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丁莹
摘 要:以苏州市和台北市的394名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师为调查对象,对两市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苏州市与台北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普及率较高,培训经费大部分由学校或培训主管部门承担,培训内容主要是教学方法和体育科专业知识,职培训的主要方式为专家讲座,教师对目前的培训方式较为满意.台北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个人承担培训费用的比例高于苏州市,参加在职培训的内部动机高于苏州市,培训内容增加了民俗传统体育与当下热点(环保)等内容,有更多的民间组织机构承担教师在职培训.
关键词: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比较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6180(2018)02-0074-04
Abstract:Taking 394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E teachers in Suzhou and Taipei as the survey object, the author compared the in-service training of PE teachers in the two cities.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prevalence of in-service training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Suzhou and Taipei is relatively high, and most of the training funds are borne by schools or training authorities. The training content is mainly teaching methods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n physical education. The main method of vocational training is expert lectures. Teachers are more satisfied with the current mode of training. The proportion of personal training expenses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Taipei City is higher than that of Suzhou City. The internal motivation for participating in on-the-job training is higher than that of Suzhou City. The content of training has increased the content of folk traditional sports and current hot spot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re are more folk organizations. The organization undertakes in-service training for teachers.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service training; compare
臺湾地区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借鉴美国与日本的模式,经过开创期(1945-1979年)、制度期(1980-1995年)、优化期(1996-至今)逐渐自成体系,其中教师进修的内容、实施办法、进修机构、经费补助、进修理念等方面都朝着更加优质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对比苏州市与台北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路径,分析两市职培训的特点,从而找出产生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苏州市和台北市的394名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现场填写、网络电子问卷填写、邮寄等方式,发放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苏州市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40份,回收率80.0%.其中,有效问卷227份,有效率94.6%.台北市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175份,回收率58.3%,其中,有效问卷167份,有效率95.4%
2 结果与分析
2.1 培训制度
大陆地区的《教师法》对教师培训提出了总要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对培训条件保障与考核奖惩做了要求.苏州市对教师在职培训的时数要求上做了强制性的规定:“教师培训以5年为周期,总学时不低于360学时,其中县级以上培训学时不少于180学时.”台湾地区在政策上对教师在职培训机构、要求、奖励办法等都做了规定.早在1950年就出台了《中等学校及国民学校教职员学术研究奖励办法》,鼓励教师参与学术研究活动,这是台湾地区最早的关于教师参与研究进修的法令,1994年颁布的《师资培育法》规定:“师范校院及设有教育院、系、所或教育学程之大学校院应设专责单位,办理在职进修.” 1996年颁布的《教师进修研究奖励办法》,列出教师在职进修应给予时间上弹性与奖励措施.2009年台湾地区开始推动《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方案》,提出“各县市落实教师进修研习中心功能,提供教师就近进修资源及优质进修环境”.苏州市与台北市都出台了教师培训法,保障培训的有效实施.苏州市对教师在职培训的学时学分要求较详细;台北市1996年前对教师在职培训的学时有一定的标准,之后没有硬性要求.苏州市对教师在职培训的考核与奖励规定较笼统,台北市则细致具体到各个层面.
2.2 培训组织机构
苏州市和台北市培训组织机构设置情况见表1.表1显示,排在前三的培训组织机构都为学校、教师培训中心(教师研习中心)和教育局.苏州市教育局的比例要远远高于台北市,说明苏州市教育局在体育教师在职培训中占主导位置.台北市根据实际需要设立进修研究机构,培训机构范围较广,且民间机构种类较多.要保证培训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学校成为培训的主导,教育局以及其他认可的培训机构(如民间机构)为辅,这样以学校为主开展的培训更加灵活,更接近教学实际,更能及时解决当下问题.形式多样的培训机构有助于培训的多元化以及全面化,有助于培训机构之间取长补短,有助于不断改善培训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完善培训的运行模式.
