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和 熊彬 丁彦礼
摘 要:面向广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在地勘行业处于持续疲软阶段、本专业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情况下,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提出构建符合国家、地区发展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方案,为学科良性发展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基于对口单位部门需求走访、校友从业交流反馈,顺应国家地勘行业发展需求,立足广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构建以有色金属矿产勘探和工程物探为主、囊括地质灾害评价、环境检测、海洋物探方向的专业课程培养体系,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促进本学科可持续稳健发展。
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地区行业发展;勘查技术与工程;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2-0136-03
Abstract: Adapting to the need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Guangxi and the continued weakness in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dustry stage,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is propose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in accordance with national,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exploration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curriculum system for theory or practice basis of the benign development. Based on visiting the counterpart units needs, alumni from communication feedback and comply with the nation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needs, this paper builds mainly non-ferrous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engineering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geological disaster assessment, environmental testing.
Keywords: curriculum education reform; regional industry; exploration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study and practice
截止2013年,地質勘查(地勘)行业度过了最为黄金的十年,取得了蓬勃发展。然而,大跨步发展导致的诸多问题日益突显,如环境污染加重、重要资源可采质量下降等等,这些与国家新时代社会转型发展矛盾逐渐加剧,在十二五后期、十三五伊始时期,地勘行业的快速发展迎来了地勘史上的第二次寒冬[1]。显著表现为:中央财政投入虽近乎持平,但地方财政与社会资金的投入显著减少,地方政府投资同比下降5%,社会资金同比下降14%。主要是减少了矿产勘查投入,尤其是煤炭、铁矿石等矿种投入,还减少了矿产远景调查、区域地质调查等基础地质工作投入。国内基础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的减缓也使工程勘察和工程物探项目发生萎缩[2]。广西地区地勘经济遭遇转冷而显露诸多困难和问题。
作为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桂林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物探)是云南、广西、广东、贵州、福建五省唯一一个培养地球物理勘探本科生的专业。2009年被教育部评为特色专业,现在以有色金属矿产勘探和工程物探为独特优势的综合物探勘查,就业形式供不应求,本科毕业生工作前景乐观。然而,国内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经历大规模的扩招与当前持续萎缩的地勘经济现成了鲜明的矛盾,造成了近几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如本专业2014年就业率为96%、2015年就业率为90%及2016年就业率为85%,呈现供过于求态势,部分比例毕业生主动或被动转型进入其他工作领域。尽管前几年本专业开展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但效果并不明显,传统金属勘探、工程勘探行业持续疲软,就业率提高仍面临巨大的困难。
2015年国家正式颁布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勘查、设计、施工三个环节的各级资质准入口槛,地质灾害防治逐渐成为了以地矿、工程为主的地质勘查行业第三大块业务。国家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指出了到2020年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目标。可见,国家及地方政府对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环境检测与治理方面高度重视,就业市场潜力极大。而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现有课程培养方案未涉及培养地质灾害勘探、环境检测方面本科毕业生,无法合理利用良好的就业市场势头。
近年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势头迅猛,位居珠江-西江经济带、桂西资源富集区之首,经济增长率连年提升,同时作为国家“一带一路”伟大策略的升级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有序开展,当前是广西地区重点建设开发区域[2]。对于本专业而言,巨大的海洋资源勘探就业市场不可小觑。而本专业现有专业课程培养毕业生无法从事海洋物探方面工作,失去了地区优势。
综上所述,本专业现有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和部分错位。立足广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探究具有地区特色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与培养模式显得很有必要。
一、面向地区经济发展专业特色
在国内开设勘查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物探)众多院校当中,“211、985”高校以雄厚的师资力量主要培养研究型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本科毕业生,如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南大学等;部分特色“211、985”高校以地球物理勘探某一方面特长培养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如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为数不多的几个二本院校则各具特色,如位于我国西南的成都理工大学依靠得天独厚的油气资源,大力发展培养油气地球物理勘探工作者,在国内这方面就业市场占据了主要比例;东华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以核工业地球物理勘探为主线,经历了多年的发展沉淀,如今在国内核工业勘探就业市场中独占鳌头。同样作为二本院校,桂林理工大学位于我国南方边陲大省,从建校成立本专业开始,一直是我国冶金生产部门人才培养重要院校,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的大力投入,逐渐发展为以有色金属矿产勘探和工程物探为独特优势的综合物探勘查专业。然而,如上所述,地勘行业迎来了第二次寒冬、全国上下开启了时代经济转型时期,桂林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体系赖以发展的有色金属矿产勘探和工程物探主线优势已不复存在。如何有效利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构建区域特色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体系,是促进学科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
