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思涵
摘 要:会计模式是国际会计领域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由于受到经济、文化、政治以及环境的影响,再加上长期的发展,现如今的会计模式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本文对不同经济体制中的会计模式进行了分析,对会计工作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经济体制 会计模式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1(c)-140-02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升,经济关系变的越来越复杂,对会计提出了较高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对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影响,能够反映出社会经济的快捷性和敏感性。会计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经济、文化、思想以及政治因素的影响,最重要的是经济体制。针对不同经济体制,其会计模式也有所不同。基于此,本文从经济体制对会计模式的影响入手,分析了不同经济体制下的会计模式,希望对有关单位起到一定帮助。
1 经济体制对会计模式的影响
通过对我国经济体制进行分析,发现会计模式在经济体制下发生了一定转变,具体如下:(1)管理体制发生转变。对于传统的会计模式而言,其属于集权型体制,不管是机构设置,还是开支办法、核算制度,都需要服从国家财政部门的统一管理,一切行动听指挥。在经济体制下,要求会计模式转变成主导型体制,也就是在遵守规范、坚守职业道德的基础上,主动开展各项活动。(2)会计职能不断发展。在以往的会计模式中,会计职能包括核算和监督,主要承担企业记账、算账等工作,而在经济体制下,会计人员一定要对企业活动进行预测和决策,因此会计决策和控制也属于会计职能。在会计职能多样化的基础上,会计工作发生了相应改变,成为了企业中管理信息的系统。(3)服务对象开放性。传统会计模式中封闭性特点较为突出,服务对象主要包括企业领导者及各个部门。基于经济体制,要求会计模式能够体现出开放性特点,拓宽服务对象,为债权人、投资者、财政、审计等与企业有关的利益主体提供个性化服务。(4)改变会计核算依据及方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会计核算发生了相应转变,其依据由会计制度变成会计准则,核算方法也变的现代化,主要将计算机作为核算主体。(5)社会监督体系的形成。在之前的会计模式中,检查会计工作时需要先自检,之后交由上级部门进行检查,最终进行财税检查。基于经济体制,会计工作无法在自检的过程中展示自身质量,要有除去经营者、所有者之外的人员(即注册会计师)来完成检查,进而形成完善的社会监督体系[1]。
2 不同经济体制下会计模式问题
2.1 价值取向问题
我国会计事业历经长时间的发展,其价值取向发生了一定转变,由国家政府给予命令变成了国家政府利益。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相应的促进作用,但是没有从本质上消除计划经济中存在的限制。基于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建立符合国家经济需求的会计模式,在会计模式快速发展过程中,为维护国家资产、管理社会资源等工作提供了一定帮助,而且其主体变成了企业。在分析会计模式价值取向时,如果只对政府需求进行考虑,将无法体现会计模式的价值,按照我国颁布的会计基本准则,其会计信息模式不仅要符合国家宏观经济要求,还要满足市场经济中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状况的成果需求,进而实现企业活动的有效管理。通过分析目前情况,我国会计模式中的价值取向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对经济体制中的会计模式发展造成了影响。
2.2 信息系统问题
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在会计工作人员、信息数据处理工具等基础上,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进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为会计信息质量低下、信息化程度不足,具体内容如下:(1)会计信息能够充分反映出会计信息系统的价值,但是以往的会计信息系统只能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查询,大部分企业的会计工作仍然存在不规范的现象,而且还有可能伴有违反规定等问题。(2)会计信息化不等同于会计电算化。在会计信息电算化系统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各部门有效数据重复储存,致使数据冗余;只能储存符合会计信息条件的数据,所输出的信息为财务信息,一些其他数据无法顺利储存。由此可见,会计信息电算化系统的储存功能具有一定局限性,导致信息化程度严重不足,使其会计模式存在信息系统外问题[2]。
2.3 管理体制问题
现阶段,我国所实行的会计管理体制为领导与分级管理统一的形式,体现了会计管理体制国家化的特点。在这种管理体制下,不但能够为财政部门管理社会企业会计工作提供方便,还能发挥政府部门在会计行业问题中的作用,进而实现其统一管理和规范,确保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但是,上述形式的管理体制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背景下,会打消会计信息服务其他企业利益团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法为服务主体带来多样化的服务,管理体制也无法全面兼顾各个相关主体的经济效益。
