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勤
摘要:在经历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终于迎来近十年来最大范围的增长提速。2017年,东盟国家经济增速普遍加快,多数国家经济保持中速增长,东南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的大环境,东盟国家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加快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以实现国内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2018年,在全球经济处于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东盟国家经济增速将略快于上年,但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也会增加。
关键词:东盟;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
[中图分类号]F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479(2018)02-0022-06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形势下,东盟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普遍减缓,但各国经济继续保持了弹性,多数国家经济中速增长,东南亚仍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2017年,东盟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普遍加快。尽管全球经济总体保持复苏的态势,但仍处于深度的调整中,2018年,东盟国家经济增速将略快于上年,同时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将加大,中期发展前景谨慎乐观。
一、东盟国家经济增速有所加快
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背景下,东盟国家经济已逐步企稳,多数国家保持中速经济增长。据东盟主要国家的统计,2016年,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增长率为5.02%,马来西亚为4.2%,菲律宾为6.9%,新加坡为2%,泰国为3.2%,越南为6.21%。2017年,东盟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多数国家经济增幅预计快于上年。印度尼西亚经济基本面向好,马来西亚经济稳健增长,菲律宾经济依然抢眼,新加坡经济增速高于预估,泰国经济交出了近5年来最佳的成绩单,越南全面完成政府预定的13项经济指标目标。
据东盟国家的最新统计,2017年印度尼西亚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5.01%,第二季度为5.01%,第三季度为5.06%,第四季度为5.19%,全年约为5.07%;马来西亚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5.6%,第二季度为5.8%,第三季度为6.2%,第四季度为5.9%,全年为5.9%;菲律宾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6.4%,第二季度为6.5%,第三季度为6.9%,第四季度为6.6%,全年为6.7%;新加坡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2.5%,第二季度为2.9%,第三季度为5.4%,第四季度为4.1%,全年为3.5%;泰国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3.3%,第二季度为3.7%,第三季度为4.3%,第四季度为4%,全年为3.9%;越南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5.15%,第二季度为6.17%,第三季度为7.46%,第四季度为7.65%,全年为6.81%。
印度尼西亚是东盟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其国内生产总值占东盟的30%左右。近十年来,印度尼西亞年均经济增长率达5.7%,仅次于中国和印度,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亮点。不过,2012年以后印度尼西亚经济增速逐步放缓,2013年GDP增长率为5.7%,2014年降为5.02%,2015年再降至4.7%,2016年印度尼西亚经济增速重上5%。2017年,印度尼西亚各项经济指标均平稳向好,经济增长率超过5%,GDP达到1万亿美元,进出口贸易两位数增长且盈余扩大,外国直接投资和资本市场净流入均破历史纪录,外汇储备达13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全年通货膨胀率为3.6%,印尼盾与美元汇率仅微贬0.8%,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低于2.7%;印度尼西亚工业化进程有所加快,2016年印度尼西亚制造业占GDP比重达22%,居东盟国家之首,在全球仅次于韩国(29%)、中国(27%)和德国(23%)。
近年来,菲律宾经济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从2013年起,菲律宾经济增长率一直领先于其他主要东盟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宏观经济基本向好,基础设施建设、外国直接投资、消费支出、海外劳工汇款和业务流程外包成为其主要经济增长动力。2017年,菲律宾共批准投资项目426项,投资额达6170亿比索,同比增长39.5%,超过原计划5000亿比索的近1/4,创下50年来的新高,这些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和电力部门。同时,政府出台菲律宾投资优先计划(IPP),旨在放宽管制,制定优先投资领域和鼓励措施,外国直接投资(FDI)净流入一再创出新高。