2.3 培训经费
苏州市与台北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经费来源情况见表2.表2显示,苏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经费来源主要是学校,个人仅承担4.4%.台北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经费也主要来源于培训主管部门或相关机构,但个人承担比例较高,达22.8%.台北市有些体育教师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需求,自费参加培训.
培训主管部门与相关机构(如政府)应该成为经费的主要承担者,这样能确保培训经费的有效提供.适当的自费培训有助于端正体育教师参与培训的态度,提高培训的效果,台北市的做法值得参考.
2.4 培训动因
苏州市与台北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在职培训动因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苏州市与台北市的体育教师对在职培训的认可度都很高,参与在职培训的动机积极向上.动因是推动有机体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因或动力,良好的动机有助于提高人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着教师培训效果.
2.5 培训时间
苏州市与台北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时间见表4.苏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在职培训的时间集多为1天,台北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在职培训的时间多为1-3小时(46.7%)和1天(32.9%).臺北市在职培训主要安排在上班时间,时间比较紧,所以3小时以内的培训比较多,而苏州市的培训时间主要安排在休息日,所以1天的培训比较多.短时间的培训(1-3小时)有助于确保教师的专注力,且相关体育技能的培训也不宜时间过长.较长时间的集中培训(1-3天)有助于更加系统地学习相关理论与技术,可以认识更多的同仁,扩大人际关系.
2.6 培训内容
苏州市与台北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内容见表7.表7显示,苏州市与台北市对教学方法的培训与体育科专业知识的培训都比较重视,苏州市正处于体育新课程改革阶段,特别需要对体育教师加强政策引导与课程开发培训.台北市更注重健康科专业知识与民俗传统体育.台北市经常会开设心理培训、运动损伤培训、健康活动培训等健康科培训,木球、扯铃、毽子、陀螺等民俗传统体育培训也很多.培训内容多元化,有性平教育、环境教育、野外求生教育、民主教育、辅学咨商等,有助于发展体育教师技能以外的能力.
2.7 培训方式
苏州市与台北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方式排序情况见表6.由表6可以看出,苏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方式以专家讲座和报告型为主,观摩名师课堂教学、案例评析、与专家研讨互动交流对话、同侪经验分享为辅.苏州市远程学习培训排序靠前.
3 结论
(1)苏州市与台北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
训的普及率较高,都制订了相应的制度来确保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规范性.苏州市对培训的学时学分要求较为详细,台北市在培训的考核奖励方面要求较为详细.苏州市与台北市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培训的法令法规.
(2)苏州市与台北市在职培训经费大部分由学校或培训主管部门承担,少部分培训经费由个人承担.台北市个人承担的比例高于苏州市,此举可以提高培训效果.
(3)苏州市与台北市大多数中小学体育教师能认识到在职培训的意义,且期望在培训中能获得新的体育教学知识与方法.台北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在职培训的内部动机要高于苏州市.
(4)苏州市与台北市在职培训内容主要是教学方法和体育科专业知识.台北市增加了民俗传统体育与当下热点(环保)等内容,培训内容较为丰富.
(5)苏州市与台北市在职培训的主要方式为专家讲座、观摩名师课堂教学、教师同侪经验分享,教师对目前的培训方式较为满意.
参考文献
[1]McLeskey, J.& Billingsley, B.S.How does the qual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teaching Force influence the research-to-practice gap[J]Remedialand Special Education,2008 (9):293-305.
[2]潘建芬,周志勇.改革开放30年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实践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09(8):99-101.
[3]John Field. Lifelong learning and the new educational order [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06,37(6):987-988.
[4]朱益明.近年来教师培训研究发展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4(6):987-988.
[5]刘丽丽,戚雪.国内教师培训研究的定量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0(3):78-80.
[6]闫梅红.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制度的改革[J].教学与管理,2011:50-51.
[7]丁文秀.当前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0(9):67-68.
[8]董翠香.新中国体育教师在职培训5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体育科技,1998(12):80-82.
编辑: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