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恬退”之光

2018-09-11 01:35陈鲁民河南郑州
21世纪 2018年8期
关键词:跑官淡泊名利唐玄宗

文_陈鲁民(河南郑州)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平素喜读书,善写作,满腹经纶,颇有领导才干,且志向远大,勇于任事。但他为人清高,严于自律,自奉至廉,耻于官场钻营,看不起那些跑官买官的无耻之徒;虽政绩突出,官声极佳,有好几次升官的机会却都主动放弃了。大多同僚都争着做权势大的京官,他却甘愿做能干实事的地方官。因他不屑于与一些官迷宵小相争,宁可洁身自好,时人称为“恬退”之光,即淡泊名利地位,轻于官场进退。故而,朝野上下一致将其树为官员里高风亮节的道德楷模。

一次,朝廷有一个重要职位出缺,不少人都跃跃欲试,志在必得,到处拉拉扯扯,请客送礼。王安石也是主要人选之一,呼声很高,但他却不为所动,还在老老实实地做他的舒州通判。丞相文彦博实在看不下去,极力坚持说,这一回绝不能让那些官迷当这个官,一定要把这个官职给一向“恬退忍让”的王安石,就是要树个榜样让大家看看,只要有才干,政绩好,不跑不送也能升官,以此来制止四处奔走跑官的风气。等到王安石就任这个职位,听到消息的人奔走相告,拍手叫好,都认为这样德才兼备的好官早该提拔。

再早,唐玄宗李隆基也有文彦博这样的见解。唐玄宗任姚崇为相,因其能力超群,精于吏道,办事水平无人可比,被誉为“救时宰相”;用卢怀慎为副相,则更看重其道德高尚,操守出众,为世人所称道。唐玄宗对自认能力不及姚崇而一再请辞的卢怀慎说:“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意思是说,管理朝政主要是姚崇的事,任官颁令乃他所长;你是我树立的道德榜样,你的存在意义就在于引领官场风气,让天下人都知道,我就是要重用正直无私的君子。

以史为鉴,这两件事启发我们:一方面要大力提倡官员们以事业为重,好好干活,履行职责,不辜负上上下下的信任,别天天想着升官发财的事,到处钻墙打洞跑官买官,要学学王安石的“恬退”精神,淡泊名利,看轻进退;另一方面,组织部门、上级领导要慧眼识珠,公正选拔人才,决不让埋头苦干的老实人吃亏,不埋没有能力德行好的官员,大力提拔重用像王安石、卢怀慎那样优秀廉洁、不跑不送的官员,树个榜样,引领风气,让大批默默奉献的官员看到希望,也让那些不务正业的官迷走投无路。

然而,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有一些地方和部门官风不正,乌烟瘴气,用人导向问题严重。那些不跑不送、踏实工作的老实人,那些光明磊落、“恬退忍让”的正人君子,往往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主,他们干活时每回都不漏,升迁时却往往被遗忘了。而一些政绩不咋样,却精于拍马阿谀,工作无心干,却终日钻营谋私的官员,还真的就心想事成,官运亨通。甚至于还有些官员是边腐边升,一边是告状信接连不断,一边是官越做越大,笑骂由你,高官我自为之,影响极坏。

本来,做官是很重要很神圣的事,责任大,任务重,头绪繁,事情多,要干好干出名堂,非殚精竭虑、全心全意就无法胜任,一味为名利、图发财的人是绝干不好的,就需要王安石、卢怀慎这样既淡泊名利又忠于职守的正人君子来挑大梁,当公仆,才能上不负国家,下不负民众。而那些打破头争着当官的人,十有八九都是出于私欲,即便捞到了职位,也很可能沦为贪官、庸官、懒官、糊涂官。因为他们犯有为官三忌:德薄位尊,会让他们成为贪官;智小谋大,会让他们成为糊涂官;力轻任重,会让他们成为庸官。

因而,为官之人一方面要学学王安石的“恬退”意识,淡泊名利,看轻进退,事业为重,升迁为轻;另一方面还要有自知之明,水平不高要知难而退,力不胜任要急流勇退。官场上的一味进取,有进无退,未必都是福音——如果你德才有欠、力不从心的话。

猜你喜欢
跑官淡泊名利唐玄宗
特长
淡泊名利
唐玄宗戒酒
唐玄宗 音乐终极爱好者
雄关漫道
《唐玄宗端午宴群臣赐诗探得『神』字》
如何做一名好老师
严禁苍蝇乱飞
多与少
唐玄宗年间宫女游艺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