长期以来,新加坡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新加坡经济急剧波动。近年来,新加坡经济持续低速增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新加坡经济仅3次出现经济增速低于通货膨胀率的情况,分别是1985年的制造业萎缩、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1年科技泡沫时期。但是,近年来经济增速低于通胀率的现象已在2008年、2009年、2011年和2012年连续出现。新加坡政府预计,2015~2020年,新加坡每年的GDP增长区间将介于2%~4%。2017年,新加坡经济增长率达3.5%,比最初的预测高出一倍。
近十年来,尽管全球金融危机对越南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越南GDP年均增长率保持在6.29%,人均GDP从2006年的730美元增加至2016年的2445美元。2016年是越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十周年,越南进出口贸易额首次突破3500亿美元。2012年,越南连续多年出现巨额贸易逆差后首次实现贸易顺差,2013年、2014年和2016年再现贸易顺差。2017年是越南近几年来第一次完成或超额完成国会提出的全部13项目标的一年,GDP增长为6.81%,通货膨胀率仅为3.53%,人均GDP达2385美元,出口额达2137.7亿美元,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额超过360亿美元,接待国际游客达1300万人次。
二、东盟国家的经济结构与政策调整
近年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市场需求不振、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等情况,东盟国家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实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加快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以实现国内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促进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在国际市场需求波动和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东盟国家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制定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实施经济重组和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步伐以促进国内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2016年年初,印度尼西亚政府推出2015~2019年225项国家战略建设工程项目,该项目涉及到至少23大类基础设施建设,由中央、地方政府和具有战略意义的企业来实施。印度尼西亚政府制订2016~2017年重点建设计划,包含12项优先建设纲领,其中包括粮食、海洋轴心、能源、基础设施、工业化、乡村建设和土地改革等内容。
2015年5月,马来西亚推出了第11个五年计划(2016~2020年)。该计划提出,到2020年,马来西亚的GDP将达到1.4兆林吉特,人均收入将从2014年的10796美元增加至15690美元,由此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在未来5年内,政府将拨款2600亿林吉特,着重加强基础建设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016年,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上任后提出了“十点社会经济议程”。2017年2月,菲律宾国家经济发展署(NEDA)通过《2017~2022年菲律宾发展规划》(PDP),提出实现经济增长率达7%~8%,到2022年人均收入达5000美元,贫困率由21.6%下降至14%,农村地区贫困率由30%下降至20%,失业率由5.5%下降至3%~5%的目标。2017年4月,菲律宾政府推出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将在6年内投资8.4万亿比索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菲律宾政府预测,巨额基础设施投资将有效地刺激国内经济增长,使GDP在未来几年内维持约7%的增长,同时每年为菲律宾增加100万个就业岗位。
2017年2月,新加坡未来经济委员会发布报告,提出未来10年经济发展策略,希望通过三大途径和七大策略实现每年2%~3%的经济增长。该委员会提出的三大途径分别是新加坡要保持开放性,继续与世界接轨;要掌握和善用精深技能,企业增强创新能力;政府、企业和民众要探索新的合作方式落实有助于经济增长的策略。七大策略包括深化和开拓国际往来、掌握和善用精深技能、加强企业创新和扩大规模的能力、增强利用互联网发展业务的能力、打造充满活力与机遇的互联网城市、落实产业转型蓝图等。
2016年3月,越南国会通过“2016~2020年越南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该规划提出的未来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宏观经济稳定,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GDP增长率达到6.5%~7%,到2020年人均GDP达3200~3500美元。
(二)加强宏观经济调控,促进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
由于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提高利率,导致东盟国家出现了大规模资金撤离,一些国家汇市和股市大幅波动。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国际市场需求持续萎缩,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东盟主要国家经济受到直接的影响。近年来,各国政府采取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实施产业发展政策,推动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
