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特色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2018-09-10 19:11庞康强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8年3期
关键词:特色农业SWOT分析供给侧改革

庞康强

[摘要]特色农业是海南省农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以农业发展为基础,依靠旅游资源、国家改革开放和自贸区政策的优势,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精深加工产业,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民增收、经济增长、精准扶贫、生态稳定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以海南省特色农业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011-2016年海南省各项数据指标,通过数据分析、SWOT分析等方式对海南省面临的农业发展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探索,突出海南省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所在,并对如何更好地发展特色农业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

[关键词]特色农业;供给侧改革;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DOI:lO.16465/j.gste.cn431252ts.20180325

1概况

1.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产生了农业现代化。特色农业是在我国农业发展的新阶段提出的,它的产生更适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特色农业强调将区域内的品牌战略与农业资源和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将农业产品转化为特色农业产品,靠特色农产品推动品牌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区域的形成,是一个地区的自然、区位、交通、劳动力、社会发展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形成的结果,发展特色农业也成为各个地区省市发展农业的必然趋势。由于各个地区发展的侧重点、发达程度、自然条件不同,所以特色农业发展和研究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海南省是一个具有复杂因素的集合体。从地理角度看,海南省临近广东省,三面环海,与东南亚国家之间贸易、文化、人员之间的往来方便直接,同时又是我国的第二大岛屿,地理环境突出。从经济角度看,海南省与国内外存在较多的信息交流与生产要素交流,同时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区位特征,使得区域的自然承载力变得更强。海南省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丰富,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和物质基础。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发挥区域优势,发展好特色农业,建立特色农业产业带。因此,因地制宜地发展好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经济,是当今社会农业发展、农村改革的需要,对海南经济特区的发展、增加当地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稳定持续提升有着重要意义,更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

1.2研究意义

(1)为海南省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本文能够为海南省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为产业扶持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近年来海南省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更多的是报纸、新闻等媒体的报道,由于系统性的研究内容较少,对政府部门的政策工作缺少帮助。

(2)为海南省特色农业发展提供解决思路和方法。通过对海南省特色农业发展的研究,可以充分认识到其发展规律,并更好地把握利用其发展规律,对省内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农业发展做出指导,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对统筹发展海南省特色农业、优化农业经济发展结构、避免省内不同地区发展方向相同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3)对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及增加农民收入有着现实意义。海南省自然物质丰富,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很适合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商品率也较高,这些都是海南省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条件。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建设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可以把农业资源转换成经济资源,发挥海南省的潜在优势,同时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链,对于人口就业、农民增收有着现实意义。

1.3研究方法

1.3.1数据分析

本文通过使用统计年鉴、政府网站、数据库数据等,多方面获得数据来源,以便满足数据真实性,为研究提供了较为充分的数据依据。

1.3.2文献研究

本文在对海南省特色农业发展进行研究前,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认真学习和借鉴,充分参考已有研究中所提及的内容以及解决措施,为本文提供研究的理论依據和经验借鉴。

1.3.3SWOT分析

本文在研究海南省特色农业发展现状时,结合近几年时政、新闻等内容,采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海南省发展特色农业时所具有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2海南省农业发展现状及特色农业内涵

2.1海南省农业发展概况

根据数据统计,2012年海南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082.15亿元,2016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470.44亿元,5年期间增长了35.9%。其中2012年农业产值为460.72亿元,2016年农业产值为695.64亿元,5年增长了51%。而牧业和林业基本保持稳定,但随着总产值增长,林业和牧业并没有跟着增长,具体情况见图1。这里且认为林业对生态环境影响明显,处于环境保护政策的影响,在比重中有所下降。

2.2特色农业发展模式

2.2.1政府组织推动型

政府在特色农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对农业生产要素和农业资源配置进行更合理的运用,各级政府能够正确、公正、合理地利用调控权利对农业发展进行适当干预,对于特色农业的发展将会是最重要的保障。

2.2.2龙头企业带动型

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市场推广、科技研发等方面有着绝对优势。大型龙头企业通过对农业生产要素的集中处理,联系并发展农户,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业服务质量,与国内外市场接轨,可以带动一个区域或者一个品牌的发展。在特色农业发展当中,龙头企业可以说是当地农业经济的中流砥柱。

2.2.3相关产业支撑型

特色农业的发展应该以生态环境为前提,建立相关的高附加值产业作为特色农业发展的支撑点之一,可以在特色农业发展动力不足时,及时有效地进行助力,同时还符合生态环境发展的基本要求。

2.2.4区域资源引导型

特色农业发展区域需具备一定独特的农业资源,这些资源在吸引国内外投资、科技投入和人才引进方面有较大吸引力。借助良好的区域优势,在短时间内把农业资源转换为经济资源,提升市场和产品竞争力。

