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在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中的作用

2018-09-10 11:40杨立
新课程·下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师

杨立

摘 要:小组合作探究法是一种强调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突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法。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探究法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不断进行推广和实践,该方法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如小组合作构建不合理,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程度不够,教学任务未能完成等。基于对一线教育教学的思考,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法的实践作用,教师在其中的角色扮演仍不失为重要因素,从小组设置、成员分工、课堂掌控与实践评价等方面来阐述教师在小组合作探究实践教学中的重大作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领评价

自本世纪初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后,新课改强调“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的思想理念逐渐流行起来,而小组合作探究法作为一种突出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更是在全国一线教学中成为标志性的新课改教学方法。笔者身处教学一线,对于小组合作探究法曾进行过亲身实践,发现当前小组合作探究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如重形式轻内容的“假合作”,肤浅角色的变换“学生变教师,教师变学生”,个别优秀学生与大多学生反差明显的“一言堂”与“众人听”的怪现象,究其原因与教师角色的淡化与丧失密不可分。新课改凸显合作学习的理念是“突出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并非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笔者以为尽管小组合作探究法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分工团队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引领者,其作用仍显重要,在很大程度上,教师的作用甚至是小组合作探究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败的关键。下面笔者拟从小组设置、成员分工、课堂掌控与实践评价等三个方面来说明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法中的重大作用。

一、依据学情,精细分组

小组设置,是小组合作探究法中的首要环节。科学合理的小组有利于凝聚小组力量,提高小组成员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笔者曾旁听过许多历史教师的课堂,他们也在使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问题的讨论与交流,但大多数课堂的学生讨论,仅仅只是以班级行政一大组(班主任按照教室空间布局,分成的几大组,一般两列为一大组)为单位笼统地讨论,14个左右同学的讨论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流于形式的交流,甚至完全没有交流所要讨论的学习问题。细细分析原因,不难发现,这种失败的结局跟小组设置有很大的关系。小组分工合作探究法需要以让每一位小组成员发言交流为前提的小组作为支撑,因此,设置精细划分的小组,使小组成员都能有想法可以表达,都能有问题可以交流,才是小组合作探究法运用成功的首要前提。笔者结合历史教学实际,认为教师可根据课程具体内容来合理引导小组的划分。以笔者执教的岳麓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历史必修2一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为例,课文内容以近代西方社会生活传入中国为历史背景,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面貌以衣食住行娱社会习俗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呈现,笔者根据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了解与兴趣情况以衣食住行娱社会习俗等六个方面内容将全班参与的45名学生划分为六个大组,在每一个大组之下,又根据每个大组的学生人数,细化为3~4人一个小组,这样使得每个大组又有可能存在2个小组的状况,与此同时,笔者还有意识地让男生与女生搭配分组,如此一来小组成员完全可以进行深入的学习交流与分工合作。比如在衣大组7人中,笔者根据近代服饰变迁的内容又引导学生细分为男性服饰变迁组和女性服饰变迁组,让对男性和女性服饰变迁感兴趣的同学相应地自由选择小组,使得学生真正实现了择爱入组的目标,为后面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内容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笔者认为,小组的设置与划分,需要一切从教学实践出发,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具体兴趣、学习、性别等情况来进行划分。

二、协助分工,引领思考

在小组设置合理的前提下,小组成员如何进行分工则是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实践成败的关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是通过在一定情境中自主探究发现,主动建构而来的,它强调学习的社会性,重视通过合作学习与交互式学习来达到掌握运用知识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中引导学生如何科学合理地分工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以为,首先教师应根据小组成员学习能力及兴趣的具体差异,引导学生具体进行学习任务的分配与协助。以笔者前文执教的课文为例,依据本课具体内容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划分为衣、食、住、行、娱媒(娱乐与传媒)、社会习俗等六大板块,以反映近代中国人服饰变迁为内容的衣小组为例,该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从近代以前中国人穿衣样式、近代以来中国人穿衣样式变化以及小结变化原因与感悟等三个方面来解读在西方社会生活文化冲击下近代中国社会人们穿衣样式及心态的变化,因此,教师应在小组成员自主自愿的前提下,引导喜爱或对古代中国人穿衣样式有一定了解的同学来收集并与同组成员分享近代以前中国人穿衣样式及心态的内容,进而选择拥有较多和较浓兴趣爱好的成员来收集和分享近代以来中国人穿衣样式及心态的内容资料,然后选定解读近代前后中国人穿衣样式变迁的原因成员,最后在教师和小组成员的共同协商下,选出上台向全班同学展示“衣”小组的学习成果的同学。

