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法治研究

2018-09-10 19:16仇志伟尹童郭昭赫郝帅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8年2期
关键词:网络舆论全媒体青年

仇志伟 尹童 郭昭赫 郝帅

【摘 要】在全媒体日益发达的当今时代,网络舆论成为新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思想碰撞平台。其中,时不时会有不合理的声音提出,这些非理性的表达将对以青年为主体的网民及网络和社会环境造成较大不利影响。在依法治国的当下,利用法律手段对网络非理性言论的管控与监督势在必行。

【关键词】全媒体;网络舆论;青年;法治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2-0199-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世界进入了人人皆可发表观点的全媒体时代,以网络作为平台,广大网民可以通过网络对政府行为进行舆论监督,进而起到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等积极作用。但不可忽略的是,网络上同样存在着不理智的声音,对于一些社会事件极易呈现出不合理的围攻或者一边倒的现象。而青年又是网络舆论表达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要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使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相互促进,并逐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在党和国家对法治日益重视的背景下,如何以法治手段管控引导网络舆论,促进网民合理地表达诉求,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 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产生的原因

?譹?訛网络舆论自由性。在全媒体时代,网民可以在更为自由的时间与地点,以更为自由的形式发言。19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斯图亚特·密尔在其著作《论自由》中认为“个人的自由对于社会进步、真理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个人的自由并不是绝对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自由并不是绝对的,如果个人自由侵犯了别人的权利,就需要承担责任。?譺?訛参与主体复杂性。在全媒体时代,参与到网络舆论洪流中的社会群体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特点,只要是自己关心或者感兴趣的话题,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言论。在全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参与新闻的传播,而不可能人人都具有职业道德,因此他们所传递的信息很难说是属于真正的新闻还是无知之见,从而互联网中那些非理性“情绪化”的言论得到传播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多。?譻?訛网络舆论匿名性。在全媒体时代,人们进行传播交流不再是面对面的,而是以匿名的网络符号发表观点和看法。因为匿名,所以大家都不知道彼此的身份,由此也就可以“任性”地传播不真实的过激言论而不用对其负责,这样就从反面带动了非理性表达的增长。

2 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影响

根据科学研究显示,一方面,长期处于非理智状态,会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现为烦躁、压抑、没有成就感等,青年在现实世界中失意之后,就会更倾向于在虚拟世界中采用暴力的情绪宣泄方式,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网络上信息繁杂,数量爆炸,如果青年未能把握好自己的底线原则,就很容易受到一些不正确思想的蛊惑,例如“享乐主义”等,进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出现方向偏差。人民享有传播权,每一位用户在网络上都拥有信息传播的权利,但这并不代表可以滥用传播权。权力的滥用必然会导致义务受损,反应到网络中即为环境的破坏,网民利益被侵害。网络上还有很多所谓的大V,他们自称为意见领袖,引领着很大一部分人的舆论导向,这其实就为网络秩序的不安定性埋下了隐患。作为普通网民,我们更应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盲目附和,有时候哪怕只是简单的随大流,也可能对事件的当事人、对网络秩序造成极大的损伤。

3 非理性表达的法律规制

3.1 立法措施

我国十分重视网络立法的建设,制定了相关法律。虽然我国在网络立法层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日益发展的全媒体,给我们的立法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党的十九大指出,“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要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内容信息管理”,因此,第一项措施可以从立法层面下功夫。

首先要规范全媒体的准入与运营机制,提高行业门槛,提高行业整体水平,增强内部监管力度,使自媒体行业做到有法可依,以法律为准绳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其次要发展并落实网络实名登记制度,一个人对应一个网络账号,进行实名认证,身份对应,禁止匿名行为。采用网络实名制,其实就是以此提升网民的社会责任感。在网络上发帖、评论,都要与自己真实身份对应。通过网络实名制这一制度,可以大大地提高网上言论的可信度,增加网民及社会的监督力度。最后要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与溯源制度,对不合理言论源头追查到底。

3.2 司法措施

由于网络舆论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在一些社会焦点问题上,舆论甚至能够左右法院的判决,形成所谓的“媒介审判”,例如闹得沸沸扬扬的“许霆案”“刘涌案”“胡斌案”等。伴随汹涌而来的社会舆论,司法制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要求就是给司法部门提出的新任务。

要有效释放司法信息,人民法院要依法保障公民的相关权利,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知情需求和人民法院信息传播手段相对滞后的矛盾,构建法院与媒体的良性互动关系。完善司法治度,提高相关法官的专业素质,理性对待相关社会舆论,“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严格区分道德与法律,减少道德的法律化,确保司法的公正与公平。

3.3 执法措施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也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和法律的权威在于实施”,再完善的法律,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也需要严格贯彻执行。因此,各级网络监管部门必须深深感到自己肩上责任重大,抱着高度的责任心与执行力依法审查监管网络舆论。依法做好监察工作,有的违法网民调整网络服务器所在地,口出狂言,妄图逃脱责任,执法部门要通过技术查询及定位技术进行言论追查,重点巡查论坛、贴吧等言论交流区,追究发起人及相关责任人责任。规范执法行为,完善相关规范,杜绝暴力执法、强权执法等行为。在个别情况下,地位的不对等容易造成执法者采用暴力或者强权去执法,要坚决注意并规避此类现象。

3.4 信息公开措施

十九大报告指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现实情况下,很多误会都是出于不了解,网民的一些不合理言论也多发生于对社会焦点事件理解不够、不了解真相,因此政府及社会有责任提高信息公开度,回应群众关切的问题。只有真相与理解的春风吹动起来,才可以驱散误会和非理性的阴霾。健全自身的信息公开机制。要设立专门的信息公布机构,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新闻办公室,在焦点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结合多种渠道发出消息,主动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要加强各级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促进与民众的信息交流和沟通。相关领导人员可开启官方信箱,保证信息的官方权威性。政府部门可以与大学等科研部门对接,建立健全舆情检测与应对机制,一旦发生舆情失控事件,立即采取多种措施控制谣言传播源頭,切断传播途径。

3.5 法治教育措施

要想从法治层面规范网民的言行,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提高公民的法治素养,就必须加强法治教育力度。在学校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思想道德课为基础,以宪法教育为核心,同时大力开展网络法治教育,增加相关课程所占比例,加大考核评审力度,使学生对其重视起来。同时创设多样化平台,让学生在趣味中增强法律观念。在社会上,政府及相关论坛、网站积极开展“学法、普法、用法”的宣传教育活动,以及“网络舆论相关法律”的主题活动,让每一个网络参与者合理地看待自己的表达权,知道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更好地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规范自身网络行为。

4 结语

笔者认为,研究网络舆论的非理性表达是一项非常系统而庞大的工程,尤其是步入21世纪以来,全媒体的发展是时代前进的趋势,而全面依法治国是必须推行的国家治理层面的深刻革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因此,要想更好地管控、引导、监督网络舆论的表达,就必须用法治的手段进行调整,要努力做到在媒体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完善的法律规范网民的行为,使网民自觉遵守法律,依法严惩违法犯罪者,依法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应关注青年在网络中的特殊定位,让法律的阳光照进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照进每个人的心里。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2014.

[2]靖小琴,刘巧玲.论网络言论理性表达引导[J].湖北社会科学,2014(2).

[3](英)约翰·斯图亚特·密尔.论自由[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猜你喜欢
网络舆论全媒体青年
高校新闻媒体如何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思考
网络集群自组织特性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国特色公共关系研究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