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冲
摘 要:35kV县域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定位于一般规模的城市或县级市,具有规模较小,但数量巨大的特点,在配电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往往不重视施工过程管理,对配电网工作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造成巨大影响。本文首先对县域配电网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其次分析配电网施工现存的问题,最后探讨项目管理意义与实际应用。
关键词:配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电力负荷;工程管理;配电线路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8)17-0140-02
Process Management Analysis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for 35 Thousand Volt County Distribution Network
SHEN Chong
Abstract: 35kV County distribution networ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ower system. Because it is located in the city or county of the general scale, it has a small size, but a large number of characteristics, it often does not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manag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which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Firstly, the related concepts of county distribution network were expounded. Secondly,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construction were analyzed. Finally, the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were discussed.
Keywords: distribution network;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power load;engineering management;distribution line
随着绿色生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各式各样的家用电器也紛纷进入人们的生活,供电需求量迅速增大,这对电力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提高供电的效率和安全性,不仅需要对配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使用大量先进的科学设备,还需要配备具有专业素养和责任心的管理人员。电力行业作为高危行业,随时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因此,配电网基础设施建设质量问题不容忽视,在施工期间应加强安全监管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
1 县域配电网概述
1.1 县域配电网概念
配电网是指从发电厂或上级输电网中接收电能,通过配电设备就地分配或按级分配,将电能分别输送至不同需求的用户的电力网。将电力从升压变电站或降压变电站输送至用户端的这一段所有电器元件或配电设备构成的系统统称为配电系统。配电网通常由架空线路、电缆、钢构塔、变压器、开关器和无功补偿电容等电力设备或元器件组成,其在整个电力系统中主要负责分配电能。配电网一般采用闭环设计、开环运行,其结构呈辐射状。采用闭环结构是为了提高运行的灵活性和供电可靠性。开环运行一方面是为了限制短路故障电流,防止断路器超出遮断容量发生爆炸;另一方面,是控制故障波及范围,避免故障停电范围扩大[1]。
1.2 县域配电网的特点
县域配电网由于定位于一般规模的城市或县级市,具有规模较小,但数量巨大的特点。通常情况下,在城区配电网的改造过程中,未分配足够的资源对改造工程实施全过程工程管理,造成部分项目出现前期筹备期过长,实际施工时间过短,基建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有时,为保障优质的电力输送服务,不能实施停电施工,导致实际施工时间受到影响,进而影响配电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项目繁杂琐碎,且受到的市政干扰过多,配电网后期工作的高效与稳定也会受到一程度的影响。
2 配电网基建工程存在的问题
2.1 电力负荷过大
随着现代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各式各样的电力设备走进千家万户,各地用电量急剧增加,且城市内部的用电密度仍在持续增长,导致城市配电网负荷过大。尤其是35kV县域配电网,在日常的配电工作中电力负荷过大,往往难以满足人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不得不关闭部分输电网以缓解配电压力。
2.2 配电设备老旧
在35kV县域配电网中,普遍存在配电设备老旧的问题,一旦配电负荷过大,老旧的配电设备在工作过程中极易发生意外事故,不仅不利于日常配电工作的顺利开展,还会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尤其是在一些城乡结合部,配电线路老旧的问题普遍存在,线路绝缘能力较差,在复杂情况下易发生线路击穿触电等事故。此外,配电线路线材直径小但配电半径较大,在配电过程中也较易发生安全事故,影响电力配送工作的顺利进行。
2.3 客观环境的影响
县域配电网在建设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区改造频率也随之加快,对配电网的架设造成较大干扰,进一步扩大了配电网路线与房屋之间的矛盾。配电网由于使用功能的驱使,不得不穿梭于城市楼房中,房屋拆迁、改造、建设都会对配电网造成影响,尤其是不科学的施工,极易对配电网造成致命破坏,威胁配电网工作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4 从业人员专业素养较低
现场管理的关键在于将整个工程划分为具体的分项分部工程,从而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一对一管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成本以及水平的限制,现场管理出现了一些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问题。例如,施工人员不服从管理,未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出现违规违法操作,导致施工效率降低,施工质量下降;未进行安全培训与安全制度的建立,建筑工人缺乏安全意识。基于此,应制定相关制度强制其做到佩戴安全帽,并采取施工安全保障措施,避免出现施工事故,保障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确保工期。
3 开展过程管理的意义
要想全面保障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离不开科学、成熟的施工技术及先进的现场施工管理理念。完整的施工工序包括图纸会审、挑选施工人员、设计施工方案、确定施工工序和购买施工材料。重视县域配电网现存的一系列问题,加强35kV配电网基础工程建设过程的管理工作,是切实提高配电网安全性与稳定性的有效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县域配电网在配电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国家对35kV的发展规划是可发展、限制发展、不予发展35kV变电站的原则。笔者所在区域属于不予发展35kV变电的区域,只允许对35kV变电站进行改造。在进行35kV县域配电网改造规划时,不仅要考虑配电网工作最基本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还要考虑其经济性和合理性,配电线路路径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在配电网络使用过程中是否较易遭受人力破坏,还要保证配電网正常工作运行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对35kV县域配电网基础工程建设实施科学、高效的管理,不仅能提高现有电力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管理水平,更是为安全、高效、稳定的电力系统保驾护航。
4 过程管理应用分析
针对35kV县域配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全生命过程的项目管理,根本目的是把控配电网相关基础设施的施工进度与质量,使其在合同规定期限内完工交付,在完工交付后确保整个配电系统工作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对配电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加强监控已是电力设施建设行业的共识,也是整个基建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对配电网建设实施监控的整个过程中,遵循每月或每季度上交一次工程进度报表的制度,工程进度报表应包括工程现阶段已完成情况及施工进度,下月预计施工进度及大致的施工计划,并汇报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工程进度报表包括对配电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施工资料进行分析与保存,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统一解决,按照施工进度合理制订施工组织计划,并且保存相关建设资料,以便日后查阅。
5 结语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配电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要想满足人们对电力日益增长的需求,就要提高城市配电网安全性。要想提高县域配电网整体建设水平,就要做好基建工程的建设工作,对基建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保障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从而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邱芬.35kV以下城市配电网基建工程过程管理剖析[J].科技资讯,2015(3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