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将生命融入黄天厚土
——记陕西佳县人民医院退休医生路生梅

2018-09-10 06:24李亚新
金秋 2018年11期
关键词:佳县儿科医生

文/李亚新

50年前的1968年12月,在凛冽的寒风中,一位刚从北京第二医学院毕业的24岁女大学生,提着简单的行李,坐火车,转汽车,懵里懵懂地来到了陕北佳县。

这是北京第二医学院分配她来工作的地方,是毛主席诗词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世界,是听说经常能吃到黄河鲤鱼的县城……她留了下来,一待就是50年,从青丝到白发,从小姑娘到老妪,她将生命中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这片贫瘠的土地和人民。

去年11月,我来佳县采访路生梅。走进她住的窑洞,十分吃惊,现在谁还住这种房子?可是路生梅却很开心,说她的房子在县城中心,窑洞冬暖夏凉……房间里,一铺大炕占了大半间,大衣柜、写字台,样式老旧,却干净整洁,窗台上,种满了绿色的花草。

虽然在佳县待了50年,路生梅却依然是一口纯正的北京普通话,偶尔蹦出个“甚”“拉话话”,你才感觉到她和佳县的联系。

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暖暖的,我和她开始拉话话。

进门

佳县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好。来了才知道,陕北穷,佳县更穷。街道一两条,喝水靠驴拉,糠菜半年粮。她沿着两边尽是坟地的一条土路,走进了她工作的佳县人民医院,这里也是一排排窑洞相连。冰天雪地的日子,全靠煤炉取暖。喝的是浑浊的黄河水,睡的是土炕,和北京相比,那就是天上地下。路生梅想家、想北京、想亲人、想朋友,不知偷偷哭了多少回。

哭也没用。没有人因为你是北京来的大学生就高看你一眼,给你特殊照顾,该干什么干什么,当医生,治病救人才是正业。

路生梅在大学学的是儿科,可在这个县医院,由于医务人员少,医院不分科,每个医生都要会诊治内、外、儿及各科疾病。每人连值一周班,白天晚上连轴转。路生梅说,当年的佳县群众来医院看病,大部分得的是肺炎、结核、肠梗阻、风湿性心脏病、关节炎、难产等,小儿最易得麻疹合并肺炎、蛔虫症、新生儿破伤风等病。这些病也多是穷病,或是不卫生以及生活习惯导致。作为一名全科医生,必须掌握内、外、妇、儿、中医、针灸各科知识,因此她从头学起,利用零碎时间,写下一摞摞笔记。

一个星期日晚上,路生梅心想这周班快值完了,明天可以美美睡一大觉,谁知却被急促的敲门声打断,几位老乡抬着一位病人进门,要求急救。路生梅初步诊断,判断为“急性肠梗阻”,需立即手术。她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在汽灯下为患者做完了手术,原来是蛔虫团塞住了肠管,造成部分肠管坏死、穿孔。术后病人得救了,路生梅却昏倒了,昏睡了一天一夜,直到星期二中午才醒来。

出诊

后来,在县医院坐诊的日子对路生梅来说都成了好日子,她最发怵的是出诊。记得第一次出诊是半夜,一位男人来叫医生去他家看病,路生梅有点害怕,隔窗叫醒了主任。主任说:“怕甚呢,跟着去嘛!”她只好硬着头皮前往。那是一条山路,一边是悬崖,一边是深谷,走在那人前边,怕被推下山,走在后边,背上又一阵阵发紧发凉……好在一路平安,为患者解除了病痛。再后来,她渐渐习惯了这样的出诊。

有一次,路生梅走了一个小时夜路,到朱条沟出诊。患者家的窑洞里光线昏暗,一位披头散发的妇女坐在炕上。走近细看才知道,这是一位产妇。当地规矩是,产妇在家生孩子,流出的血不能沾污了炕上的被褥,炕席卷起一半,缝一个布口袋装满土,垫在产妇身下。眼前的产妇孩子已经生下,旁边的人正准备用黑糊糊的家用剪刀给孩子断脐。路生梅立刻制止并抢过剪刀,认真地消毒后给孩子断脐包裹。

这件事让路生梅受到震动,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治病救人,还要努力改变这里落后的医疗条件,普及卫生知识。

