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探讨

2018-09-10 15:41曹桂元
中国商论 2018年17期

曹桂元

摘 要:会计集中核算制度集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是综合化的财政核算制度。这项制度的施行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责任主体资格作出改变,它将基层单位的银行账户取消,将财政资金划于会计集中核算机构之下统一管理。这种核算方式改变了财政资金的载体,各单位收入与支出的程序方式也作出了一些调整;行政事业单位为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开始尝试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在适应自身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制度和管理方面的问题,本文针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内部审计工作 审计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6(b)-103-02

1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利弊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能够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合理调配财政资金,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杜绝铺张浪费,帮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更加透明化、合理化、规范化。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主要通过两方面对财政资金进行管理:一是通过调整会计人员的管理方式和做事条例,规范其行事行为,让财政人员的行事更加独立自主,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增强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二是通过成 立专门的财政机构对财政资金进行管控,不改变原事业单位的资金所有权、财政自主权和使用权,将资金把控在财政机构的监控之下,每一笔资金的流动都需要进行监管,做到财政审批、资金流通、资金结算于一体。因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资金核算模式。

在宏觀上分析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有利有弊。在公共财政管理上,明确规定了财政流通的流程,财政收入记录在册,财政支出需要合理有效的发票收据才能申请资金,一切按照程序走,每一笔资金的流通都记录在案,便利了后期的财政审计,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效率。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还增强了会计人员的独立性,会计人员行事独立自主,会计信息质量提高,办事效率也随之提高。统一化的资金管理也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式得到规范,单位依照条例法律对本单位的财政进行审计核对,避免了财政漏洞,每一笔资金的预算和使用都充分地发挥了其作用。在资金使用的过程中也可以做到随时监控,让每一笔资金流通至预算的每一实处,避免使用途中出现干扰资金流通的情况,避免违法情况的出现。在后期工作中也方便资金的审核,每一笔流通的资金追随其流通之处,将资金纳入核算体系,降低内部审计风险,从而提高财政的行政效率,在宏观调控上也方便分析和评价。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优点显而易见,但是在实行过程中也有许多的不足。一是资金载体的改变。载体改变后,会计人员对于资金的调配使用也有了较多的限制。之前的财政资金存储在银行里,会计人员可以很方便的在经过审核之后便调取资金进行使用,但当资金被限制在专门的资金管理机构之中后,会计人员对于资金调配的及时与否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桎梏,资金的统筹使用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二是资产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风险。在正常的资金使用中,物资财产和会计核算能够及时进行核对,财政支出也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从单位自身的细节从发。但是在财政资金被资金管理机构统一调配后,机构无法有效的针对各单位作出及时、合理的资金调配,因而资金和资产管理薄弱的问题会进一步加剧。资金载体的变更也使得管理职权不明确,机构有其管理职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也有其管理职能,两方面针对同一资金的调用总会有所区别,若权责不明确,易导致资产流失、资金受损等多重严重的事情发生。三是真实性不高,无法对于财政支出做合理有效的监测。财政支出的审核过程中,会计人员更多的重视收据发票是否合理,对于资金的审核计算是否准确等,而不去考虑这些收据发票的真实性。财政支出涉及很多方面,单位的水费、电费、网费、电话费等都是比较琐碎的支出,很多支出无法证明它的真实性,因而对于弄虚作假无法做到有效的根除,进而加大了后期审查中对于其真实性的难以判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会计集中核算体制的配套制度并不完善,从而导致了该制度的有效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对于财政支出的事前、事中、事后都有一定的监察体系,但这些体系却并没有形成配套的实行机制,缺乏集中核算的人才、设施以及机构,进而增加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原始可操作性的难度。

2 内部审计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了极大发展,其主要原因是响应习近平主席的“反腐倡廉”活动。在之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存在极大的弊端,单位财政支出多用于公款吃喝、公款消费等错误行为之上,投资于建设中的财政屈指可数,这种现象让人民感受不到政府的关怀,并严重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反腐倡廉”的口号打响之后,政府机关开始着手调整审计工作,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条例,严厉打击公款消费的情况,使政府财政资金的流通得到进一步的监管。

虽然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也建立起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特定体系,但距离进一步完善仍有较大的距离。在国际上,对于内部审计工作有许多优秀经验,从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到审计环境,从控制手段到风险评估都有许多的可取之处。对于审计工作的理解,国内外也有着不同的见解需要去借鉴。在国内,也有着优秀的经验可以吸取。内部审计工作现多指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监督体系,对于资金的调控没有过多的要求,这一点便是与大型公司相比所存在的差距。

3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首先改变的使内部审计工作的审核重点,由最初的“查错纠弊”变为评价财政基金的使用效益。这种变化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增加了资金流通的透明度,规范了财政审计制度,降低了财政风险,也有效杜绝了违法行为的发生;但另一方面,财政审计人员管理制度不到位,会计责任不明确,对财政审计的贯彻无法做到有效落实,同时增加了财政审计的成本,工作效率降低,且集中核算制度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致使该制度不仅没能起到有效的监查作用反而增加了审计的复杂度。因而要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较好的适应于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3.1 分清责任主体,完善工作职能

会计集中制度实行初期,会计人员的管理并不能及时适应制度的变化。首先,财政主体仍然是会计人员,财政支出仍经手会计人员,这些工作人员需要承担一部分的财政责任。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之下成立的集中核算机构出现后,会计人员的财政权利被分流许多,机构中新出现的财政管理人员会对资金流动进行掌控,也要承担一部分财政刑事责任。问题便出现在双方的管理人员上,双方管理人员都或多或少掌管着财政的流通,也都担负着一定的法律责任,若资金流通出现问题,双方都将面临责任,若双方相互指责,则资金问题难以解决。因而要在两个机构中确认一个责任主体以明确职责,避免权责不清。

3.2 把握审计重点,完善审计方式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重点在于资金的使用效益,制度的初衷很好,但在实施过程中难免出现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审计方式的不完善。财政管理制度的实施,最重要的便是审核制度的完善,完善审核制度首先要从管理层做起,实行由上到下的多层次管理体系,上至领导下至员工,对审计工作有所涉及的员工皆可对审核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监督和检查,并着重发挥基层群众的监督作用。在审核时,可将相关负责人员召集进行集体监察,对申报的每一项资金流动作出说明,会上可对项目提出疑问,若出现问题便当场解决。同时要检查是否有骗帐、偷账现象,对发票收据的真假性作出检验,若有疑问寻找负责人进行答疑,对于虚假支出要作出严厉的处置。

3.3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的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要进行专门的培训,增强其对于财政流通的敏銳度和财政支出的判断能力,寻找审计工作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之间的矛盾之处,并积极探索研究,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以及事业能力。全面掌握本单位财政流通情况,积极发现虚假谎报情况并提出质疑,上报审计机构,从基层出发,对集中核算制度进行调整。

3.4 全面管理资产,整合实物资产

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要对原有资产进行整合分配,使其发挥应有的用处,避免资产的浪费和遗失。在进行新的财政审批时,要全面提高旧物利用率,避免出现旧物堆积,新物又添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张莉.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0(12).

[2] 李慧英.会计集中核算制下如何开展内部审计工作[J].交通企业管理,2007(3).

[3] 周建美,丁宁.浅谈行政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J].当代经理人,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