2.4 制度改革问题
我国会计制度于20世纪90年代建立,经过长时间的修订与完善,出台了《企业会计制度》与新会计准则,财务会计在这个过程中变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在出现新的经济业务和会计政策改革初期阶段,已经具备了会计处理政策及规定,如针对会计制度已经作出明确规定,可以将其纳入到成本费用中,而且没有限额和比例规定,但是税务制度是否能够纳入到成本费用或收入中,仍然没有相关规定。通过分析可知,会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改革过程中需要确定相关政策,如税收政策、会计制度规定等。企业能够在谨慎性原则下确认或有负债,卻无法确认或有收益,导致企业费用增加,减少了企业经济效益。
3 不同经济体制下会计模式的发展
3.1 明确价值取向
通过分析上述内容可知,我国会计信息的服务主体为政府、金融机构以及企业领导者。要想对会计模式价值取向进行重新确定,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1)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模式中应该包含公有制国家政府利益。(2)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会计模式要将企业利益凸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市场的健康发展,使企业获得经济利益。(3)会计模式要在改善企业经营机制和资本构成的基础上,对债权人利益进行有效保护。由此可见,会计模式的价值取向要政府利益、企业利益纳入到系统中,实现不同经济体制下会计模式的顺利发展。
3.2 完善信息系统
会计模式信息系统的完善,需要从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健全电算化信息系统等方面入手:(1)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要在我国经济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质量体系的建设,体现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以及透明性。其中,可靠性能够充分会计工作、会计数据的实际情况,相关性具有预测、反馈等功能,而透明性则体现为数据清晰可见,且具有完整性、真实性的特点。(2)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健全要在EPR智能化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同时还要确定电子数据的合法地位,并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只有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健全电算化信息系统才能实现会计模式信息系统的完善,进而体现出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作用。
3.3 健全管理体制
针对目前市场经济体制而言,我国会计管理体制主要以自我管理为主,面对我国会计管理体制较为单一化问题,应该有效结合自我管理和政府主导,进而健全会计模式管理体制。要在以政府管理为主导的基础上结合会计职业团队,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发挥其根本作用,真正实现会计行业的自我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将政府管理作为基础,在会计行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前提下的实现会计自律,通过这种政府为主、会计行业为辅的混合型管理体制,能够有效激发会计工作的积极性,在企业中发挥作用,实现会计工作的统一[3]。
3.4 改革规范体系
对于会计模式中存在的规范體系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予以改革:(1)优化完善会计法律中的相关内容,其中主要包括法务会计制度建立、明确技术规范、界定会计信息真实性等。(2)对应用法律会计的范围予以明确,并建立完善的法务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资格考核制度,对各个部门的职业道德规范、法务执行情况等进行考虑。(3)在我国实际国情的基础上建立法务会计制度,从而对会计信息真实性进行辨认,有效解决经济主体中存在的纠纷案件,使我国市场经济逐渐走上法制化的道路,并在不同经济中发挥会计模式的重要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不同经济体制中的会计模式进行分析,不但能够提升我国会计信息的质量,还能确保经济秩序的建设,进而促进我国经济体制的良好发展。针对不同经济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明确价值取向、完善信息系统、健全管理体制、改革规范体系等方面入手,进而提升会计模式的效率,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项哲欣.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模式的探索[J].商场现代化, 2016(09).
[2] 王玉莉.略论我国会计模式的构建[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6).
[3] 赵鹤阳,陈博.浅谈我国经济体制中会计模式问题[J].山西农经,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