”“赶鹅鸭”“村姑村妇灵巧的手”“筒状的柳笛”“春草和小米粥缕缕的清香”……构成了一幅幅质朴温馨的乡村风情画。

3.用语贴近生活。“金黄的连翘花早早开口”“春脖子长”“祭春、咬春、鞭春、踏春、忙春、颂春”等口语俗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即使引用古诗,如“春到人间万物鲜”“春江水暖鸭先知”,也都是生活化了的名句。

有个同学学习了厉彦林的“三味”笔法,写出佳作《渔》。现录下供大家分享——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 袁思晗

父亲喜欢钓鱼、捕鱼。

在我看来,这是极不易为之而又十分危险的事。虽然父亲每次都满载而归,但我总是担心:会不会抬不动鱼叉,收不回鱼线,理不清渔网,撑不动渔船……

那天,暮色昏沉,去收渔网的父亲却未归家,我去喊父亲回家吃饭。

田埂泥泞,稻田上的空气湿漉漉的,只听见风吹稻叶的“沙沙”声,而暗淡的光线只能让我捕捉到它们模糊的影子。我站在河岸斜坡的高处看河面,夜晚黑漆漆的河水,与河岸融为一体,水与岸都分不清,简直是阴森森的一片,让人心中更加不安。偌大的河面空荡荡的,我找不到那只漂漂荡荡的小舟,也找不到父亲。

“爸爸!”我朝大河喊了一聲,“爸——爸——”我又喊了一声。

河水依旧平静,没有任何回应。

“爸爸!爸爸!”我连喊了两声。对面人家的狗狂吠起来,像把昏沉的暮色撕开了一道口子,也吓得我一个哆嗦。狗吠停止,我依旧没有听到任何答复,更加静谧的夜让我意识到,对“静”的恐惧远比那狂吠可怕得多。我蹲下来,托着腮帮子,另一只手狠狠地揪着黄豆秆上的叶子。“爸——爸——”我只能重复着呼喊。

天上亮起了一颗星,又亮起一颗星……

不一会儿,星星便布满了天空。看不到飞鸟的身影,凉气直透我的心,整个天幕朝我沉甸甸地压下来,我简直喘不过气儿,而鸣虫无序的杂音让我的心绪更乱了几分。

还记得小时候偷偷爬上渔船,遭到了父亲的一顿打,之后我便再不敢靠近那船。而爷爷年纪已老,行动不便,每次撑船入河心的,只有父亲一人。他撑船的背影近看高大,渐渐显得遥远而孤单。

记忆中的父亲有点冷漠。可不知怎的,我的脑海里忽地闪起无数他的好来。每每夏日,撑船归来,父亲总会悄悄地在桌上放两只莲蓬。味道是极清淡的甜,悄然间就能润了你的唇,甘了你的口。也许父亲给我的爱,一直就像莲子一般,苦只是一点点,而多数时候是静悄悄的纯粹,毫不浓烈,不含一丝杂质。

河面上忽地闪现了光亮,我忙起身看。那摇摇晃晃的船影从河的拐角处驶向河岸。“爸爸!”我向着光亮喊,仍未有回应,但这是肯定的——那就是父亲,我心中的不安一丝也没有了。

“爸爸,吃晚饭了——”我紧接着喊。

“哦——你先回去吧!”那光亮处终于传来了回应。

我像久缚后被释放一样地放松,踏着松软的泥土,穿过大豆地,穿过水稻田,穿过丝瓜架子与黄瓜架子,一路小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安然。

停歇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等我再大些,终于被允许和父亲一同登上那只小船,我帮他收网,帮他拎鱼,他帮我掸去衣角上的污秽。

然后,他对我说:“我们,去摘支莲蓬吧。”

这是一篇融入了趣味、诗味和生活味的散文佳作。“田埂”“稻叶”“河岸”“小舟”“豆秆”“星星”“鸣虫”“犬吠”……一幅幅洋溢着水乡生活情趣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虽然作者写到了夜景的“可怕”和“我”的“恐惧”,但这些都是为了反衬父子间纯真的双向之爱;说爱是“静悄悄的纯粹”,言外之意丰富;两次写“莲蓬”,把诗情与哲思融入其间,特别是结尾一句“我们,去摘支莲蓬吧”,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猜你喜欢
趣味大地散文
大地之歌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仰望大地
仰望大地
午睡的趣味
裂开的大地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