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历史讨论学习的开展策略

2018-09-10 02:03罗小春
南北桥 2018年9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高中历史

罗小春

【摘 要】素质教育的历史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单靠教师“讲课”是不行的,还要通过精心组织课堂“讨论”来实现。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指导学生围绕讨论题,在一种良好平等的气氛中直接自由地进行探索、讨论,多向思维,各抒己见,互相启发,求同存异的一种学习形式。

【关键词】高中历史 讨论学习 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9.158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体现教育的与时俱进,许多教师进行了研究性学习、合作探究性学习、兴趣小组等探索,并努力尝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一种学生本位的新模式。而讨论法作为一种有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精神的教学法,符合中学教学实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但在使用讨论法之前,我们有必要认真探讨一下这种教学法的实施策略,这也许对我们的教学会有所启示。

一、讨论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历史的学习抽象而言就是一个信息交互的过程,知识由书本中来,通过老师的加工传递给学生,学生在通过自己的加工吸收到头脑里,而且实际上,历史教材中的知识同样是史实与前人观点相互渗透的结果。在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媒介就是交流与讨论。

如果学习历史只是对书本知识或者说史实与已有观点的简单复述,可以说这样的学习是无效的,也经受不住更深层次的考验。比如:问一个学生辛亥革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他能够准确地复述出来,但是,如果让他以辛亥革命为参照,解读当今某一时事时件,可能他就无法正确地表述出来。历史教学的深层次目标,是要实现历史学的发展,而历史学发展需要,在对史实全面解读后得出正确科学的观点,不断的“叠加”,使其成为一个庞大但有序全面的体系。

讨论式教学将老师与学生有机的联系起来,主要包括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两部分,课堂中的主要参与者“各司其职”又相互联系,使得课堂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不断提升。

二、进行有效课堂讨论,必须注重讨论题目的设计,做到有的放矢

设计讨论题目的原则是要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贯彻教学大纲,着重于对基础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命题的范围应是有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重要历史人物以及与当前形势和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的热点问题。

1.注意讨论题目的综合性。如“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已走向反动,而东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却表现出极大的革命性,试结合史实分别指出这种反动性与革命性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此题涉及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和《中国近代现代史》中六章十节的相关内容,这就帮助学生打通因教材章节所带来的知识割裂,使相关的知识体系化、网络化。

2.加强讨论题知识的横向联系,即学科联系。因为历史与政治、语文及地理联系密切,命题时充分利用这种联系,将知识的触角延伸到相关学科和现实生活中去,以推动学生思维的迁移、融合和借鉴,加大知识贮量,使之为创造性思维服务。如通过对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讨论,联系到我国1958年的大跃进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使学生从历史和现实中借鉴教训,得到启示,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正确看待当前出现的国企职工下岗和再就业等社会现象。使学生的认识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

3.注意讨论题的多角度和新颖性,使学生对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从各个角度、种种联系中进行分析、比较和辨别,捕捉其规律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获得有生命力的知识。如“试分析匈牙利事件和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的性质,若苏联不出兵,你认为捷克斯洛伐克将向何处去?”讨论中,学生对苏联若不出兵,捷克斯洛伐克的前途提出了三种设想:一是改革取得较大成效,但被苏联开除出社会主义阵营,如南斯拉夫那样,成为不结盟国家;二是随着改革的深化,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捷共领导人把握不住社会主义方向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三是捷共出现邓小平式的领袖人物,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改革获得极大成功,给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则可能避免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那么整个世界历史将可能重新改写。“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这样被点燃了。

三、老师、学生的充分准备是搞好课堂讨论的重点

课堂讨论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搞好课堂讨论必须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积极性。教师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事先公布课堂讨论题目,提出明确目的和要求,布置必读的参考资料,提供某些带启发性的思考点。这些都应教师为搞好课堂讨论必须事先做好的事情。在此基础上,还应事先确定3至5个主要发言人,其余为补充发言人,或按座位每5―10人为一组,选出代表汇集小组意见作中心发言。学生则要根据讨论题认真钻研教材,查阅有关资料,写好发言提纲,人人都做发言的准备。只有认真准备,才能做到发言不离题,不超时,态度认真大方,并尽可能讲普通话,口齿清楚,措词得当。比如笔者在准备上述课堂讨论时,就做了认真的准备,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写出了相应的系列问题。并指导同学们学习了相关知识,为搞好课堂讨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课前做好准备,精心设计讨论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在课前除了要备课,还要备学生。教师在设计讨论题的时候,所提的问题不要太多、太难,要根据所教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内容,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达到因材施教。问题的答案最好不要是课本中现成的观点和结论,如果有一系列问题的话,这些问题最好有一定的层次性,能够体现学生认知的渐进性。课堂上提出问题时的引导要有导向性,但不能具有指向性,既能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某一问题上之后,又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联系多方面进行探讨。

总而言之,在高中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给予充分的重视。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学生的成绩提高才能够有所保障,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引入讨论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兴趣低下的问题,与此同时,讨论式的教学模式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加深学生思维的深度,最终使得学生完成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

參考文献

[1]孙菀临.高中历史多元文化教育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高中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