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鸣
【摘 要】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各种落后的教学理念及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背景下,形成了教学低效化现象,不仅不利于语文知识的传递,更不利于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鉴于此,本文首先对初中语文教学低效化现象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低效化 现象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4.025
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师提出的全新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对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
为实现这一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必须对初中语文教学低效化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学生特点以及学情有针对性制定教学策略,才能够为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供保障。
一、初中语文教学低效化现象分析
(一)忽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从根本上来看,忽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是导致初中语文教学低效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这集中体现在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没有结合学生特点以及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更无法通过清晰的表述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热情,导致整个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度极低。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仅注重理论知识讲解,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积极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因此形成了课堂教学低效化的现象。
(二)师生互动少
初中语文知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以及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而只有在思想交流以及语言互动的过程中,才能够促使学生加深对语文知识以及精华的理解。然而,传统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这不仅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因此不利于构建高效初中语文教学课堂[1]。与此同时,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为了构建丰富的课堂内容,引入了多个教学环节,在此基础上能够形成多样化的语文课堂,对于营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具有促进作用,然而,由于忽视了师生互动与生生交流,很容易导致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方向性,无法把握语文知识学习重点。
二、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对策
(一)尊重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
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师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模式的设计,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展开知识的探索,才能够对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文基础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培养。
例如,在《济南的冬天》一课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可以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将冬季美丽的雪景以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方式呈现出来,生动、形象的画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语文知识的探索中来,最终对语文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深入讨论作者眼中景物、生命与情感之间的关系[2]。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初中语文知识的学习主体,对于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师生互动
缺乏师生互动的初中语文课堂,不利于教师对学生语文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实施教学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师在积极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必须对加强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产生深刻认知。师生互动能够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细化处理,有助于全面利用各个细节高效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播。
例如,在《背影》一课教学中,文章应用质朴的语言进行了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文化的传播,为加强师生互动,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构建课堂阅读情境,鼓励学生自主进行作者表达思想的探究与解读,并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给予学生以鼓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展开初中语文知识的学习,同时还应共同探讨“我与父亲之间的故事”,通过师生互動的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3]。
三、结束语
在传统教学理念以及模式下,形成初中语文教学低效化的原因较多,新时期为了实现对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初中语文教师就必须从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互动、通过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角度出发,结合教学实际合理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为从根本上实现人才综合素质全面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邓李梅,张雯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困境与超越——基于湖北省X市农村中学的调查研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7(04):107-110.
[2]陕昌群.信息技术视野下的初中语文赛课——四川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观课有感[J].教育科学论坛,2016(10):28-31.
[3]吴文玉.行走在语文教学“低效”向“高效”倾斜的路上——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的几点思考[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03):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