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梅
摘 要: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不但能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与此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课程。情感教育是当前很多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策略,该策略对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大有裨益。通过情感教育,很多小学生的情感体验都能得以丰富,这对他们理解语文课文中的情感是很有帮助的,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一、将情感教育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生,尤其低年级的小学生,通常都会表现得非常情绪化,比如,当与同学闹矛盾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哭、会闹,甚至会大打出手。这一点,在农村小学生的身上会表现得更加突出。谈及此,笔者突然想起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的一个情节:主人公安迪因为得罪了典狱官被关了一个月的禁闭,当他出来以后,有人问他:“你是如何度过这漫漫长夜的?”安迪回答:“有莫扎特陪着我。”其实,从某种角度说,城市小学生与农村小学生的差距就在于此。由于城市的小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比较多,所以他们的精神世界相对来讲会比较丰富;而农村的小学生则不然,尤其是对于一些偏远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其每天所能接触到的信息量几乎屈指可数,这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情感的缺失。而情感缺失的具体表现,就是情绪化严重。换言之,就是自控能力比较差。基于这种现状,教师如能在日常的教学中合理地利用情感教育去弥补学生的情感缺失,势必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他们的自控能力,从而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与人相处和学习。
此外,小学时期的学生还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所以他们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偏听偏信,并且在信过之后,一般很难再发生改变。举个例子,学生小A,是一名一年级的农村小学生,其父母由于常年在外务工,所以小A只能跟着自己的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本来,小A的生活还算平和,可是有一天,邻居为了逗小A玩儿,便对他说道:“小A啊,你爸爸妈妈总不回家,一定是不要你了。”小A反驳道:“才不是呢,我爸爸妈妈马上就回来了!”邻居又问:“马上是什么时候啊?”小A顿时语塞,邻居坏笑道:“嘿嘿,你爸爸妈妈就是不要你了。”小A听罢,哭着跑回了家,虽然最后通过和爸爸妈妈打电话,小A终于解开了心结,但是那之后连续好几天晚上,小A都会梦见爸爸妈妈不要自己的场景。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小A这种结局算好的,因为他最终还是解开了心结,但是对于一些解不开心结的小学生,后果无疑是可怕的。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因为很多小学生无法正确地去看待和处理一些事情。这时候,教师如能将情感教育融进日常的语文教学之中,势必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他们解决类似的问题,从而使其能够健康地成长。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1.利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
创设教学情境是现今教育教学中比较常用且比较好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所谓创设教学情境,顾名思义,就是创设有利于开展教学的情感环境。该方法重在“情感”二字,即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该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共鸣,继而促使他们能够充分参与到教学之中。因此,为了使情感教育能有效发挥作用,教师不妨将情感教育融入教学情境之中。举个例子,在学习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的《望庐山瀑布》时,教师不妨事先下载一些“庐山瀑布”的视频,然后等到上课的时候播放给学生看,当然,为了更好地加强上课效果,教师还可以下载《望庐山瀑布》的名人诗朗诵来给学生听。通过视頻和诗朗诵的双重刺激,学生不仅能很好地去理解该诗的内涵,与此同时,还能充分领略作者的豪迈情感。
2.开展生活化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
语文来源于生活,并且为生活服务。平时人们的交际几乎都离不开语文的帮助。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积极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这样一来,学生才能感受到语文之于生活的用处,进而能培养学生对语文这门科目的情感。而学生只要对语文产生了情感,那么教师的情感教育便能更加顺利地实施。比如,在学习《升国旗》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利用视频向学生展现我们国家的强大,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再如,在学《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感恩自己现在的生活,并且要感恩自己的父母,因为对于学生来讲,父母就是他们的“挖井人”。通过生活化教学来实施情感教育,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去感受“情感”之于人的重要意义,从而有利于其情感变得更加丰富。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情感教育的认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之中。如此一来,学生的综合素质势必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提高,与此同时,还能不断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国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实施策略的几点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
[2]王立新.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施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
编辑 郝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