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雅俊 宋会鸣 丁佩 郭利丰 徐永 张传清
摘要 用7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锰盐WP进行山核桃枝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山核桃枝枯病初发期,用7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锰盐WP推荐剂量有效成分500~750 mg/kg处理,施药后45 d防效为75.0%~79.5%,并对山核桃和其他非靶标生物安全。7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锰盐WP可以用于防治和控制山核桃枝枯病。
关键词 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山核桃;枝枯病;田间药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S436.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8)02-001-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8.02.001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又名小核桃、山蟹 (浙江)、核桃、野漆树(安徽),是一种落叶乔木,属胡桃科山核桃属。山核桃的果实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我国特有的著名坚果和木本油料作物,浙江是山核桃主要产区[1-4]。山核桃木材坚硬,纹理直,抗腐、抗韧性强,在军工、船舶、建筑等行业有着广泛的用途。山核桃枝枯病是为害山核桃树的主要病害,主要为害1~2年生的侧枝(结果枝), 导致山核桃不能正常抽梢和开花结果, 枝梢病枯率可达10%~50%不等, 对山核桃产量影响很大。山核桃枝枯病的致病菌为矩圆黑盘孢(Melanconium oblangum Berk),属半知菌亚门真菌[5-7]。病菌首先侵入顶梢幼嫩的枝条,逐渐向下蔓延,导致当年生小枝梢部和2年生侧枝染病死亡, 继而延及大枝, 甚至引起单株由上至下、由外向内向心死亡。受害枝条皮层颜色初期呈灰褐色, 然后呈红褐色, 最后呈褐色,剖开枝条皮层内木质全部变黑。病枝上的叶片逐渐变黄脱落, 在已死的枝条上形成许多小黑点。山核桃枝枯病始发于8月中下旬,盛发于10—11月,3月上旬至8月上旬不见有新的病害发生,所见枯枝都是上年遗留下来的老病枯枝[8-10]。目前还未有防治山核桃枝枯病的登记药剂,生产中盲目用药的情况十分普遍。为进一步科学指导山核桃生产,笔者用7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锰盐WP进行了山核桃枝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以探明7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锰盐WP(其中咪鲜胺锰盐60%,苯醚甲环唑15%)对山核桃枝枯病的防治效果、田间最佳使用剂量、持效期和对山核桃及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安全性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作物及防治对象
试验作物: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防治对象:枝枯病(Melanconium oblongum Berk)。
1.2 供试药剂
7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锰盐WP(浙江天一农化有限公司生产);20%苯醚甲环唑WG(市售,北京华戎生物激素厂生产);25%咪鲜胺EC(市售,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浙江省临安市太阳镇武村,海拔为264 m。试验田为红壤类型,土壤肥力中等,水肥条件好,以山地為主,适合经济林发展。栽培管理条件一致均匀,符合试验要求。
1.4 试验设计和安排
试验设6个处理:7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锰盐WP有效成分用量为375、500、750 mg/kg(即制剂稀释倍数2 000、1 500、1 000倍);20%苯醚甲环唑WG有效成分用量为180 mg/kg(即制剂稀释倍数1 100倍); 25%咪鲜胺EC有效成分用量为650 mg/kg(即制剂稀释倍数385倍);清水对照(CK)。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清水对照的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20 m2,每个小区有6棵山核桃树,重复4次,周围设保护行。
1.5 试验方法
试验用WS-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田间常规喷雾,喷药方式为人站在上坡向树冠、树枝四周等整株均匀喷雾。喷嘴圆锥形,每分钟流量700 ml,药液用量为300 L/hm2。于山核桃枝枯病发病初期2017年5月30日施药1次。试验前10 d及试验期间没有进行其他病虫草害的药剂防治。2017年5月30日,施药当天天气晴朗,空气平均相对湿度54%,平均气温20.5℃,最高气温24.1℃,最低气温18.2℃,东南风,风力1级。试验前3 h及试验后2 h内均无降雨。试验期间最低温度为14.8℃,最高温度为36.8℃。在整个试验期间,无恶劣气象条件,适宜试验进行。
1.6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于2017年5月30日调查药前病情基数,于药后45、100 d调查药后防治效果,共调查3次。
