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予
从故事到事故,只差那一刻。
2017年8月5日,我们一家带着对旅途故事的憧憬,从温州飞往九寨沟。
8月8日晚8点,我洗完澡,准备看会儿书就睡觉。洗手间里传来妈妈洗衣服的唰唰声,小阳台外面偶尔有风吹过树林的飒飒声,时间的河流就这样静静流淌着,直到——
9点19分,我正看书看得津津有味,突然感觉灯在晃动,接着整个房间剧烈摇摆,还来不及思考发生了什么,躺在另一张床上的老爸就被硬生生甩到了墙上,又摔倒在地上。是大楼在施工?过了一秒,我突然反应过来:天哪!地震了!我一把扔掉手中的书,从床上弹起来,和老爸一起闯进了洗手间。正在里头洗衣服的妈妈早已吓呆了,爸爸拉着我们一起躲在洗手池下面。又是一阵地动山摇,我差点没滑出去,双手紧紧攥着洗手台下面的水管,妈妈则死死抱着抽水马桶。看见这滑稽的一幕,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心里乱得不行。
十几秒后,震感渐渐变小。肯定还会有余震,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于是我们立马冲出洗手间,以最快的速度套上外套、鞋子,马上逃离房间。
走廊上一片狼藉,通道变成了一片废墟,我们一口气穿过废墟,来到酒店大堂。大堂上的吊灯全砸落在地面上,墙已经塌了一大半。昨日被我们称作“天堂”的偌大广场,如今映入眼帘的是坍塌的餐厅,摇摇欲坠的穹顶,还有被埋在碎石块下的活人,令人触目惊心。大门口进出的旋转门已被压垮,水泥块堆了半米高。我正想着要不要冒险跨过去,只觉地面微晃了几下,大门下面又落下几块碎石,好险!过了一会儿,好像没有动静了,工作人员挥手示意我们快走。片刻后,我们终于逃出了这个濒临倒塌的险境,重见外面的天空。
然而天空灰蒙蒙的,弥漫着大片粉尘。视野里什么也看不见,只有攒动的人头。我们捂着鼻子,跟着前面的人向前走,一直向前走,不知走了多久,我们来到了一片停车的空地上。停车场闹哄哄的,有人大声呼唤失散的亲友,有小孩子被吓得哇哇哭,有人受伤痛呼哀号。余震一直没停,山上不时传出岩石滚落的声音,这声音在夜晚听来格外令人恐慌。
夜里气温骤降,我穿着妈妈的冲锋衣还觉得越来越冷。黑暗中,我开始迷迷糊糊,又不敢睡着,脑子里一会儿幻想着有人来救我们,一会儿闪现余震来了四处逃亡的情形,就这样在惊惧和不安中半睡半醒着。
早上睁眼醒来,我身上多了一床军绿色的被子,还看到了许多特警,我的心一下子安定下来了。早餐开始限量供应,老人和小孩可以分到一个馒头和一瓶水,我们什么也没有。但是我一点也不饿,也许是紧张让肠胃失去了饥饿感,也许是因为看到曙光在望了。
依然是等,大约到了中午,终于轮到我们撤离。撤离的途中,依旧是险象迭生,不过那是另外一段故事了。当司机叔叔说我们算是逃离灾区了,这时已是下午2点,距离昨夜那惊心动魄的一刻整整17个小时。
回到温州,我们每天对不同的人讲同样的故事。可我知道,我们以为的故事,随时可能变成事故。我们必须拿出勇气,保持希望不破灭,才能逃出生天,为自己赢得活下去的机会。
[【魏老師评】]
小作者的选材意识非常好,“那一刻”可写的范围很大,生命中让自己难忘的“那一刻”太多了,或惊喜,或刺激,或尴尬,但如本文这样惊心动魄的那一刻却是绝无仅有的。很显然,这是小作者的亲身经历,所以才会对地震来临那一瞬的感受、逃出酒店的过程、在野外心怀惊惧地过夜等诸多细节历历在目。真实,是这篇文章的生命力。我们跟随小作者仿佛亲历地动山摇的那一刻,仿佛真的看见碎石从酒店大门落下的情形,仿佛听见那个停车场上空的各种呼唤声哀号声,仿佛听见夜里山石滚落的声音……所以,好的细节描写力求典型,力求形象,但首先追求真实,或者说以真实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