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晓莉
【摘 要】教师应重视对初中生数学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尝试寻找方法来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培养良好的数学习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数学 数学意识 数学应用 学习习惯 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9.152
一、首先树立数学素质教育理念
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更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有发展观念的创新型人才。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志趣、特长不尽相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创设条件,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再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觉地把发展观念融于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素质。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智慧潜能等到开发,学生的素质在主体发挥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与提高。我认为这就是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二、指导学生的探究学习
数学并非仅仅是一堆知识,它更是一门活生生的学科,应把学数学作为一种过程。例如,让学生设计并剪制匀称美观的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适当地用在黑板报、宣传栏、笔记本上,用在联欢会、文艺晚会的布景上,或运用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知识设计建筑物造型、家居饰物,改变自己房间的局部布局等。又如綜合运用长方体表面积展开图的知识,美术、生产常识等知识,引导学生设计制作多种多样、经济美观实用的长方体形状包装纸盒,将所学知识变成“产品”。让学生用计算机动手编制简单的计算程序或应用软件。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让学生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旗杆高等,当他们需要解决一些感兴趣的又与他们的实际能力相适应的问题时,他们便发现需要数学知识,从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抓住学习要点,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辅导支持学生以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网络作为学生阅读或查找大量的资料来进行学习的工具,学会大量信息的收集,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掘资源,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时时充分关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也要让学生充分利用数学中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所建立的内在联系,留意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帮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各种知识和方法去解决这些难题,使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让学生逐步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清清楚楚的明白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知识,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让学生亲手实践学习
数学课堂的学习是有限的,因此还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来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了“生活中的轴对称”后,可以让学生亲自设计,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了解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并且结合数学的成本、利润、产值等问题,计算企业的经营销售情况,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在教学中要紧扣教材,多设计或引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新颖有趣而富于思考的问题,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如讲授圆的有关性质前提出问题:车轮为什么是圆的?下水道的盖子为什么是圆的?利用多媒体分别模拟安装有三角形轮子、正方形轮子、椭圆形轮子和圆形轮子的汽车行驶的状态,并分别配各种颠跛沉重的声音及轻快的声音。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氛围中,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圆形轮子能使汽车平稳地前进,这是“圆”这种形状所特有的性质决定的。然后指出:人们在生活中发现了圆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然后把这些特殊性质运用到运输工具上,这样制造了圆形轮子,轮子的形状与生产以及日常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可初步体会科学来源于实践又还原于实际生活的道理。
六、习题巩固初中数学意识和数学运用
数学的习题是课堂之外学生有效巩固数学知识和进一步提高数学能力的很好途径。在数学习题的编制中,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一个为人们生活带来更多便利,让人更好地进入社会生活的工具。在从事各种生产劳动和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数学都是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在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环境去编写有关于学生生活环境中与政治、经济和文化有关的数学习题。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有关于生产、销售、投资和消费等方面的数学问题都能够作为教师在编撰习题的时候的一个基本考量。
总之,数学思维论告诉我们,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就要训练学生的多种思维和能力。要克服思维的离散性和惯性,提高思维品质。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实际,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切实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从数学学习的需要出发,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激活学生生活的经验,尊重学生对数学化生活的理解,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广中.培养初中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4(27).
[2]郑斯宁.加强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J].应用数学系,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