救人

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路生梅到离城十几里的崔家畔出诊,当时她穿的是北京带来的塑料底棉鞋,在雪地里走几步就摔一跤,跌倒了、爬起来,再走、再跌跤,就这样一连跌了四十九跤,临进村时又是一个很长的下坡路,路生梅真怕再跌跤,索性滑了下去。

被诊治的是个一岁多的孩子,麻疹合并肺炎,痰憋在嗓子里,喘不上气来,生命危在旦夕。路生梅立即戴上手套为孩子清痰,口对口人工呼吸,然后给予药物治疗。

这个孩子得救了,然而又来了七八个孩子,得的都是麻疹合并肺炎。路生梅考虑到,这病传染性极强,如果不斩断病源,还会有更多的孩子得病。于是,她找到村主任,专门腾空了一间窑洞,将患儿集中起来观察治疗。经过六七天的治疗,孩子们全部康复,欢蹦乱跳地回了家,路生梅也带着满身的疲惫与愉悦回到医院。

求精

在佳县人民医院当医生的日子过得飞快,路生梅在年复一年为群众诊病治疗中,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提高自己,力争做到精益求精。

一个孩子发高烧、呕吐、稀便,被门诊医生诊为中毒性痢疾。已经当上儿科主任的路生梅在病房检查时,发现孩子大腿内侧有一个比拳头还大的脓包,红肿,摸上去有波动感。她叫来外科医生,处理了脓包,孩子的高烧随即退去。

多年前,一位50多岁的妇女住院,老大夫诊断为子宫肌瘤,其他医生也未复查,定在第二天做手术。路生梅在病房值班时,对这位妇女进行复诊,她听到了确切的胎心,判断为怀孕。因为牵涉到老大夫,她有点犹豫。考虑到病人的健康和医院声誉,她还是将此事报告了院长。院长亲自诊断后还不放心,又让一位医生诊断,确诊为怀孕。这位妇女也承认了怀孕的事实,出院回家,避免了一次医疗事故。从这例病案中,路生梅深深感悟到,对待任何一位病人,都必须细致、全面地进行检查,一点也不能忽略。

仁心

路生梅深知,当医生,医术要精,医德更重要,因为你的每一次诊断,每一个笑容,都会对患者的康复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医者仁心,是镶嵌在路生梅骨子里的信念,也体现在她的行动中。

1984年,路生梅担任了医院儿科主任。她对儿科医护人员反复强调,诊断治疗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要慎之又慎。医患关系如鱼水,对贫困百姓要温暖体贴,绝不受贿。医务人员之间情同手足,不骄傲,不居功。她坚持主任查房制度,细致入微,对症治疗。为了提高护理质量,路生梅东奔西跑、四处筹资,让科室所有护士分批进修,她们也不负众望,护理技术提高很快,使佳县医院儿科在全区小静脉穿刺上取得团体和个人第一名的好成绩。

佳县佳芦镇大西沟农民刘建民至今清楚地记得,1969年冬天,他不在家,一岁的儿子住院,妻子陪护。一天晚上,一位护士没有观察皮试就兑好药准备打针,正好路大夫提着马灯来查房,她立刻批评阻止了护士的行为,向他妻子表示歉意,并亲自为孩子做了皮试打了针。

1989年冬季,刘建民哥哥的孙女身上长了许多虱子,照看她的姑姑就用农药涂抹在衣服上药杀虱子。过了一会儿,孩子就喊头疼,很快昏迷不醒。家人将孩子送到县医院,正好碰到路大夫值班。经过诊断,判定为农药中毒。路大夫用针刺孩子的脚心没有反应,又观察眼睛,听了心脏,孩子生命垂危。路大夫立刻采取措施,将病房炉火烧旺,提高室温,将孩子衣服脱光,用冷水擦拭皮肤,并迅速用药解毒。

当晚,孩子病情稳定后,别的医护人员都回去休息了,路大夫却没有走,一直坐在孩子身边观察。第二天早晨,孩子醒了,路大夫笑了,她问孩子几岁,妈妈去哪里了?孩子低声告诉她,11岁了,妈妈去洛阳看爸爸了。路大夫安慰孩子,妈妈不在家,你要听话,身体好了后,回去继续好好学习。