参照农业部药检所“GB-T 17980.117-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杀菌剂防治苹果和梨树腐烂病”的规定。对每小区山核桃树进行调查,逐株调查记录枯枝数量,并用彩色蜡笔对靠近主树干枯枝病病斑边缘进行描边。在之后的每次调查中,测量病斑在树枝上的扩展长度,并测量新病斑长度。以旧病斑新扩展长度和新病斑长度进行分级。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显著性测定。
枝枯病病斑的分级方法(以枝条为单位):0级,旧病斑未有扩展或未有新病斑;1级,旧病斑扩展长度或新病斑长度在0.5 cm以下;3级,旧病斑扩展长度或新病斑长度在0.5~1.0 cm;5级,旧病斑扩展长度或新病斑长度在1.0~1.5 cm;7级,旧病斑扩展长度或新病斑长度在1.5~2.0 cm;9级,旧病斑扩展长度或新病斑长度在2.0 cm以上。
1.7 药效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K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效
由表1可以看出,供试药剂7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锰盐WP制剂稀释2 000、1 500、1 000倍液(即有效用量375、500、750 mg/kg)对山核桃枝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效。于山核桃枝枯病发病初期施药,1次施药后45 d防效为64.2%~79.5%,施药后100 d防效为42.4%~60.4%。
施药后45 d,7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锰盐WP 375 mg/kg防效比对照药剂20%苯醚甲环唑WG(180 mg/kg)和25%咪鲜胺EC(650 mg/kg)分别低9.6和6.8个百分点,差异均不显著。500 mg/kg供试药剂处理防效比对照药剂20%苯醚甲环唑WG(180 mg/kg)和25%咪鲜胺EC(650 mg/kg)分别高1.2和4.0个百分点,差异均不显著。750 mg/kg供试药剂处理防效比对照药剂20%苯醚甲环唑WG和25%咪鲜胺EC分别高5.7和8.5个百分点,差异不显著。
施药后100 d,7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锰盐WP 375 mg/kg防效比对照药剂20%苯醚甲环唑WG和25%咪鲜胺EC分别低9.3和7.8个百分点,差异均不显著。500 mg/kg供试药剂处理防效比对照药剂20%苯醚甲环唑WG(180 mg/kg)低0.1个百分点,比25%咪鲜胺EC(650 mg/kg)高1.4个百分点,差异均不显著。750 mg/kg供试药剂处理防效比对照药剂20%苯醚甲环唑WG(180 mg/kg)和25%咪鲜胺EC(650 mg/kg)分别高8.7和10.2个百分点,差异不显著。
试验结果还显示,山核桃枝枯病发病初期、病情指数较低时施药1次,该药剂对山核桃枝枯病的防治持效期在1次药后100 d左右;防效随着有效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山核桃枝枯病病原为弱寄生性,通过试验还可以看出该病病情发展慢,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病情侵染期,8月下旬为病情高发期,可以根据病情适当增加施药次数1次。
2.2 药剂对作物的影响
供试药剂7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锰盐WP对山核桃安全,试验期间,在试验剂量下未发现供试药剂对山核桃产生可观察到的药害。
2.3 药剂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试验期间未发现供试药剂7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锰盐WP对其他非靶标生物有明显影响。据田间调查,各处理区山核桃生长正常,未发现任何不良影响。
3 结论
供试药剂7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锰盐WP对山核桃枝枯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山核桃树安全。建议在山核桃枝枯病发病初期、病情指数较低时施药,用喷雾器对山核桃整株均匀喷雾,推荐制剂稀释1 500~1 000倍液,即有效成分500~750 mg/kg,药液用量为300 L/hm2。可以根据病情适当增加施药次数1次。
参考文献
[1] 程晓建,黄坚钦,郑炳松,等.山核桃研究进展[J].浙江林业科技,2002,22(3):19-23.
[2] 刘微,朱丽萍.制定《山核桃丰产栽培技术规程》解决低产质差的技术难题[J].中国标准导报,1998(4):8.
[3] 方华生,曹若彬.浙江省杨梅和山核桃初次报导的几种病害[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86,12(4):437-438.
[4] 刘胜清.山核桃栽培技术初探[J].浙江林业科技,2001,21(2):57-61.
[5] 祝小祥,钱南飞,胡斌,等.山核桃枝枯病离体杀菌活性毒力测定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06(2):188-189.
[6] 胡国良,李文彪,马良进,等.山核桃枝枯病观察与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1992,12(1):18-22.
[7] 胡国良,李文彪,陸惠平,等.山核桃枝枯病的防治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1,8(1):93-97.
[8] 戴胜利.山核桃枝枯原因及防治[J].湖南林业,2007(11):26.
[9] 包承志.宁国山核桃苗木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5):64-65.
[10] 陈志雄,应学兵,谢飞军,等.山核桃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1(19):206,210.
责任编辑:郑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