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与民营企业发展

2018-09-10 05:32赖婧滢
中国商论 2018年17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事业单位

赖婧滢

摘 要: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促进,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同步推进,但仍明显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将为民营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空间。

关键词:事业单位 分类改革 民营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6(b)-169-02

事业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民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快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将为民营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空间;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广泛参与社会公益事业,通过创新发展提升市场活力,促进公益事业提供主体多元化和提供方式多样化,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可以说,二者紧密相关、相互促进,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积极作用。

1 事业单位改革历程

事业单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产生于计划经济时期。目前,我国共有事业单位约110多万个,从业人员约3300万人。无论机构数还是人员数,都是仅次于企业的第二大法人组织。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取得了重要进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事业单位改革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目前正处于加快推进分类改革的新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这个阶段也是我国进行拨乱反正,快速恢复社会事业的重要时期,事业单位改革提上重要日程,主要是适当下放了各类事业单位的管理权。期间,1985年3月中央下发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科研事业单位改革率先推开,之后事业单位改革又陆续在卫生、教育、文化等领域展开。

第二阶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这期间,事业单位改革主要结合1993年中央《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及其实施意见同步进行,方向是政事分开,推进事业单位社会化。值得指出的是,1996年中办、国办印发了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第一个专门文件,即《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事业单位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之后中央下发系列文件,全面推进教育、科研、地质勘查、文化等行业改革。

第三阶段:2002年党的十六大至2007年党的十七大。这个阶段,主要是按照中央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精神,在一些领域和若干地市开展分类改革综合试点。其中,从2003年7月开始,在全国9个地区和35个单位进行了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2005年中央下发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第四阶段:2007年党的十七大至2011年中发5号文件及其配套文件印发。根据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关于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对现有事业单位分三类进行改革的重要精神,2008年国务院决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进行事业单位改革试点,文化、医疗等行业事业单位改革加速推进。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之后又陆续印发了事业单位分类、财政、人事、收入分配、养老保险等11个配套文件,形成了“1+11”的文件体系,对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行了顶层设计,明确了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

第五阶段:2011年中发5号文件及其配套文件印发至今。这个阶段,主要是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在建立工作机制、开展清理规范、实施分类、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等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2015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2018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都强调要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属性。

2 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同步推进,积累了有益经验,取得了重要成效。但仍明显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公益服务供給总量不足,布局结构不合理。一些涉及人民群众基本需求的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等公益服务,政府投入不足,服务体系不健全,群众反映和需求比较集中。不同公共服务领域、不同地区之间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差距明显,个别行业公益事业发展存在短板,优质的教育、医疗等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发达地区,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比较薄弱。此外,公益服务主要是通过公办事业单位直接提供,社会力量作用发挥不够。

二是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由于历史原因,事业单位业务包罗万象,政事边界不清,政府管理也“越位”“缺位”并存。有些事业单位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与行政机关没有本质区别,却作为事业单位履行行政职能;有些事业单位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却偏离公益目标,直接面向市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导致市场主体之间不公平竞争。对事业单位行业发展规划、政策标准、行为规范的宏观管理不足,法人自主权落实不够,公共服务效率不高。

三是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事业单位效能不高。由于在体制内的原因,规范公平的分配制度和用人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内部运行机制也还不能适应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

3 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精神

针对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全面总结以往改革经验和试点成效基础上,2011年中发5号文件,第一次将事业单位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改革的顶层设计。改革方向立足于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大类,其中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即按照“三大类、两小类”区分情况实施改革。同时,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和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特点,明确按照“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的方针推进改革。

2015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建立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属性,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2018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全面推进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理顺政事关系,实现政事分开,不再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加大从事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力度,推进事企分开。区分情况实施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理顺同主管部门的关系,逐步推进管办分离,强化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主要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优化职能和人员结构,同机关统筹管理,全面加强事业单位党的建设,完善事业单位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4 分类改革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影响

当前,按照中发5号文件确定的方向和目标,根据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新精神,特别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简政放权、依法行政、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等要求,相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事业单位分类后深化改革的政策,下一步将推进实质性改革,对民营企业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从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角度看,既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这些单位承担行政审批、非行政许可审批、行政审批有偿中介服务及执法监督等职能。深化改革将紧紧围绕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大力推进简政放权、职能清理、依法行政,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实现职能清晰、职权法定、权责一致。这就意味着不符合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事项将会一律取消,“清权”“减权”必将全面清除“赌点”“痛点”和“盲点”,进一步为企业和社会减负清障,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从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角度看,这是事业单位的主体,也只有这类单位改革后继续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改革方向是通过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公益属性,大力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确保不与政府分权、不与市场争利。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改革更要着眼于处理好與市场的关系,凡市场能提供的或应由市场提供的,事业单位都应该退出,其中,公益一类将实行严格管理,业务范围,机构编制、财政经费、人员管理等方面都将严格限定。公益二类将进一步规范管理,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前段时间,国务院印发了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有关文件,其中有不少这类事项是由事业单位承担,下一步要逐步清理。这些都为市场和社会让出空间,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是良好的发展机遇与巨大的投资空间。

从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角度看,重点是按照市场化方向大力推进转企改制。在这个过程中,将坚持公平对待市场主体和平等保护物权的原则,以企业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作为选择标准,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兼并重组中的积极作用。

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角度看,中发5号文件明确,要完善相关政策,放宽准入领域,推进公平准入,鼓励社会力量依法进入公益事业领域。对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在设立条件、资质认定、职业资格与职称评定、税收政策等方面,与事业单位公平对待。相关部门已出台相关政策,积极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公益事业相关领域。在政府购买服务方面,已经出台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各地也陆续出台了指导目录。今后,将积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公共服务事项、基本公共服务以及政府履职所需服务事项将尽量采用购买服务方式,这将为民营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发展机会。

事业单位改革对于民营企业是巨大的商机,但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企业。民营企业应当重视技术创新、制度革新和文化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在谋求自身长远发展的同时,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澜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历史回顾[J].中国行政管理,2010(6).

[2] 俞路.事业单位改革的五点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11(5).

[3] 刘小康.事业单位改革“管办分离”原则探析[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4(6).

[4] 马凯.积极稳妥地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2).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方法研究
2019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2017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