2.2.5专业大户带动型

分散的家庭经营仍然是我国农业经济中最主要的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农业产业大户和示范户就成为区域范围内农业发展中的支撑点。各级政府要重视并充分发挥当地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其他农业组织的作用,让这些农业大户能够起到带头作用,带动当地其他农户发展,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促进地区农业发展。

2.2.6科技园区孵化型

科技孵化园已经逐渐成为当地政府发展经济的一支新型队伍,而农业科技园也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在探索时期享受到人才引进、金融政策等不同方面的优惠。在部分较为发达的地区,农业科技园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崛起的重要力量。在特色农业发展中,要重视并发展农业科技园的作用,不断挖掘农业科技园的潜在能力,丰富农业科技园的项目和技术。

2.3特色农业概念与特征

2.3.1概念

传统农业是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目的的农业生产方式,而特色农业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所出现的产物,二者的区别最直观的是“特色”二字。特色农业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改变发展战略,在一定区域内,通过资源优势和特点,借助科技的助力作用,以及一定规模的产业开发,创造出品质优秀、价值高的农产品,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形成以更高的经济效益和更低的生产成本带来的经济发展优势。适度的规模、突出的特色、良好的效益、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是特色农业立足市场、成为农业经济发展支柱的必要条件。同时良好的特色农业发展是满足当今社会多样化需求、加快世界贸易发展、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农业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2.3.2特征

(1)优质性。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重视产品的市场和经济效益,而生产出更高品质的农产品成为打入市场、立足市场的一条“捷径”,通过其品质的优异,满足市场上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具备高品质、高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一旦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就会突显出极大的优势,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2)地域性。特色农业具有地域性特征,要想发展好特色农业,就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上的差异。不同地区的经纬度不同,气温、湿度、降水量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区别,不仅自然条件有着较大差异,地理位置、交通环境、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都是区分和制约特色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产品。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不同地区的特色农业发展应该重点突出地域性特征。特色农业的背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而生态振兴又是重要的一部分,所以特色农业的发展也需要具备绿色无公害的特点,这也就决定了相同种类的产品,也会在品质上有很大的区别。

(3)开放性。特色农业是具有开放性的,区域的优势是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必须加强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往来才能够使特色农业在市场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然而,在封闭的环境中,特色农业无法与外界更好地接触,单靠自身现有的技术和资金,无法在市场中立足,更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3SWOT分析

3.1优势

3.1.1自然优势

海南省位于我国南部,是我国最大的“热带宝地”。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地处热带的北部边缘,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为22%~27℃,年降水量在1000~2 700mm,光照充足,年光照为1760~2 680h,全年无霜冻期,作物一般为两到三熟,土地总面积为3.442万km2,其中3.15万km2已经被开发利用,占总面积的91.5%。农作物资源丰富,有以水稻、旱稻、小麦、玉米、芋头为主的粮食作物,也有以甘蔗、花生、芝麻、茶叶为主的经济作业,还有菠萝、荔枝、桂圆、西瓜、芒果等水果和上百种蔬菜。

3.1.2区位优势

身为海上丝绸之路节点的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也是通往东盟、南亚、中东等地区的重要港口。同时海南省也是侨乡,文化相通是海南的另一重要优势。博鳌亚洲论坛是海南对外开放和政治商榷的重要平台,为各类组织、专家学者、企业等提供了一个高等级、高层次的合作平台。虽然比不上内陆城市发达的交通条件,但是海南省在公路上有环岛高速公路,铁路方面有海南东环快速铁路和西环快速铁路,高铁直达,两小时便可以从海南省最南端三亚到达最北端海口。除此以外还有不少通往内陆地区的出岛列车。海南现有两个民用机场,分布在海南岛的南北两端,分别是海口美兰机场和三亚凤凰机场。另有24个已经开辟的港口,其中海口港、三亚港、八所港、洋浦港为海南最大的四个港口,清澜港在政治意义上更为突出,是文昌国家航天发射中心枢纽,也是三沙市补给船的停靠港口。良好的区位优势对海南特色农业发展和特色农产品交易有着极为方便的正向作用。

3.1.3多民族地区优势

海南的少数民族主要是黎族、苗族、回族,除此以外,海南还有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等38个少数民族。坚持文化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海南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相互交流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前提条件。遵循党的方针政策,紧跟时代的步伐,立足海南本土特色,弘揚民族优秀文化,是海南特色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之一。

