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行者
所谓好的状态,应该是能够在预定水层保持一定的时间,并且在这个时段内,目标鱼吃饵时能把鱼钩顺利带进鱼嘴。
既然打窝并不是诱鱼的唯一手段,也不是诱鱼的万能办法。那么,如何做到诱钓结合,对刚入门的新手来说就是一个难题了。
野钓中,鱼饵的状态远比成分更重要。那么,什么样的状态才是鱼饵的理想状态呢?
我在水边曾无数次听到钓友这样自夸:“嗯,这饵开得……啧啧,真好啊!”我就纳闷了,还没开始钓,水下的情况尚且未知,怎么就肯定自己的鱼饵状态好呢?
我过去揪一块,捏在手里又软又糯,丝丝缕缕的拉丝不长不短,这样的鱼饵可搓可拉易雾化,给人感觉确实挺舒服。不过,咱们钓的是鱼,鱼饵状态的好坏是由水情评判的。众所周知,闹小鱼是野钓的常态,鱼饵从落水开始就会遭到小杂鱼的围追堵截,即便能够到底也所剩无几了。就算鱼饵冲破层层封锁,到底后也未必安全,还会遭到上层追下来的白鱼、数量庞大的底栖类杂鱼的攻击。如此这般,这样可搓可拉易雾化的鱼饵又能在预定的水层保持多久?可以肯定地说,它几乎没有等来目标鱼的机会。
所谓好的状态,应该是能够在预定水层(通常为底层)保持一定的时间,并且在这个时间范围内,目标鱼吃饵时能把鱼钩顺利带进鱼嘴。
说到这,人们又联想到了硬饵。
纯粹的硬饵也不可取。不雾化、不溶解、不脱落的硬饵是死面疙瘩,根本没有“诱”的功能。况且,假如这种饵料真被鱼吃进嘴里,刺鱼的瞬间,钩尖能够毫无障碍地刺出吗?刺鱼不牢必定会造成跑鱼,跑鱼比钓不着还招人烦,钓不着并不一定是窝内没鱼,但是跑鱼很可能会“炸窝”,窝内的鱼受了惊吓,想指望它再回来可就难了。
诱钓结合,指的是一个过程,靠的是鱼饵的状态和换饵的频率。
前几年钓鱼圈内流行的饵料状态是比较单一的,即强调鱼饵的雾化性,现在比较流行的是脱落状态,比如散饵。
这两种鱼饵对鱼都有着极强的诱惑力,但是在使用上有区别。
雾化状态的饵料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缺陷,一是爱招小鱼,二是招鲢鳙。
雾化饵料里面都含有大量的拉丝粉,入水后钓饵呈絮状膨胀雾化。小鱼嘴小,没法吃进整个的饵团,但是它们的小嘴却能叼住纤细的由拉丝粉形成的植物纤维,于是会出现纷乱的无用标相。如果用不含拉丝粉的饵料,用白面作粘合剂,这种情况马上就可以得到改善。
另外,因为雾化饵料在水下会形成雾状,这本身是诱鱼的,但是滤食鱼种鲢鱼和鳙鱼就是喜欢吸食这种东西,它们一旦进窝就坏了,赶不走驱不散,在窝子没完没了地捣乱,连小杂鱼都不敢来,更别指望钓别的鱼了。所以,在鲢鳙密集的水域,钓者要慎用雾化饵。
相比之下,散饵就好多了。钓者可根据需要将散饵做成不同大小进行掛钩,其成分不是固定的,各种成分的性状也不是固定的,就算是里面的面状物,也会比雾化饵粗糙许多,所以不会招鲢鳙,但是小鱼却照招不误。不过,散饵可以做得很大,我本人就用过鸡蛋大小的饵团,成群的小鱼来了尽管吃,管饱,然后我一竿接一竿地抛投,抽一会儿反倒不闹小鱼了,大量脱落的饵料碎屑完全分散了小鱼的注意力,钓点内还会残留大量颗粒物,而小鱼游动产生的水流又会把一部分面状物传播到远处,间接地起到诱惑目标鱼的作用,这是不是高效的“诱”?这就是手竿版的自带窝钓法。
散饵的适用范围极广,缺点是累人,要抛投不辍,不可偷懒,用长竿子钓上一天绝对是个体力活。
蘸麻团也是自带窝钓法的一种,可蘸的东西从颗粒物到嫩玉米或者喂鱼的颗粒等等,不胜枚举。这种钓法同样是高效的、效果突出的诱钓结合的经典钓法。
说到这里,关于诱钓结合的话题也该收尾了。
饵料的状态是诱鱼的关键,饵料的状态适合水情了,钓鱼这事就成功一半了。有了合适的饵料状态,钓鱼就简单多了。以雾化饵料钓鲫鱼为例,钓饵开好后,揪一团和钓饵同等大小的饵团放进水盆里计时,假设5分钟彻底雾化,那么在没有外来干扰的情况下,2~3分钟就要换饵了。因为虽然饵料5分钟才彻底雾化干净,但是在有鱼咬钩的时候,饵料入水5分钟的时候已经不能保证鱼钩也会随着钓饵到达鱼嘴的理想部位了。很多的时候,明明标相很好很正常,提竿时机也没问题,但是提竿就脱钩,原因之一就是换饵的时机。所以,钓饵要勤换,不要等到消失殆尽时才换,这是新手必须掌握的常识。有了这个意识,自然就会有稳定的换饵频率了,诱钓就是这样自然结合的。
在这里,我还要提醒新手朋友,抛竿动作一定要正规。这对新手来说或多或少会存在点困难,不如“甩大鞭”来得顺手,可是打下什么样的基础,将来就会是什么样子,习惯后再改就更难了。“甩大鞭”时鱼饵都会被摔在水面一下,如果鱼饵的状态不够黏硬,很可能因此而提前脱落;另外,身后、头顶障碍物较多的钓位也不允许“甩大鞭”。所以,新手朋友们在初学钓鱼时就要打下正确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