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黄州时期的心态与诗词创作

2018-09-10 06:40邱琼
南北桥 2018年3期
关键词:苏轼

邱琼

【摘 要】苏轼被贬黄州的经历可以说是他人生的第一次低谷,也是他诗词作品风格的大转折。在黄州期间,苏轼对于很多人生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他的心态逐渐也发生了转变,从早期的踌躇满志,满腔抱负到后来的淡泊明志,超然物外,在黄州期间的经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苏轼 黄州时期 诗词创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3.197

乌台诗案以后苏轼死里逃生,被贬到黄州期间,他经常会感叹,人生好像一场梦一样,这样的人生观也时时出现在他的诗词作品之中。这是经历了巨大坎坷之后,原来所持有的儒家思想与逐渐走入他内心的佛家思想,发生着强烈的碰撞。从苏轼诗词作品当中所传递出的人生态度,也能对苏轼当时被贬黄州期间的心态窥见一二,而这些也都对他的诗词作品基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苏轼被贬黄州时期的苦闷心态及诗词作品分析

40多岁的年纪,苏轼正是满腔热血之时,然而乌台诗案以后,他死里逃生的境遇,却让他内心不由得对人生的看法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而且在黄州生活期间,苏轼也感到深深的孤苦悲凉。可以说当时的苏轼空有一腔热血,却没有办法施展自己的抱负。虽然才四十几岁的年纪,苏轼却经常感到自己已经老了,可见当时沉入低谷的心态对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在他这一阶段的诗词作品中也数以百计的提到自己的须发全白,如在给徐君猷的词《浣溪沙》中,他说自己“湿薪如桂米如珠,冻吟谁伴捻髭须”、“樽前呵手镊霜须”,寄给朱康叔的《江城子》中他又说自己“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捻衰髯”,甚至看到定惠院外盛开的海棠,他都会叹息自己“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当时苏轼的容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来探望自己的亲人,都认不出自己了。可见,当时的苏轼心力交瘁,悲苦之极,因为伤心而苦闷而导致生理特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所谓相由心生,正是因为心生悲苦,才导致外貌的转变。从后期,60岁左右苏轼被贬到岭海期间的心态可以看出,正是黄州被贬期间的生活经历,让苏轼对于很多的政治问题以及人生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他的内心逐渐变得淡泊明志,从而也让他后来在岭海期间,更快的适应了当时艰苦的生活。

二、苏轼被贬黄州时期茫然心态及诗词作品分析

乌台诗案以后,苏轼是遭遇了人生第一个重大打击之后被贬到黄州的,所以,当时苏轼内心充满了矛盾的情绪,他对很多的事物都有非常矛盾的认识,而且内心充满了茫然的愁绪。正是在这茫然之中,逐渐的寻到了一丝光亮,让苏轼能够从苦闷之中找到了前行的力量。所以,虽然苏轼是一个非常乐观积极向上的人,这在他的诗作当中都有非常淋漓尽致的表现,然而在遭遇重大变故之时,苏轼也表现出了普通人该有的心态。不过,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人与普通人之间,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差异,那就是虽然极端的苦闷,抑郁,苏轼还是能够苦苦寻觅,逐渐做到涅槃重生。因此,虽然有过“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打算,当苏轼面对仕途失意、亲人别离、幼儿去世时,他做不到绝对的宠辱不惊、泰然自若。

寄给时任鄂州太守的友人朱守昌的赠诗中,苏轼说:“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所以,从他的诗词作品之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具有普通人心态的苏轼,能够在生活的重压面前想放下所有的负担,而超然离去的心态,或许我们也能够发现苏轼正是在这样的一些诗词作品中排解自己的苦闷,调节着自己的心理状态。让自己从悲戚低谷之中,逐渐的找到向上的力量。

再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这首词的基调大气磅礴,其实也透露出一丝悲凉与无奈。苏轼以凭吊历史人物开篇,接着以重笔浓墨描绘江山的壮丽,战争场面的宏大,周公瑾的英勇风姿,但是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像周瑜这样的千古风流人物都免不了要被“浪淘尽”,更何况我苏轼这个混迹于农民渔夫的平凡人!所以可以想见,苏轼在审视自我的时候,可能反复的在思量自己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意义何在?而自己真正想要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人生?所以在审视自我的时候,苏轼也不由得心生感慨,感叹自己的年华易老,而一腔抱负难成。所以,苏轼用梦境来比喻人生之境,也以此来形容人生的变幻无常,表达内心中的无奈与悲凉。

三、苏轼被贬黄州时期内心旷达及诗词作品分析

苏轼的思想在经过了动荡剧烈的几年以后,逐渐的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合而为一,他以儒家的思想坦然面对现实,用道家的思想释放自己内心的自由,用佛家的思想超然物外,可以说练就了一幅旷达的心性。元丰五年的苏轼的《定风波》,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他的这种心态。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读这首词不由得让人心情振奋,心境也变得豁然开朗起来,这首词有着心灵净化的功能。其中所透露出来的人生哲理,让世人逐渐看破了红尘,看淡了风雨,逐渐到达了超然物外的境界。

同一年所作的《前赤壁赋》中,作者通过主客问答,辩证分析了明月的盈亏、江水的消长,并借此抒发他的人生感慨,他再也不必“哀吾生、羡长江”了。如果说以前的苏轼看重的是一己得失的话,那此时的苏轼已经能将自己放入整个历史长河中,用历史辩证的眼光重新审视自我了。

所以,他的人生哲学到達了这一境界之后,内心也逐渐变得清静下来,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人生经历,审视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可以说从关注一己的得失到关注日月流转,斗转星移。苏轼在经历了人生之中重大的变故之后,心性逐渐变的成熟豁达。因此,虽然遭遇变故之后,一时感到抑郁沉闷,然而很快苏轼又鼓起了奋斗的勇气。正如浣溪沙中所写,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所以,正是被贬黄州的经历磨炼了苏轼的心性,也提高了苏轼的挫折承受力。

总之,苏轼的一生经历波澜壮阔,正如他所遗留给我们的诗词作品一样,让人感到荡气回肠。他在黄州的经历,是他人生中的重大转折,也让他的诗词作品展现出了别样的风格。

参考文献

[1]时文静,张洪海.从苏轼自我指称探其身份认同——以黄州诗词作品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33(01):13-18.

[2]林宜陵.君已思归梦巴峡——苏轼黄州时期诗词中对于蜀地的思乡情怀[J].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16(01):44-52.

[3]孙惠芳.论苏轼黄州诗词创作中的“心隐”情结[J].大连大学学报,2011,32(02):55-58.

猜你喜欢
苏轼
“苏说苏轼”苏轼与圆照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苏轼儋州己卯年上元夜的“得失”之问
豪放之后益思量——论苏轼离别词对悲感的超越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