3.2劣势

3.2.1农业生产基础薄弱

第一,农业基础设施尚未完善。在水利建设方面,部分水库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具有安全隐患,防洪标准较低,同时灌溉设施也不完善。传统的、落后的农田水利设施面临淘汰,而由于水利建设投入资金较少,新建设施大多数为小型设施,部分地区仍然没有更换新设施,难以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第二,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导致土地仍以劳动力耕作为主,规模化经营数量少、集约化程度低、生产能力弱。与内陆地区大部分省份相比,都有着明显的差距,这也就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3.2.2财政资金投入有限

海南省农、林、水事务支出统计见表1。海南省每年投入用于农、林、水方面的资金呈稳定增长趋势,但随着财政总支出的增加,农、林、水事务所占比重并没有增加,反而从2013年开始,农、林、水事务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逐步递减,财政的减少难以应对农业产业生产的持续投入。这一现象显然不符合海南省加快农业产业发展的目标,未来几年如果不增加资金投入比重,无法满足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

3.2.3品牌影响力低

农业产品的品牌建设缓慢。一方面,农业品牌建设意识差。在传统农业生产向现代农业生产转变中,海南省农户还保持着传统的市场观念,品牌意识滞后。在每年销往一百多个大中城市的蔬菜水果中,大部分仍然选择简单包装后装车发货,并且有近80%的产品没有品牌。另一方面,农产品品牌发展政策支持不到位。受财政和基础条件的影响,全省大部分地区难以制定并执行强有力的政策体系,所以无法形成长期有效的投入机制。

农业品牌推广弱。一方面农产品缺乏宣传,用于宣传的资金不足销售收入的10%,有多优质产品却无人知晓。同时参加国内外中高端农推会的机会较少,虽然有着宏观战略的支持,却无法服务到每一个接触面。另一方面,农产品销售体系不完善,虽然在各个市县区域范围设置了物流、交易配送区、办事处等机构,但是在产地直销、实体展示、网络平台等方面的宣传和研发还有很大改善空间。

3.3机会

3.3.1宏观政策支持

2004-2017年,中央政府已经连续发布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在2006年取消农业税,2018年更是直接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且提出了七条振兴之路,把农村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2015年,中央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海南省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在贸易发展和政策改革等方面迎来了更大的机遇。

3.3.2旅游需求增加

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海南省的旅游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2011年海南省接待过境旅游人数为3 001.34万,到了2016年接待过境旅游人数为4 977.21万,增加了65.83%,旅游总收入2011年为324.04亿元,2016年为672.10亿元,增长量已经翻倍,广阔的旅游市场为海南省经济增添了新活力,同时也让特色农业产品的销售看到了一个庞大的市场。海南省旅游人数和总收入见表2。

3.3.3针对海南省的政策机遇

2010年初,中央政府发布了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相关政策:《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届时海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有针对性的发展过程,目的是打造一个绿色、开放、文明、和谐的旅游目的地。从2010年开始,海南省的旅游、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发展迅速,为海南省经济增长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海南省建岛、建特区30周年,同时中央政府宣布全面支持海南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建设,在多个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为海南进一步创新发展迎来新机遇。

3.4挑战

3.4.1资源环境矛盾突出

随着旅游热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外来游客涌入海南,在不断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环境保护带来了重要的考验,环境和经济之间的利弊问题,是政府部门首要考虑的。同时,随着农业产业不断发展,资源开发、耕地保护、水资源污染等问题也接踵而至,如何在保住“绿水青山”的前提下,稳定经济不断增长,同样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3.4.2政府职能的转变

目前,海南省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还有所欠缺,随着大环境的变化和国家政策的不断倾斜,以及旅游人数的增加,政府社会服务意识亟待提升,如何转变政府职能,让更多的民间组织机构可以更好地、更充分地参与社会服务,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3.4.3农村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下降

随着海南省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房地产行业发展势头凶猛,农村大量的青年劳动力进城务工或者到内陆地区发展,农村劳动力过量和不合理的转移严重影响了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劳动力、人才流失,现有劳动力老龄化问题严重,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劳动力女性化现象也十分严重。而且他们缺乏对农业先进技术的普及和掌握,使得农业发展缓慢,阻碍了农产品生产、增收。同时,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分散经营现象突出,使得规模化经营受到了阻碍,遇到自然灾害时,也缺乏有效的抵御能力。

4加快海南省特色农业发展的建议

4.1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坚持五个“振兴”的实施

第一,产业振兴。农业产业发展离不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产业化是发展的动力,有了产业的振兴,农业发展的建设才有基础。当前,海南省城镇化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城市在不断变化,产业从中低端转向高端。而农村也应该顺应社会发展形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降低低效经济作物的生产,利用海南省独特的资源优势,发展热带水果、特色经济作物、特色养殖等高效农业,适应高端人群的需要,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养老行业,使海南农村社会发展适应城市新需求。无论是提高优质农产品的产量,还是打造特色农产品种类,都需要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探索城里人想要什么,需要什么,然后海南来发展什么。最后,政府应该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在政府能力有限的区域,引入民间资本投资,建设路桥工程、水利工程等。盘活农村闲置用地,振兴产业发展。

