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岩
近几年来,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增速呈现出突飞猛进的态势。目前已经渗入了国内三、四线市场,国内一线白酒企业也已涉足进口酒领域。同时,国内大部分酒商都已加入了进口葡萄酒的销售行列。种种迹象表明,进口酒已经成为酒类行业最大的风口。谁能抓住大势,谁就能带领企业步入新的辉煌。
随着进口葡萄酒市场的持续升温,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断加剧,微利成为新常态,而供应链整合能力将成为今天市场角力的核心关键。以“国外酒庄仓库前置”为特点的新模式——小标酒(也称:简标酒)应势而生,正在保税区悄然走红。
何为小标酒
所谓保税区小标酒,指在国外完成葡萄酒的生产与灌装,贴上标有基本要素的小型简易标签,到中国保税区后按国内客户要求贴正标,然后清关。目前,国内多个二、三线城市保税区都涌现出进口原瓶小标酒项目,AOC级别以及该级别以下各种餐酒均涉及在内。
目前,国内有两种分装订制的小标酒,一种是国外出口大容量葡萄酒液到保税区内(塑料桶包装或大容量袋装),分装贴标再报关进口;另一种是国外出口原瓶简标的葡萄酒,到国内保税区后,再换标,重新报关放行。
小标酒的优势,在于大大缩短了进口时间。进口商可在保税区小批量进口试水,保税区最少500箱起订,十分灵活。相反,如果酒商直接到海外去进口整柜、贴自己标,销量不好就会形成库存。而且保税区也拥有不更换内容,更换标签、包装的功能。所以,从法律法规上来讲,小标酒符合中国的法律规定。
影响酒商的专业性和美誉度
事实上,小标酒无论对进口商还是经销商来说操作难度都大。首先,品牌需自行设计,如果毫无知名度,推广起来就有难度,在葡萄酒标签设计上,酒商可能连一些国外的惯用用法都不熟悉,贸然制作国外标签,极其容易被看出纰漏;其次,不同批次、相同酒液的延续性不高;第三,产品品质低端,品牌化可行性很差;最后,小标酒AOP、VCE不会有太大差异。
此前,一位郭女士从一家专门做特卖的网站上购买了一瓶红酒,准备和家人在中秋节时分享,红酒名为澳大利亚设拉子、赤霞珠小企鹅红酒,结果她收到红酒后却发现,和网上的包装完全不一样。在红酒标签上,灌装日期清晰地印着:3013年6月17日,也就是一千年以后。
据红酒的进口商表示,由于在印刷排版时出现了错误,误将2013年印成了3013年。错误虽小,但该问题的出现无疑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身为进口商却代理问题小标酒,如果一旦被消费者发现,公司的专业性、美誉度都会受到影响。
说到小标酒对渠道的影响,作为一家走OEM模式的酒商,势必不会像正规渠道进口的红酒一样有品质保障、有强大的品牌及企业做背书、有充足的资金做宣传、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相反,小标酒因为酒体不稳定,很难进入餐饮渠道进行销售;其次库存不稳定,尤其是在旺季,其因为价格低廉,很容易在旺季被人甩单,导致经销商在销售旺季出现无货可售的现象。这对经销商而言是极其致命的。
消费者利益难保障
从流程来讲,小标签酒是合规的,缩短了供应链。但实际上,由于小标酒项目的存在让打造OEM品牌的门槛更低,也为一些追求短期利益的酒商提供了避风港。当然,小标酒最核心的隐患还是利用酒标设计的自主权,很可能会误导消费者,甚至欺骗消费者,从而达到牟利的目的。
比如,进口商可以给一款廉价的法国餐酒換上一个高大上的酒标,在正标上添加酒庄、庄园、窖藏、珍藏、陈酿、精选、特级、顶级等词汇,仿照帕图斯的样式,出品一款叫帕徒斯的擦边酒;国外有奔富,进口商就来一款奔福;国外有389,进口商可以来一款983。长此以往,消费者的利益谁来保障?
商业寿命恐难长久
众所周知,葡萄酒是品质的象征,经过历史沉淀所形成的葡萄酒文化已经深入了每个种植者、酿造者以及饮用者的思想深处。很多酿酒者把酿出的美酒得到人们的肯定作为他最大的荣耀,而一些商家为了追求短期快速的利益,忽略了葡萄酒最美好的本质。
小标酒因市场需要而出现,属于一种过渡性的品类,当整体消费素养上升、目标消费人群萎靡,势必会慢慢的缩减甚至退出,所需要的时间则与葡萄酒文化养成速度成反比。
此外,从营销的趋势来说,互联网的透明化会使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小标酒的商业寿命不会太长久;从国家食品安全政策的角度来看,小标酒红红火火之日,恐怕也会是国家监管部门重拳出击之时。
纵观国内进口葡萄酒市场,假冒伪劣进口产品盛行、价格混乱、品牌混乱等各种现象普遍存在,极大地影响了葡萄酒市场的正常秩序。作为消费者,更应该选择那些值得信赖的诚信进口葡萄酒商家,如奔富(Penfolds)、杰卡斯(Jacob'sCreek)、天鹅庄(AUSWAN)、丁戈树(TingleTrees)等知名品牌。因为这不只是一瓶葡萄酒,更是对美好品质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