自2015年9月起,印度尼西亚政府相继出台了15期振兴经济配套计划,着力解决该国物流成本偏高、行政效率拖沓、土地征用困难、贸易限制繁多和公共服务缺失等问题。2016年1月和2月,印度尼西亚基准利率分别下调降至7.25%和7%。印度尼西亚实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重组,到2019年年底将设立15大类国企控股公司,管理属下119家国有企业。
马来西亚在2015年8月成立了特别经济委员会,探讨应对因全球经济不稳定造成的经济放缓,尤其是林吉特大幅贬值的问题。同年9月,马来西亚政府公布了总值约为275亿林吉特的中短期振兴经济措施。2016年7月,马来西亚中央银行宣布将本国的基准利率下调25个百分点至3%,这是2009年以来马来西亚五度加息后的首次降息。
2015年10月,新加坡成立了未來经济委员会,旨在制定未来的经济发展策略。未来5年内,新加坡政府将实施“研究、创新与企业2020计划(RIE2020)”,拨款190亿新元,其中约有86亿新元将投入先进制造技术、生物医药、服务与数码经济以及城市方案中。另一方面,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调整了货币政策,在维持新元平缓和逐步升值政策的同时,放慢新元升值的步伐,2016年4月再次下调新元汇率。
越南实施了以公共投资结构调整、国有企业和集团结构重组以及商业银行结构重组为核心的经济结构重组,并取得明显的成效。越南推出2016~2020年国有企业重组计划,实施银行业的合并,基本完成银行体系结构重组和坏账处理的目标。
(三)加快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投资环境
为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投资环境,东盟国家加快国内基础设施的建设,许多国家制定了基础设施发展计划,推出大中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促进国内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印度尼西亚制定了12大基础设施建设计划,马来西亚大力兴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菲律宾推出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泰国出台了耗资巨大的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越南也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资。
从苏西洛政府执政时期开始,印度尼西亚就制定了庞大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当前该国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2014年年底,印度尼西亚新政府制定了2015~2019年中期建设计划,推出未来5年12个领域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和主要项目,兴建2650千米的公路、1000千米的高速公路、兴建15个机场、新建24个大型港口、建设全长3258千米的铁路网、建设33座水电站等。2016年年初,印度尼西亚政府确定了2015~2019年将要落实的225项战略建设项目。自2016年以来,印度尼西亚共完成26项基础设施工程,总投资额为46.5万亿印尼盾。2017年,印度尼西亚已完成6项全国战略性基础设施工程,投资额为13.1万亿盾。
近年来,马来西亚扩大了对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马来西亚全长24千米的槟城第二大桥建成通车,它也是东盟国家最长的跨海大桥。政府将投资40亿林吉特扩建彭亨州的关丹港,使之成为西马东岸规模最大的港口。马来西亚加大对城际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兴建巴生谷快速交通系统、连接吉兰丹与彭亨州的中枢大道以及吉兰丹的哥打巴鲁至瓜拉吉赖高速公路以及东海岸高速公路、连接霹雳州和雪兰莪州的西海岸高速公路。
2017年4月,菲律宾政府推出了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根据该计划,2017~2022年的6年间,菲律宾政府将投资8.4万亿比索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经开工或正在筹备的基础设施项目超过30个,涵盖道路、桥梁、机场、铁路、港口和防洪设施等。2017年6月,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批准了11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额达3050亿比索。
新加坡政府表示在未来10年将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政府的主要基础建设计划包括樟宜机场将建设第五航站大楼(T5),建设大士巨型码头、兴建新加坡一吉隆坡高速铁路以及建设连接元兰与柔佛新山的地铁系统等。同时,新加坡将把裕廊建成第二个中央商业区,将榜鹅建成创意产业组合园区。
泰国政府推出2014~2022年国家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该规划涵盖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城市轨道交通等,投资额高达2.4万亿泰铢,其中耗资最大的是铁路项目。2017年3月,泰国制定了铁路10年发展总体规划,计划投入2万亿泰铢,将全国铁路里程数从目前的4000千米提高到9000~10000千米。
越南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国内的投资环境。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统计,近年来越南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对基础设施的投资额平均占GDP比重的5.7%,居东盟各国的首位。越南政府估计,至2020年越南基础设施建设需耗资约4800亿美元。越南政府批准了至2020年越南高速公路系统发展规划,将投资兴建6400多千米的高速公路,同时,政府还将扩大投资完善和乐高科技园区、胡志明市高科技园区、岘港高科技园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兴建河内生物高科技园区和同奈生物高科技园区等。
三、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进展