这位被路大夫救活的孩子,如今已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她和家人至今都没有忘记路大夫的救命之恩,常常念在心里,挂在嘴上。刘建民亲自给路生梅写了一封信,说到这些事,路生梅才想起来。她告诉记者,在佳县已经待了50年,看过多少病,救过多少命,她记不得也数不清,她只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尽一位医生的天职罢了。

扎根

记者没有见到路生梅前,就听榆林的许多人说,路生梅在佳县待了50年,一直没有回过北京。见面后,我问起这个传说,路生梅说,怎么可能?北京是我的家乡,我的亲人都在那里,我当然回去过。

1981年,路生梅回到阔别13年的北京,受组织委派,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1983年,她又去西安,参加陕西省第一届儿科主治医师学习班,不仅学到新理论,而且学到老师们严以治学、学以致用的态度。由于学习成绩突出,北京协和医院的周华康主任、西安儿童医院的张凤翔主任都表示愿意把她调到医院,老同学刘领珍也劝她离开佳县到大医院工作,她给路生梅开绿灯。

当时路生梅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有一个深爱着自己的陕北丈夫,路生梅曾答应过他不离不弃,生死相随。还有和佳县淳朴群众的感情,对佳县这块土地深深的热爱,那么多割舍不下的情意,都使她不忍离去。她婉言谢绝了老师和同学的好意,信守承诺,重回佳县。

1999年,路生梅退休,立刻有人以20万年薪聘请她去外地坐诊,她没有答应,因为她不想离开佳县,离开家人。

2000年,相亲相爱的丈夫得病,路生梅陪他奔波在榆林、北京求医问药,侍候他饮食起居,吃药、打针、吸氧……一生救过无数病人的路生梅,对自己亲人却回天乏力。2007年,她的丈夫撒手人寰,离她而去,路生梅悲痛至极。在“物是人非事事休”,天天以泪洗面的日子里,佳县的父老乡亲络绎不绝地来看望她,安慰她,陪伴她,帮助她,让她终于走出丧夫的阴影,重新振作起来。

今天的路生梅,一脸阳光,一脸笑容。

我和她拉话时,一位少妇领着孩子走进她的窑洞,说孩子咳嗽,有点发烧,路生梅拿起听诊器,认真地听了孩子的心肺,告诉少妇,孩子没有大碍。又拿起笔,写了药名,让她去街上药店买来服用。

我问她,病人直接来家里找你看病,每天都是这样吗?路生梅说,佳县很小,知道她的人很多,人们常常带着孩子直接来找她看病。通常情况下,她都要求病人去县医院做一个血常规化验,弄清楚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然后再对症开药。她常备了一些药店买不到的“一捻金”“儿童回春丸”“稚儿灵”等中成药,让家长们少花钱能治病。她坚持不滥用抗生素,不滥用激素,用心呵护着佳县儿童的健康。

路生梅还发起组建了“我爱佳县老年志愿者团”,和一群热心的老人一起,开展关爱老人儿童、关爱社会、关爱环境的志愿服务活动。

路生梅为佳县人民做的好事,佳县人民都记得,党和政府也记得。1994年,路生梅被评选为佳县“共产党员标兵”,2010年荣获儿科协会“突出贡献”奖,2016年被评选为“感动榆林”2015年度人物、第四届“榆林好人楷模”,2017年荣获榆林市儿科协会“儿科医师终身成就奖”,被佳县县委、县政府授予“两学一做十佳标杆”荣誉称号,被佳县机关工委授予“2016年度党员标杆”荣誉称号,还被评为“佳县好人”。

路生梅的许多大学同学如今都是名闻全国的著名专家、教授,得知路生梅至今还默默无闻地待在陕北佳县时,赞扬她“太难能可贵了”“无论你得到什么荣誉,都是应该的”。路生梅却淡淡地说“不是我优秀,是命运让我变成了你们当中的唯一”。

一粒种子,被命运之手播撒到了一片贫瘠的土地上,她努力适应环境,生根发芽,开枝散叶,终将自己的生命融入了这片黄天厚土。

猜你喜欢
佳县儿科医生
佳县文化馆:非遗传递爱心 消费助力振兴
最美医生
快乐佳县人
佳县找回“佳米驴”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