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个舞蹈的创作过程是以编导为中心的,一个舞蹈作品的成功与否和舞蹈编导有着直接的关系。舞蹈编导应具备良好的舞蹈综合能力, 让舞蹈作品从非词语、非概念的角度通过动态的、具象化的形体姿态来表达自己内在的情思意绪。
关键词:主题;创造性;思维能力
1 舞蹈创作中主题鲜明的重要性
主题鲜明,可能是每一个舞蹈编导最重视的问题,舞蹈作品要提示生活的本质,就必须对生活素材不断地进行分析、概括、集中并加以提炼。一个作品的趣味、境界、艺术水平的好坏,与编导的思想境界、艺术水平、观察和提炼生活的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编导作为一个组织者要善于运用各种舞蹈手法来展现生活。因為一个舞蹈作品的成功,光靠舞蹈动作的本身是不够的,要把各部门的工作统一起来进行考虑,才有可能创作出一个新的完美的作品,这就要考验编导怎样去创作它。像我们现在的一些现代舞,尽管舞蹈语汇、编舞技法等在动作上都很抽象、很稀奇,但绝大多数观众却无法接受和领悟,甚至有的观众看不懂,不知道作品所表现的是一个什么主题。这就是编导在创作中没有过多地站在观众的角度去考虑一些东西,导致了作品与主题游离的现象。身为编导应该置身局内去创作作品,还要置身局外去观看作品。这样才能找出不足,加以弥补。如果自己的作品过于抽象,过于个性化,过于不切合实际生活,就有可能导致创作的失败。作为编导在创作过程中,要多些思考、多些积累,要抓形象、抓思想。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要善于去发现,吐故纳新,不能让别人的感受影响到自己,要大胆地去做,大胆地去尝试,这样才可能在创作过程中产生一些连自己也意想不到的新东西。在创作过程中,创新的体现应该是多方面的。立意新、题材新、舞蹈语言新、编舞手法新、服饰新、人物造型新等。如上所说都是一个编导应该考虑的。题材应尽量选择有可舞性的题材,不要贪多,哪怕只是表现很细微的某一个点,只要找准了,都很有可能打动观众,更有可能让作品超越平凡。舞蹈语言新,也就是编导选择的舞蹈语汇不要过于大众化,要充分发挥人体语言的感染力,通过人体语言的表达,让人有过目不忘的感受。
2 舞蹈创作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开发
2.1动作编创
在编创中,有几种方式对舞蹈编导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训练价值。
一是身体周围空间 27 个角度的动作开发训练。这个课程练习能够有效锻炼学生对自己身体外展空间的认知和体验。这 27个角度来源于身体四维空间的不同角度方位点,分别要求学生用手指远端、脚趾远端以及身体多部位远端去触及并任意选择顺序和连接线路。这个练习训练学生对自己身体空间的延展运动、形态占有的可能性有多样的认知和发现,这对舞蹈编导动作思维的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是有益的。
二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自由选择生活中一处有意义的环境空间,一人或多人形成一个小组,在自己选择的环境空间中进行动作设计与编排。之所以称之为动作设计与编排,说明在这个练习中,并不刻意要求编舞,动作的设计可以是舞蹈动作,也可以是生活动作,要求将这些动作与环境空间有机组织形成意味性观赏效果,给人以多义性的想象。这个练习训练学生对生活空间和环境要有艺术认知,对人的身体在生活空间环境中所能形成的艺术意味要有敏锐发现。舞蹈编导寻求创新,就必须要提高自己的悟觉,在平凡事物中发掘出更多的“陌生”和“新意”,丰富自己的创造性灵感。
三是教学中教师引导每个学生要在空白纸上,画出一些不同的三维空间的立体图形,图形之间相互连接,完成绘图之后,将其全部上交给教师,然后所有学生重新从教师手中随机抽取他人的绘图开始自己的练习。练习要求每个学生面对陌生的绘图,要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在教室里虚拟表现出舞者是在怎样的立体图形空间中进行动作表现,既要寻找个性独特的舞蹈动作,同时还要让观看者能够看清你动作表现的是怎样的图形空间。这个练习能够训练学生对虚拟空间的想象,以及身体在虚拟空间中的体验和表现。
四是双人舞教学对舞蹈编导动作思维的创造性也具有培养价值。教学过程中双人身体舞动轨迹的运行、倒带、分叉与发展,是对两人运动线路的分析、分解和发现,既需要遵循自然流畅的律动轨迹,又要在运动过程中进行合理而又灵变的探索。尤其在“借鉴”练习中,要求学生先要模仿已有的经典的某种风格动作或形式动作,然后分解其形态特征和律动特点,再进行编舞发展,使其具有创新性。
2.2选材结构
编导教学中的选材结构课程其训练价值在于,首先从“选材”上,要求从日常生活和人生记忆中进行提炼选择,形成编导能够融入自我表达的舞蹈题材。这样的提炼选择,就是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培养。既要敏锐观察平常事物,又要发现它的陌生化潜质,还要用舞蹈的眼睛和思维去审视舞蹈表现的可能性,并且要考虑是否能够切入创作者自己对生活的诠释,并能够与欣赏者形成交流。这个过程和目标,不能只是一种平常司空见惯的选择提炼,它需要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引导。其次从“结构”上研究。“结构”包含构思立意和舞台形式表现的蓝图。编导在这个过程中,要遵循舞蹈艺术的规律进行创造性工作,构思要能够体现编导自我独到的视角立意,既能被观众辨识认同,又要渗透自己对生活的认知和感悟,还要是舞蹈的“述说”。它不仅要有特别的艺术品性和表现追求,更重要的是关注观众的欣赏需求,展现舞蹈肢体艺术的思想情感表达。同时,结构中还要包含对未来舞台形式表现的创意构想,它包含总体表现风格,形式追求、舞蹈与道具的创新运用、人物形象的表现与刻画手段、舞美与服饰的总体表现风范等,也就是说“结构”及其过程是一个凝聚并突出编导创意性的环节,显然这就对编导创造性思维能力有高层次的要求。当然,我们的编导教学过程只是对舞蹈编导人才的培养过程,也就说在这个有目标的过程中它是在逐步培养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饶开芹,吴绪琴.试论舞蹈编创过程中的三大要点[J].大舞台,2015(02).
[2] 饶莉娜.论舞蹈舞台的综合调度[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0(03).
[3] 毛茜.舞蹈编导教学中舞蹈思维的培养-评《坚守与跨越-舞蹈编导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7,03.
作者简介:
张姣娇(1994-),女,聊城大学音乐学院16级研究生,专业为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