当前,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从3个层次展开:一是东盟区域内经济一体化,二是东盟与区域外国家的自由贸易区,三是东盟各成员国与区域外国家的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定。近期,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3个层面均取得新的进展。
(一)东盟经济进入共同体时代
自1978年起,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历时30多年,经历了从特惠贸易安排到自由贸易区、再到经济共同体的过程。2015年年底,东盟宣布东盟经济共同体正式建成,这标志着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入一个新阶段。随后,东盟制定了《2025年东盟经济共同体发展蓝图》,为未来10年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制定了远景规划。一年来,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一些框架协定得以落实,如东盟贸易便利化协定、东盟服务贸易框架协定、东盟食品安全规则、东盟关税查询系统、东盟开放天空协议等。
随着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的推进,各国加快了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的进程。在《东盟商品贸易协定》(ATIGA)框架下,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取消了99.2%的货物进口关税,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4国也取消了90.9%的货物进口关税,东盟区域内享受零关税的税目累计达96.01%。2018年,预计东盟6国将取消99.2%
的货物进口关税,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将取消97.81%的货物进口关税,东盟区域内累积取消98.67%的货物进口关税。与此同时,东盟国家通过采取自我认证体系、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原产地证书(FormD)电子报关、东盟贸易信息系统(ATR)、东盟投资、服务和贸易解决方案(ASSIST)以及东盟单一窗口机制(ASW)等多种方式促进贸易便利化。2015年11月东盟贸易信息系统设立以来,东盟所有成员已设立国家贸易数据库,并逐步与东盟的信息系统连接,该信息系统有助于增加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企业的信息获取能力。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越南通过东盟单一窗口机制,试行FormD电子报关单数据跨境传输的互换。
2015年11月,东盟出台了《2025年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在这份未来十年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蓝图中,提出了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的五大支柱,即局度一體化和凝聚力的经济(A Highly Integrated and Cohesive Economy),竞争、创新和活力的东盟(A Competitive,Innovative and Dynamic ASEAN),促进互联互通和部门合作(Enhanced Connectivity and Sectoral Cooperation),有弹性、包容和以人为本的东盟(A Resilient,Inclusive,People-Oriented and People-Centred ASEAN),全球性的东盟(A Global ASEAN)。由于东盟成员国的发展水平、经济制度和社会形态不尽相同,这决定了东盟经济共同体是一个有限的共同市场。从目前东盟经济共同体实行的共同市场相关规划和实际运作看,一些成员国在关税减让中仍存在例外清单的产品,敏感产品取消关税滞后,非关税壁垒削减受阻,对外统一关税尚未形成;各国的服务贸易部门仍是有选择和有限地开放,服务提供方式自由化仍保留限制措施,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方面的自由化也有局限;尽管各国放宽了对外商投资部门的限制,但一些国家敏感部门仍有诸多约束,金融服务业开放相对较慢,区域内资本市场尚未完善;东盟区域内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仅限于专业人员和技能工人,专业人才资质的互相认证进展缓慢。
(二)东盟与区域外国家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新进展
目前,东盟与区域外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包括东盟与中国、日本、印度、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自由贸易协定。2011年11月,第19届东盟领导人会议一致同意建立“东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框架”(RCEP),以建成一个由东盟主导、与自由贸易协定合作伙伴形成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协议。2012年11月,东盟与中国、日本、印度、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签署了《启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的联合声明》,正式启动覆盖16个国家的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2013年5月,RCEP第一轮谈判在文莱举行。目前,RCEP谈判已进行了18轮。2017年5月,RCEP16个成员国的经贸部部长提出,将按照《RCEP谈判指导原则与目标》的要求来实现领导人关于迅速结束RCEP谈判的目标。
2017年3月,东盟与欧盟宣布将重新启动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2007年5月,东盟与欧盟啟动FTA谈判。2009年,由于欧盟选择先与东盟各成员国进行双边FTA谈判,因此欧盟与东盟的FTA谈判进程停止。2010年3月,新加坡与欧盟启动双边FTA谈判,成为第一个与欧盟进行FTA谈判的东盟成员国。2010年10月、2012年6月、2013年3月和2016年5月,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和菲律宾分别与欧盟启动了双边FTA谈判。目前,欧盟已分别与新加坡(2013年9月)和越南(2015年12月)签署FTA,但其尚未正式生效。
