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曲云
摘 要:学生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个体差异,新课改下要求教师要在授课中严格落实因材施教,也就是近年来强调的分层教学。在学科教学上要强化学生正确学习的能力,同时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小学数学课上,分层教学的实际运用可以让学生差异得到良好解决,增强了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信心,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教学手段。教师一定要正确对待以及运用这种手段,将其教学辅助的功能发挥出来,进而提升小学数学课的实际开展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数学教育强调的是照顾到全体学生,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都有进步的机会和权利。只是每个人在学习上有着不同的需求和方法,这种学生的差异性是教师需要明确和正确看待,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解决的。基于这样的局面,分层教学被提出并广泛运用,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即便是知识技术以及个性特点上非常具有差异性,都能得到适合自己进步的方式,恢复对数学学习的信心。让数学课的开展效果更加理想,教学效率得到提升,教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数学课上对分层教学进行落实。
一、在数学课上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因
现在教育非常强调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每个学生之间是有差异性的,这种差异性源于每个人不同的心理特点以及学习需求,是教师需要充分尊重的。正如世界上并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不同的学生由于个性和生活环境不同,在学习上表现出的差异性也是值得理解的。这种差异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的影响。在学习中会不断演变,因此教师要做到的就是悉心引导[1]。很多学生性格非常开朗,与人交流非常擅长,但是也有很多学生非常谨慎,对与人交流并不感兴趣。教师需要区别对待这两种学生,并针对性制定出教学的策略。对于性格比较开朗的学生,教师可以直接进行教育,学习上的缺陷也可以直接指出。但是在内向学生的对待上,教师要采用委婉的指导方法。这是因为不同学生在学习需求上是不同的,但也正因为这些差异存在,才让班级生活更有活力。同样的问题才会有不同的答案,教师事业才会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因此教师一定要正确对待这些学生的差异性,并用适当的方法实施分层教学,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二、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设定分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开展活动的主要方向,也是教学的主要目的,指导各个环节的开展,在教学目标上要进行分层,可以将教学内容依据难度划分,教学目标可以分成高中低三個层次。课前进行充分的设计和准备,对教材进行仔细研读[2]。对这些内容实施严谨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具体学情,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教学重点。例如,学习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时候,初级目标可以是将三角形拼接成规则的平行四边形,掌握最基本的计算公式,中极目标是理解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高级目标是尝试用各种方法推导出计算公式。这样不同的层次学生都能有对应的学习目标,不会让学习的难度超过学生承受的范围。
(二)教学过程分层指导
教师要疏通学生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正确学习,要想让学生在听课中顺利接收到教师传递的内容,就要采用不同的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指导。这就是所谓的分层指导,在宏观上可以将学生依据能力分成两类[3]。一类是学习能力非常强,这类学生在学习中效率非常高,教师往往不会在这些学生身上耗费多少时间,而是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以及空间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在思维上得到更强的锻炼。另一类学生基础非常弱,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帮助这些学生将抽象内容变成具体表现,在“小数”学习中,教师可以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哪些是小数吗?”学生会举出一些例子,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学习兴趣。
(三)巩固练习分层安排
巩固练习是学生对自身能力进行强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学习中的磨刀石,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的利用更加灵活。教师一定要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进行分层,不同的学生巩固练习的内容也是有所差别的,主要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锻炼。在难度上要进行合理的控制,可以将题型分为三类。低层次的学生只需要完成最基本的练习。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要掌握基本的算法。高一层次的学生可以在基础练习完成后,适当完成一些扩展性的训练,例如“探讨平行四边形面积正确算法的推导过程”。而最高层次的学生要做到会做,完成更多的扩展训练,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能力上稳步提升。
在小学数学课上教师要做好引导者,对学生进行启迪,用灵活的方式帮助每个学生实现进步,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照顾到全体的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在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曲辉,王玉芬.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J].学周刊,2018(4):27-28.
[2]刘继贤.“知行合一”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以“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为例[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7,37(3):154-158.
[3]陈娟,顾长明.区域内小学数学学业质量分析及建议:以江苏省某年学业质量测试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7(Z1):50-56.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