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霞
摘要: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尤为重要,是推动班级前进发展的重要载体。文章以分析班主任管理能力与班级凝聚力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作为切入点,探索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在班级凝聚力建设中的优化应用策略,以期可以真正提升班级教育质量,让学生更好融入班集体,让班级综合效能得以充分发挥。
关键词:班级管理能力 凝聚力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以及身心发育,是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人员。班级管理工作上承学校任务、外联家长工作,班主任既要协调好各项教育工作,还要有效执行每一个学习任务,从而实现班级凝聚力的良好构建,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助力,让班级管理质量不断提升。
一、班主任管理能力与班级凝聚力概述
班级凝聚力是一个抽象概念,其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班级管理者的不断推进得以实现。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人员,与之具有密切关系。在探索二者辩证性之前,需要先理清二者的内涵。
1.班主任管理能力
就班主任管理能力而言,学术界对其概念并没有形成统一意见。笔者认为这是一个极具开放性的概念,它着眼于班级学生的成长,容纳了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采用的是人文化的管理方式和艺术性的操作方法,在挖掘学生各项潜能的同时,提升班级管理效能,实现学生个体和班级整体的优化发展。
2.班级凝聚力
班级凝聚力是指一个群体内的所有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的活动目标而实施的团结协作,通过相应行为达到所有成员心里黏合程度的提升,顾名思义是将群体范围划定在班级层面。凝聚力会通过对群体目标的信赖和服从表现出来。而这个目标常常以群体中掌握优势资源最多者为核心,班主任就是这个资源优势者。将管理能力和凝聚力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本质上是把人的行为导向和精神力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班级凝聚力则是让学生的精神力量与行为导向更好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班主任管理能力在班级凝聚力建设中的优化策略
提高一个班级的凝聚力,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管理理念起着决定作用。包含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形成良好的班级面貌;寻找合适的班干部,组建高效合理的班委结构;认真全面完成各类教育教学任务等诸多内容。
1.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力量,它具有教育激励、约束推动等一系列作用,是最能体现班主任管理能力与班级凝聚力有效结合的重要指标。班主任要想提升班级凝聚力,首先,需要做好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工作,这也是班主任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具体来说,要明确班级奋斗目标。通过此目标,让每个同学的内心都凝聚在一起,并在活动中努力实现此目标,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个人责任感。
其次,班级是学生学习、交往的场所,是学生最主要的社会活动空间。班主任需要组织学生参与班级活动,比如开展为自己的班级命名、设计班级口号、设计班徽、创作班歌等,让抽象化的凝聚精神变成一种具象的行为,为每个学生发挥自身特长提供平台。
最后,“亲其师,信其道”。要想提高班级凝聚力,班主任还要主动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良好关系的推动下,学生愿意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愿意和教师进行思想道德层面的交流,也更愿意听从教师的指导,无形中完成个人品格教育和心理教育。此外,良好的师生关系也为同学之间的相处提供示范,让学生主动思考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提高合作与竞争意识,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让个人和集体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关系,促进班级的精神文明建设。
班风班貌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效果显现难以通过具体标准予以衡量,而有经验的班主任则能够通过制度的构建来实现班级的优化管理,能够让班级凝聚力得以强化。班主任管理能力的提升能够夯实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彰显学生在班级中的重要作用,也能够让学生心目中的班集体得以良好构建。班主任还可以通过问题引导方式引导学生参与班集体讨论,对班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最终确定班级管理制度。
2.选拔培养得力班委
班委是班集体的核心,是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连接纽带。好的班委不仅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还是班级的凝聚剂,可以说,成功的班级管理离不开班委的助力。管理能力薄弱的班主任会在班级中设置多名班委: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卫生委员、体育委员、文艺委员,再加上各个组的组长、副组长,一个班有一半学生都担任班级干部。虽然班主任的本意是给更多的学生提供锻炼自我、实现自我的平台,但是也在无形中分散了班级工作,每个学生真正承担的班级工作非常少,甚至许多班委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工作可做。这样一来,班委在班级中的权威性就容易遭到质疑,班委本人的存在感和成就感容易降低,难以提升班级“黏合”效果。所以,班主任在进行班委选拔时,一定要秉承精简、高效的原则。
班主任要从开学第一天就着手建立班委会。在和学生正式见面之前,班主任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接下来,班主任须发动同学们参与到选拔班委的活动中,秉承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在全班范围内普选班委,最后结合教师和学生的意见选定班委。這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规则意识,通过此种方式不仅能够满足初中生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也不会让同学之间因为竞选而产生隔阂。班委选取成功后,还要注重细致培育。教师除了要给班委制订职责目标和工作内容外,还要给予一些方法上的指导,例如在工作中要以理服人,不能以权服人;树立起为“民”服务的意识等。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班级活动是班级管理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活动内容有的是学校教育处、教学处安排的,也有的是班级自发开展的。无论哪一种活动,班主任都需要考虑活动开展的相关问题,比如这个阶段的学生成长最需要什么?这个活动是不是和学生的成长相符合?只有从根本上灵活开展活动,依照目的丰富活动内容,才能够让活动的开展更具实效性。
首先,班主任先分配活动内容。让班委或者有特长的学生承担活动策划和实施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地展示自我,找到自己在班中的正确位置。在此期间,班主任要注重做好相应的技术、物质支持,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其次,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成为活动主导,尽可能充分地获得个人经验。班主任是活动的组织者,但不是干预者,是引导者,但不是发言者。最后,当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此次活动的所得做总结工作,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真实生活,发表自己的真实感受,一方面将活动的成果由感性升至理性,让活动的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学生以诚相待也能以心换心,在班级中获得真正的朋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以及行之有效的班主任管理能力,实现班级凝聚力的提升和发展。
综上所述,凝聚力是一个班级践行与发展的核心要素,班主任又是让核心要素充分发挥价值的重要人员,其中班主任管理能力更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一方面,班主任要注重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多方面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形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班级中获得成长,能够向着同一个目标不断奋斗前进,形成团结积极的班风班貌,这是教师管理能力的最大体现,也是教育本质的最佳诠释。
参考文献
[1]郑丽波.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及其对班级表现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7.
[2]张月.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西部素质教育,2016(10).
[3]王爱花.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