第二,人才振兴。实施人才振兴,首先要重视创新型人才的作用,投入人才专项资金,引进一批具有高学历、丰富经验的农业科技领域带头人物。做好引进人才的安置工作,以“海南熱情”留住引进人才。其次要制定一定的政策倾斜,抓住“返乡创业”的人流大军,鼓励海南籍学子返乡,利用所学知识建设海南家园,为农业产业发展增添新活力。最后要完善农户技能培训体系,在全省范围内覆盖完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目前海南本地农户呈现出劳动力老龄化、农业人才流失等现象,在未来五到十年,政府要进一步引导“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农业企业+农户”模式的推动,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推动全省人才素质提升,加快海南农户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职业农民,以适应农业产业发展和特色农业发展的需要。

第三,文化振兴。农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建立文化振兴体系。根据《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纲要》制定符合本地情况的具体文件,对农户、合作社、农业生产企业进行宣讲,使之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認可乡村精神、乡村核心价值观和乡村理念。另一方面,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政府应该整合乡村文化资源,加大对乡村文化方面的资金投入,搭建文化活动的网络平台和宣传平台。借助少数民族数量多的优势,提升文化内涵,深度挖掘海南少数民族文化,如黎族文化、苗族文化等,并将少数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理念融入企业发展文化中,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民族文化的农业产品。

第四,生态振兴。生态资源是海南省农业发展甚至全身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也是海南为中国旅游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因此,海南的生态环境将会备受关注,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海南省政府需要拿出来的方案。一方面,要严格禁止资源浪费和过度开发的行为,对于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给予支持,协调产品开发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防止因企业过度开发对农村造成的破坏。加强实施低碳经济战略,积极探索出一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型的特色农业之路。对原生态、传统古建筑群进行保护,对重要生物资源进行保护,并设立专项保护资金。另一方面,对于海南省耕地红线需要做出进一步规范,严格禁止利用农业用地进行非农业建设,较低耕地减少过快的趋势。同时对现有土地结构做出进一步优化,提高土地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发展保护性耕作。加大农、林、水事务资金的投入,建设节水环保系统,高效用水保证农业生产。引导农户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控制生态环境恶化。

第五,组织振兴。在乡村基层建设中,加大党建工作,只有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不动摇,深深扎根于群众当中,服务于群众,才能增强党的凝聚力。引导老党员发挥带头作用,为新党员和群众解决难事、急事。实行一站式服务,做好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工作。做好党建工作,积极探索改革制度、内容方面的工作,从交通、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引导政府转型,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居民生活保障,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建工作,建设服务型社会势在必行。

4.2政府加强财政投入引导金融入农

海南省各级政府可以加大对特色农业企业的资金投入,在县级以上政府财政部门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每年对一批特色农业发展形势较好的企业和项目进行资金补贴,对合作社进行一定的补助。对于生产具有海南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进行贷款贴息。实行专项资金专项运作,政府可以将资金具体分成培训、推广、示范建设、贴息、扶贫等多种类型,在根据实际情况和地区发展需要进行调整。专项资金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审批和监管,保证资金在公平、公正、合法的情况下使用,避免少数部门占用、挪用专项资金。

加快金融资金引入“三农”,扩宽融资渠道,除了政府财政资金外,还可以通过引入民间资本、银行信贷、招商引资、平台融资和境外投资等多种投资模式,进一步落实好税收、土地流转等相关优惠政策,在保障农业发展的情况下,优惠安排特色农业企业发展中所需的生产、建设用地,在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一定的补贴政策,解决好海南省发展特色农业可能遇到的资金难题。同时可以发展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目前海南省现有农村银行在数量上存在不足,发展中也有不少制约因素,四大银行制度改革以后,减少了不少县级以下分支机构,同时加大了贷款发放的条件,增加了不少难度。而农村信用社虽然数量多,但是经营风险大、管理体制落后,存在不少问题,很难满足对农户和农业机构的资金需求。所以加快民间资本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鼓励其他金融机构往农村发展,是解决农业生产融资需求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4.3坚持发展大品牌战略

鼓励扶持本土特色品牌发展,将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加快农业企业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1)设立相应的品牌发展专项基金,加大品牌重视程度,在品牌的创立、标准化生产、)设备的普及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进而加快农业机械化建设的进程与机械设备普及推广。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机械设备研发和生产的补贴,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农户购置大型机械设备,从而达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特色农业SWOT分析供给侧改革
“互联网+”背景下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农村文化产业与特色农业融合发展的研究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一村一品”现代农业规模经营模式探究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