(三)东盟各成员国与区域外国家的多边或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近年来,东盟各成员国与区域外国家签署了一系列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定。这些双边或多边协定的贸易自由化形式的目标和内容更为广泛而多样,涵盖了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等方面,贸易自由化与世界贸易组织(WT0)规则保持一致,但在内容上超越WT0范围。据统计,截至2017年5月,东盟各成员国正在协商中的自由贸易协定为49个,已达成自由贸易协定109个,总数达158个。
在东盟各成员国参与的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定中,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最引人关注。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SEP),2005年7月,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签署了协议。2009年11月,美国正式提出扩大TPSEP,并将其更名为TPP,东盟4国(文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越南)成为TPP成员国。2015年10月,各方谈判达成一致,2016年2月正式签署协议。2017年1月,美国正式宣布退出TPP。2017年11月,除美国之外的11国就更名后的“全面且先进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达成框架协议。
作为东盟的新兴经济体,越南加快了与区域外国家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2015年,越南分别与欧盟、亚欧经济联盟和韩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越南成为继新加坡之后第二个与欧盟达成自由贸易协定的东盟国家。越南一欧盟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欧盟将对85.6%的越南货物取消进口关税,7年后将取消99%的进口关税。越南将对65%的欧盟货物取消进口关税,在10年时间内,99.8%的欧盟货物将享受零关税;自2016年10月起,越南与亚欧经济联盟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越南对亚欧经济联盟商品征收的税率由10%下降至1%,亚欧经济联盟对越南商品征收的进口关税由9%下降至2%。越南与韩国自由贸易协定于2016年生效,越南的1.1679万个税目和韩国的8521个税目也随之取消。
四、2018年东盟经济发展展望
在经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漫长复苏期后,全球经济终于在2017年迎来近10年来最大范围的增长提速。2018年,全球经济将持续增长,发达国家经济将持续复苏,新兴经济体发展增速会有所加快。不过,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不稳固,全球经济复苏之路仍不平坦,大宗商品价格低位运行,美国的货币政策和税改计划将加剧国际资本流动,新兴市场国家将遭受双重压力,地缘政治风险也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7%,其中,发达经济体为2%,美国为2.3%,欧元区为1.9%,日本为0.7%,亚洲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为6.5%,中国为6.5%,印度为7.4%;据世界银行预测,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1%,其中,发达经济体为2.2%,美国为2.5%,欧元区为2.1%,日本为1.3%,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为4.5%,中国为6.4%,印度为7.3%。
2018年,在全球经济处于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东盟国家经济增速将略快于上年,但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2018年文莱的经济增长率为0.6%,柬埔寨为6.8%,印度尼西亚为5.3%,老挝为6.9%,马来西亚为4.8%,缅甸为7.6%,菲律宾为6.7%,新加坡为2.6%,泰国为3.5%,越南为6.3%;据世界银行的预测,2018年柬埔寨的经济增长率为6.9%,印度尼西亚为5.3%,老挝为6.6%,马来西亚为5.2%,缅甸为6.7%,菲律宾为6.7%,泰国为3.6%,越南为6.5%;据亚洲开发银行的预测,2018年文莱的经济增长率为1%,柬埔寨为7.1%,印度尼西亚为5.3%,老挝为7%,马来西亚为5.4%,缅甸为8%,菲律宾为6.8%,新加坡为2.7%,泰国为3.6%,越南为6.5%。据东盟主要国家的官方预测,2018年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增长率为5.4%,马来西亚为5%~5.5%,菲律宾为7%~8%,新加坡为2%~4%,泰国为3.6%~4.6%,越南为6.5%~6.7%。
总之,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下,2018年东盟经济将持续稳定增长,但各国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将增加,全球价值链的调整对各国工业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主要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依然滞后,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加剧了一些国家外向型经济的脆弱性。同时,东盟经济已跨入共同体时代,但真正实现区域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依然任重道远。此外,一些非经济因素(如2018年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大选)也将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