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宇航
据农发行有关负责人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月19日,东北四省区已缴存信用保证基金16.39亿元,比上个粮食年度增加3.51亿元(其中财政认缴资金9.94亿元,208户企业缴存基金金额6.45亿元),该行累计向180户企业发放基金项下贷款50.15亿元,比上个粮食年度增加72户、18.6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玉米65.7亿斤。
玉米收储改革走在最前沿
为配合市场化的玉米价格机制、服务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农发行在我国玉米的主产区——东北地区推出了玉米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据该行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是由当地政府适当出资、引导符合条件的粮食企业共同出资设立,缴存在农发行账户,专项用于防范东北地区玉米市场化收购贷款风险的信用保证基金。
近期,农发行的信用保证基金制度已经新增了水稻等品种,未来还会随着国家政策的导向继续拓宽覆盖面。
“信用保证基金的建立,为粮食企业筹集市场化收购资金增信,解决了粮食企业普遍存在的抵押物不足问题,提升了企业的融资能力。”上述负责人说,“同时,也有利于增添管理贷款的力量,凝聚防控贷款风险的合力,约束企业经营,大大增强银行的放贷信心和贷款投放力度,对市场主体起到融资增信作用。市场化条件下的收购资金贷款,是带有政策性质的商业性行为。信用保证基金是解决农发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保收购与防风险两难问题的结合点,也是发挥政府引导收购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的结合点,是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中既管当前又管长远的战略性机制安排。”
力推信用保证基金落地
2016年10月14日,在国务院确定建立信用保证基金后,农发行及时起草信用保证基金实施方案,多次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银监会、粮食局等相关部门沟通,争取达成共识。同时,先后召开3次农发行系统内部座谈会,研究修改基金方案。
在反复征求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意见后,2016年11月9日,农发行、财政部、银监会和粮食局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建立东北地区玉米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实施方案>的通知》,使东北四省区开展信用保证基金工作有了政策依据和操作指引。
上述方案下发后,农发行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联系,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总行向东北四省区分行派出督导组,现场指导四省区分行进行基金细则的制定工作。在督导中,向地方政府匯报解读信用保证基金具体情况,与地方财政研究建立信用保证基金实施细则的具体问题。”有关负责人表示。在这个过程中,该行也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执行效果喜人
农发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商业性基金主要是通过投资、提供担保等多种方式盈利;而设立信用保证基金的目的是为企业提供担保,使企业获得玉米收购贷款,但基金自身不追求利润。企业入围基金后,只缴纳保证金,就可以获得玉米收购贷款;贷款归还后,保证金全额退出,信用保证基金免费为企业提供担保服务。
同时,信用保证基金的执行也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融资障碍。上述负责人表示,“但信用保证基金对贷款企业利率执行基准利率,也无其他费用,这极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解决相关企业融资贵问题,还体现在该基金对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为促进企业加工转化、快购快销,农发行允许基金项下贷款周转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上述负责人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执行以后,该基金还推进了收购资金贷款托底机制的建立。由于各省财政资金参与损失贷款的代偿,各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代表政府主动管控资金风险,主动帮助企业收粮销粮,解决了银行独家管理市场化收购贷款和市场化粮食收购贷款损失率居高不下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