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吴仪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积极探索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构建良好的产学研环境,全面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技能型的医药人才。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发展现代高职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构建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遵义医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内涵建设为载体,积极探索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构建良好的产学研环境,全面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技能型医药人才。
结合城乡、农村、社区基层需要,遵义医专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推动校企、校院、校际多方合作,形成多元融合、创新发展的“校中院(厂)”“院(厂)中校”办学模式。
经过长期探索,遵义医专与遵义荣军康复医院达成合作,在贵州省内率先开创“院中校”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了“毕业证书+康复治疗师执业资格证书+保健按摩师职业资格证书”三证融通、“校内教学做一体+临床课间见习+顶岗实习”三段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案,走出一条人才培养新路。
“院中校”人才培养模式在技能培训上注重早临床、早实践,在理论教学上注重开放性、职业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3年均在医院进行学习,实现了学生与教师、医生、病人,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的多方位“零距离接轨”。
同时,遵义医专还与贵州一树连锁药业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了“贵州一树店长班”,与沁春堂国医馆进行了师承教育校企合作,逐步建立“校企合作、新型师承、分段共育”的“2+2+1”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资源的多元整合,进一步拓宽了人才培养与输送渠道。
通过实施科技兴校、医疗帮校战略,遵义医专大力推行“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医教协同工学交替、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院中校’办学模式,在贵州省职业院校中尚属首例,很有推广价值。”教育部职业教育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2012年贵州省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评审专家组组长杨应崧教授肯定道。
在遵义医专校长范奇元看来,教师是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遵义医专不忘使命,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推进教育改革。为了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学校坚持“内培外引”,采取“请进来、送出去”,传帮带等多种形式,为教师队伍提供了更多的新鲜血液。
借助“院中校”平台,遵义医专与遵义荣军康复医院共同打造了医教融合、专兼结合的“双岗双职”教学团队,即学校教师顶岗实践是医生,医院医生到学校兼职是教师。该模式优化了学校师资结构,实现了教学资源的高效配置,提高了团队的核心竟争能力,更体现了校院和谐发展的医学高职教育特色。
“学校还很注重教学团队的内涵建设,积极开展‘一对一’传帮带活动,通过‘边教学、边培训、边提高’的形式,围绕‘四有’‘三者’要求,打出练内力、引外力、聚合力的‘三力’组合拳,实施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行动计划。”范奇元向记者介绍。
学校每年拨调100万元用于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并积极推动专任教师到相关专业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同时聘请相关专业专家、资深人员到本专业兼职授课,形成交流培训、合作讲学、兼职任教等形式多样的“教师成长机制”,大力提升了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执业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和人格能力,完善了“双岗双职”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近年来,学校先后组织300余名青年教师及副科级干部到重庆参加素质能力提升培训;在浙江大学举办了内涵建设研修班;邀请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来校举行研修讲座;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到各高等院校和医疗卫生部门进修。
校内道路两旁的绿植,按专业科目建设的教学楼、实验室、生命馆,丰富的社团活动、各类竞赛……遵义医专为师生在校园环境、教学设施、学生活动等方面整合了有效资源,构筑了优质的产学研温床。
遵义医专从专业和学科建设发展出发,坚持做大做强骨干专业、做精做优特色专业、做好做实新办专业,重点打造服务卫生与健康产业的中医药专业群、医护专业群、卫生管理与健康促进专业群、药学专业群。
同时,围绕大健康产业发展,遵义医专打造了一批居于全省前列的职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和创新成果。着力建设专业群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和教学资源网站,让资源网站成为师生学习、交流互动的平台;依据专业教学标准和岗位标准,建设专业群教学资源库;以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为载体,推进职业教育的空间课程、微课程和MOOC(慕课)建设,建立健全教师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机制。
为有效利用外部资源,遵义医专还进一步拓展与行业、企业合作的范围和深度,加快“教、学、做、服务”一体的开放式职业化教学实践、实习基地建设,推动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对接。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推动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对接。图为学校护理系教师进行集体备课。(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依托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国医馆,以遵义市名老中医药专家为推手,稳步推进教师和学生的“师承”教育工作,促进医教研、产学研的融合发展,学校的科研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师生的社会服务能力得以提升。
升为专科学校10多年来,遵义医专向社会输送了22000多名医药卫生人才。同时,学校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每年参与的师生人数达到1000人(次);开展中医技术和中医文化建设指导,重点指导3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开展中医文化传播和科普教育,参与人数年均达到1000人(次)。
不忘使命勇前行,继往开来启新程。接下来,遵义医专仍将继续完善科教融合、产学协同的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进一步整合学校资源和外部支持,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与输送平台,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再次“加码”,为遵义市及附近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卫生健康事业提供强大的高素质、专业精、全能型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