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珍
摘 要:“有效质疑”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创造机会,驱动学生质疑,巧设活动,鼓励学生质疑;有效引导,激发学生质疑。将“有效质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有效质疑”成为学生深度学习知识的纽带,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使他们真正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效质疑;深度学习
众所周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反思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被动、孤立地记忆知识,机械地训练技能,没有真正地主动思考和理解知识,更不会灵活地应用知识。
课堂质疑是我们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有效的课堂质疑可以促进师生间交往,启迪学生思维,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有效的课堂质疑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潜能,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巧用有效质疑呢?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创设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有效地质疑,让学生在“有效质疑”中深度思考体验求知的無穷乐趣,并不断地产生“有效质疑”的需要,获得新的动力,得到新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使他们真正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创造机会,驱动学生质疑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策划,创造各种机会,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课伊始,开始,教师开门见山直接板书课题,然后问:“看到课题,同学们会想到什么问题?”学生思索后主动提出:什么是内角?内角和怎么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应用内角和能解决哪些问题?四边形、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通过学生主动质疑,根据这些问题,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也确立了。
又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一课时,结合三组算式题质疑:
1.算出上面的三组算式的得数,仔细观察上面的三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2.试举例看看你的发现成立吗?能用语言描述吗?
3.如果不计算算式得数,你还能发现这两个算式相等吗?
当然,这样的任务驱动,会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自身的素质也就得到了发展。
二、巧设活动,鼓励学生质疑
活动和体验是深度学习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提供让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从而使他们在活动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现、形成和发展过程,在活动中质疑,进行深度思考。
例如,教学“圆面积的计算”这一内容时,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将圆形纸片平均分成8份,尝试着拼成已学过的几何图形,经过学生大胆的试验操作,他们拼出了多种形状:有的拼成了近似的长方形,有的拼成了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还有的拼成了近似的三角形、梯形。这时,教师又用电脑课件演示圆形平均分成16份、平均分成32份、平均分成64份,学生在观察电脑课件的动态演变过程中,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马上质疑:这不就是把圆形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我们是不是只要找出转化后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与圆之间的关系,我们就能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圆的半径大小与圆的面积的大小有关系吗?圆的面积大小与圆的周长可能有关系?有了学生质疑的思维点,学生马上就以小组的方式通过学具的实验操作活动,在已有的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经验基础上,经过迁移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既形象直观地理解了圆面积公式的由来,也深刻地领悟到“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于是在以后学习中遇到新的问题时,学生就会联系已学的知识提出“能不能把这个问题转化?”这一问题。
三、有效引导,激发学生质疑
在教学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时,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小学组织五、六年级学生到300平方米的学农基地参加劳动,将总面积按2∶4分配给两个年级,两个年级种植的面积各是多少?
通过这样的质疑训练,学生在画一画的动手操作中,不仅自己去设计、绘画,根据实际情况寻找出多种分配方案,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充分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
整个过程引导学生经历发现、质疑、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以致用,这样,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思想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可见,“有效质疑”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向深度拓展,又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有效质疑”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它反映了生本课堂上学生思维的碰撞,是新知识生成前的信号,是学习的原动力,是能力培养的载体。我们应该在小学阶段将“有效质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有效质疑”成为知识的纽带,让学生真正走进深度学习,学会思考,聚焦思维过程,这样,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就会大大地提高,他们就会真正得到全面的发展。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