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向博(遵义师范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音乐艺术源于远古,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作用,音乐可以陶养人的情操,是一种独具特色魅力的艺术形式。学龄儿童接受音乐教育能够提升孩子的气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使儿童能够享受健康快乐的学前教育生活。
优美的音乐能够使人精神焕发,增强活力,可以让儿童体会到音乐中的节奏旋律的魅力,促进儿童动作协调。音乐是表达感情一种方式,儿童拥有丰富的感情世界,音乐能够帮助儿童更好的表达感情,音乐富有韵律的变换能够令人精神愉悦,儿童接受音乐启蒙教育能够促进儿童的快乐成长,音乐能够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使他们对生活充满热爱。
音乐能够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创造,锻炼儿童的听辨能力,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声乐教育,能够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热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通过练习欣赏声乐能够培养儿童对音乐艺术的兴趣,促进儿童的心智发育。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声带比较娇嫩,有些歌唱生理器官发育还不成熟,这个时候儿童进行声乐演唱通常会出现音域狭窄的问题,幼儿的声音特点比较单薄,气息比较短促,随着声乐教育的训练会逐渐有所改变。在对儿童进行声乐训练时一定要合理控制训练强度,避免因训练过度影响儿童的声带正常发育。
教师要科学规划声乐训练教学设计,培养儿童对声乐训练的兴趣,为儿童在声乐的道路上有更好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儿童的发音器官正处于转变阶段,如果频繁的进行大规模的音乐活动,可能会伤害到儿童的声带发育,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声乐教育活动。
进行嗓音训练时,教师要关注儿童的嗓音特征,引导他们需求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要追求嗓音的音质,发挥儿童独特的嗓音特点,一味追求声乐的力度和艺术性则会影响到儿童的生理器官健康发育。要追求嗓音的纯净度和柔美度,可以加强对软音的练习次数,注重儿童对气息运用的训练。
学前儿童的喉腔及声带都未发育成熟,具有脆弱性的特点。进行嗓音训练时要尽量建设对发音器官的损伤。儿童的发音特点比较清脆明亮,但是在嗓音音域方面存在过于狭小的缺陷。因此,音域的扩展是此阶段儿童声乐训练的重点。可以引导儿童用混声的发音方式扩展儿童的音域。
声乐是一种表演艺术,要使表演发挥良好的效果,声乐表演者要深入理解所演唱的内容,通过对声乐内容的理解充分表达音乐的感情,达到良好的表演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训练儿童的声乐表演方式,让他们深入理解声乐内容,运用合适的表演技巧,更好的表达内心对声乐作品的感受。在调儿童的嗓音进行训练时,要注意对转音的控制,通过合理的音质,音色和感情表达方式的有机结合达到完美的声乐表演效果。其次,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创作力和表现力,使儿童在进行声乐表演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力,充分理解声乐作品的表演要求,全心的投入表演中,更加丰富生动的展现声乐作品的表演内涵。
要想使儿童的音质更加圆润优美,必须学会高音位的发音方式,可以引导孩子扩大音量的练习方法进行高音位的发音训练。要注重对儿童训练进行巩固,让孩子养成用心唱歌的习惯,在巩固阶段尽量用弱音的发声方式进行练习,通过弱音的练习调整好儿童的发音器官,强化训练效果。
儿童的嗓音训练并非朝夕之功,切忌急于求成的教育方法,教师要针对儿童的发音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发音技巧指导,进行声乐训练时要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积极鼓励孩子取得的进步,使孩子对声乐学习保持足够的信心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也适用于儿童的音乐教育,只有儿童对音乐感兴趣,才能够更好的进行主动学习,并乐此不疲的坚持学习,只有长期坚持才能更好的发挥音乐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巨大作用。对于大多学龄儿童,他们在入学前没有接触很多的音乐教育,因此对声乐的学习兴趣不是很大,不能坚持长期的进行学习。因此,我们要根据孩子喜爱游戏的心理特征,改进声乐启蒙的教育方式,将声乐教育与游戏活动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让儿童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声乐带来的乐趣。
学龄前儿童的声乐教育重在培养孩子的兴趣,因此在声乐教育中应结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改进儿童声乐教育的方式,使儿童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声乐教育学习。
在声乐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针对性的教材内容,在设计教材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选择儿童感兴趣的声乐教育题材,让儿童更加积极的参与声乐学习。
其次,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措施,选用具有创新形式的教学方式,设计能够激发儿童兴趣的教学活动,关注儿童的个别化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结语;对学前儿童进行声乐教育能够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孩子保持良好的生活态度,为孩子的教育生活增添很多的乐趣,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教师要寻求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针对孩子的不同差异,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为孩子在声乐道路上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