近几年来,面对地勘行业经济持续疲软态势,众多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育工作者展开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如中国矿业大学开展了地球物理学品牌专业构建,探讨品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建立等,明确建设煤炭地球物理为主体、矿井地球物理为特色的课程体系,谋取学科稳健发展[3]。东华理工大学则开展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通过调整、改革课程体系,尤其是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达到培养适合社会及国家需求的应用型人才[4]。吉林大学根据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定位与特色,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实施“卓越计划”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5]。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开展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工程教育培养模式探索[6]。石家庄经济学院开展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思考[7]。成都理工大学针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开展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措施探讨,为进行合理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8]。
总体上,同行业兄弟高校针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即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专业,建立能区别与其他兄弟院校的“品牌”专业。在地勘行业经济进入第二次寒冬时期,具有品牌优势专业的高校院所,方能站住脚跟,稳健发展。而地勘行业经济发展由国家层面统一调控,地方政府具体实施,立足地区经济发展需求,或将成为高教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如福建工程学院开展面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探索,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发展[9]。
我校勘查技術与工程专业教师近年来也开展了多方面教学改革研究。如基于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平台的地球物理勘查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10-11]、《弹性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勘查技术与工程国家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2-14]、基于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桩基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案例教学法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基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勘查技术制图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15-16]。近年来开展了面向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改革初探[17-18]。本专业改革主要依托国家特色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建设点,开展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创新教学方法模式研发、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的研究。
可见,针对本专业教学改革的大方向和国内其他院校相关专业改革创新所走的方向是一致的,都在致力于建立自身的特色专业。但立足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利用当地发展优势,系统构建自身的优势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研究程度较低,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探索。
二、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特色体现在固体矿产方面,石油地质学这门选修课与专业特色不符,加之学生极少在石油系统工作,因此,修订2017年培养方案时将其去掉。
数据库管理系统这门课原来是一门公共必修课,但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学生数据库相关知识在平时使用计算机过程中就能掌握,并且公共必修课的课时量也有限制,因此,在最新修订的2017年培养方案中去掉了这门课程。3S技术这门课原来是一门专业选修课,但随着手机的普及,学生的相关知识在平时使用手机过程中就能掌握,并且专业选修课的课时量也有限制,因此,在最新修订的2017年培养方案中去掉了这门课程。
在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课程评价问卷调查中,很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认为课程设置中缺少与矿产勘查、工程勘查的政策和法规及项目管理相关的内容,虽然在部分课程中稍有涉及,但是不能满足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需要,为了让学生了解与矿产勘查、工程勘查相关的政策与法规,在2017年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地球物理勘探行业法规与工程管理》。为了向大一新生介绍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让学生有目的性地学习而得到更好的发展,在2016年培养方案中增加了专业导论课程,加强环境物探、海洋物探方向专题课程。
在往年的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专业文献检索和数据分析存在一定困难,不能有效地查找相关资料和处理数据,在2017年培养方案中增加了文献检索与数据分析课程。为了增强学生的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2017年培养方案中,电法勘探、地震勘探、重磁勘探等核心专业课程都增加了课时,并单独列为专题课及实验课课程。
参考文献:
[1]付英,黄贤营,傅连珍.我国地质勘查行业发展现状与走向[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6:11-15.
[2]李伟.广西地质勘查院发展战略分析[D].广西大学,:2016.
[3]董守华,隋旺华,祁雪梅.地球物理学品牌专业建设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1,2:55-58.
[4]方根显,李曼.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施——以东华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0,1:40-42.
[5]刘财,杜晓娟,陆继龙.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应用地球物理方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3,2:54-57.
[6]李振春,印兴耀,孙成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工程教育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13,2:58-60.
[7]袁颖,邵爱军,周爱红.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二年级专业实习的野外教学实践与思考[J].2014,2:84-87.
[8]陈强,王运生,韩爱果.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思考[J].2011,3:40-44.
[9]钱晓丽,陈国周,张建勋.面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2011,4:59-62.
[10]丁彦礼,张智,罗润林,等.“地震勘探”课程实验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23:240-241.
[11]李长伟,张智,熊彬,等.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创新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2,3:70-73.
[12]吕玉增,韦柳椰,李长伟.地球物理勘查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2,1:115-118.
[13]吕玉增,韦柳椰,熊彬.地球物理学专业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0,3:21-23.
[14]吕玉增,韦柳椰.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 中国地质教育,2008,1:113-115.
[15]丁彦礼,熊彬,吕玉增.基于校友从业方向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进探讨[J].高教论坛,2016,7:75-78.
[16]丁彦礼,熊彬,白少元.基于校友反馈的物探制图类课程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探讨[J].高教论坛,2016,12:52-54.
[17]李静和,程勃,魏亦文.面向广西经济发展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改革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17:239.
[18]李静和,程勃,丁彦礼,等.面向广西经济发展的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3: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