其次,教师还需在小组成员具体分工进行任务完成过程中,进行协助指导。如向学生推荐相关资料收集的途径——图书馆、互联网、档案馆等,引导学生对于收集的资料归纳整理,实现“去粗取精”,指导学生在注重历史背景的前提下通過对比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等一系列学法的指导,尤其是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反思质疑意识,可以适当提供一些可供小组成员探究的具体问题以启发思维思考更为深层次问题,具体到前文提到的课例,笔者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供小组成员思考:“近代以来中国人穿衣样式在中国哪些地方变迁较为明显?其又反映了怎样深层次历史原因?”这一问题既考查了学生对于服饰变迁的原因的理解,又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因而又将学生引向传统文化在中国根深蒂固的原因上的思考与遐想。这样教师通过启发思维的问题使得学生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进而达到小组合作探究的目的。但注意教师不可过多“越权”,尤其是防止教师一切包办。如此一来,小组成员的合作分工在教师的引导下,显得更为高效。

三、课堂维序,鼓励交流

通过对课下小组设置与小组成员合作分工的引导的同时,教师关键要在课堂上把握全局,指导学生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地进行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并进行课堂小结与评价。笔者以为教师首先需要为小组成员进行课堂上的学习成果交流探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纪律是小组合作探究的基本保障。教师要及时制止在小组成员进行静思时随意讲话的同学,同时批评不能聆听其他成员进行学习交流的同学,为小组成员进行合作交流学习提供良好的秩序。其次,教师还应在启发先进生的同时,重点关注后进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的落实,需要每一个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在小组成果交流分享阶段,教师应该表扬积极发言的同学,并对先进生发言的内容进行深度的引导探究,拓展其思维的宽度与深度。对待后进生或不善于表达的同学,教师则需要多多鼓励,勉励他们积极与同学交流,并适当放大他们的学习成果,循循善诱,逐步打开他们的思维阀门,毫无疑问这样会更进一步有利于全组形成人人有想法、人人敢交流、人人敢质疑的局面,促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在前文课例中,笔者在引导学生探讨服饰变迁背后因素时,有后进生谈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带来西方社会生活观念,笔者积极肯定的同时鼓励其从哲学思维视角进行思考“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代中国社会服饰的变迁诚然深受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影响,但是否跟我国近代社会内部因素有关呢?如果有关,又有哪些因素在推动西方服饰在中国的逐步流行呢?”后来越来越多平时不太爱发言的学生在笔者的层层引导追问下,将服饰变迁的因素逐步呈现出来,有学生不仅谈到了如孙中山等民主革命人士的示范引领,更有学生谈到了出国留学生、海外经商者、政府外交官、驻华使节等群体的影响,学生的思维也逐渐由抽象到具象,视野逐步由宏观向微观拓展。

四、全面总结,多元评价

教师在课堂尾声务必要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的课堂实践总结与评价。小组合作探究法的运用归根到底是为了推动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学习成长。教师可从小组合作学习氛围、成员分工、资料收集、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上台展示表现等五大方面来全面评价各个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将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过程性评价与小组成果课堂展示的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此外,教师还可采取与学生共同评价的方式,打破传统教师单一评价的局面,形成师生共评、学生自评的评价方式,尽可能达到客观评价的效果,从而实现激励小组成员更进一步深入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实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

综上,笔者以为,教师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实践中作用不可替代。从小组成员进行课前准备到课堂展示,再到最后课堂评价,教师始终都应扮演引导者、观察者、协助者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何成刚.历史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

[2]胡林海.浅谈高中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学科教育,2007(6).

[3]胡俊然.浅谈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J].新課程研究,2008(5).

[4]袁猛.合作探究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天津师范大学,2011.

[5]王法权.新课改下合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

[6]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4).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教师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尽责教师
教师备课“十要”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如何破解“教师的烦恼”
教师赞
不能容忍这样的教师
谈教师的有效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