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石油贸易格局变化趋势及我国应对策略

2018-09-10 13:28张梦雨
中国商论 2018年3期
关键词:变化趋势应对策略

张梦雨

摘 要:随着石油贸易的迅速增长,贸易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全面地分析了国际石油贸易格局变化的趋势,并针对此变化趋势,提出了我国应对石油贸易格局变化的策略。

关键词:国际石油贸易格局 变化趋势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1(c)-067-02

国际石油贸易量快速增长,在消费总量的比例中不断增加,成品油贸易增速也快于原油贸易增速。在此趋势下,亚太地区的石油消费加大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并且对外依存度增加,不得不进行全面进口。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家,这种进口依赖性在短暂时间内不容改变,需全面考虑石油安全性问题,将国际贸易作为应对的重要手段之一。

1 石油贸易增长变化下的贸易流向与格局变化

1.1 石油贸易和成品油增速均高于可比项

国际石油贸易总量在过去长时间内一直呈上涨态势,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对石油的需求量不降反升。直到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石油需求下降才导致贸易量的下跌,但是降幅不大。可见,石油作为人们的刚性需求越来越强。石油贸易在石油消费的比重也处于增长的状态,不断的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当然,人们最为关心的还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油价涨跌。同样,成品油贸易也实现了相当幅度的增长,包括成品油的份额上涨,但原油却在石油贸易中的比重下降,石油消费比起石油贸易而言,涨幅并不明显,有时甚至呈下滑状态。

1.2 中东石油与独联体国家石油出口状况

中东地区的欧佩克是主要的石油出口地区,担负着重要的平衡市场的使命,在石油領域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出口呈现下降的趋势,而独联体国家石油出口却在上升。金融危机后,前者的石油出口量更是不断下降,这反应了传统欧美石油供应市场已经存在严重问题,需不断的调整,或改变相关商业路线。反观独联体国家,产量呈现倍增现象。石油出口量和出口份额都不同程度增大,欧洲是独联体国家的主要出口市场,吸纳出口能力很强。独联体国家出口石油呈现成倍增长,但美国和亚太地区不然。这一方面折射出俄罗斯石油出口采取多元化战略;另一方面体现很多中亚的独联体国家,即主要的产油国有很大进步,尤其在管道和铁路乃至油轮等出口设施方面得到了很大改善,突破了管理障碍。在过去,西非地区是原油出口的主要增长方,也是石油出口份额的重要增长区域。非洲和中南美地区的石油出口份额相对稳定,以出口原油为主,成品油方面出口略有下滑,这充分说明石油消费已经出现不断增长的势头。

1.3 亚太地区对石油贸易资源吸引力大

亚太地区石油消耗大,因此,对石油贸易资源的吸引力也较大。以美国为主的北美国家一直是石油消费的主要地区,在经受了金融危机后,经济受到了重创,消费能力大幅下降。另外,在进口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国由之前的中东地区进口石油转变为加拿大以及非洲独联体国家,这在石油贸易上是很大的改变。欧盟国家的本地原油产量严重下跌,在进口石油中举动比较积极,实现了理念转变的状态。同样,挪威和英国在产油方面也出现劣势,进口的依赖度递增,当然,进口目标是独联体国家。

随着全球化发展,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迅速壮大。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贡献着重要力量。当然,对于石油需求也很庞大。包括印度等国家石油消费量也处于上涨的状态。由此推算,亚太地区的石油消费总量也不断上调,将成为超越北美地区的最大的石油消费区域。消费量决定石油进口份额,对于出口国家,他们对亚太石油销售的力度在加大。

2 世界石油贸易持续增长,影响区域发展

2.1 经济发展状况改变需求版图

经济飞速增长的大背景下,石油需求也呈现不断变化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因经济发展迅速,石油需求量大增,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超越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石油需求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实力创伤严重,影响了石油使用。当然,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对汽车的使用量下降也是重要因素;同时,运输部门的效率提高,新能源的发掘,加上低碳经济的兴盛,电力能源的使用,替代能源的出现等减少了石油资源的需求量。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则存在相反状况,因为国民经济发展迅猛,人均收入不断增加,包括年轻人越来越多等因素,未来对石油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即将成为石油需求的重要力量,亚太新兴国家将成为中东产油国石油销量重要增长源。据相关部门预算,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对石油的需求比重将上升到53%以上。

2.2 全球石油贸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世界石油需求不断发生变化,石油的主要消费处于石油产地之外的区域,而且这些区域不断扩大,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增长速度随金融危机放慢,但金融危机复苏后,发展速度会继续加快,除非新能源完全取代了石油资源。成品油的贸易增加一定是基于发达国家的炼油能力强盛,以及炼厂出口量加大,实现贸易量不断增加。原油贸易的增加,不少国家作为加工方,对原油进行加工后再售出,赚取中间利润,即便用于自身需求,原油的价格也远低于成本油价格。原油贸易产生了不同分化,非洲地区保持不变,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出口优势尽失,仅剩独联体和拉美以及中东三大产区了。同时需求量也发生了变化,多出现固定地区缩减现象,出口形势改变。

2.3 亚太地区石油供需关系发生了巨变

亚太地区的石油因本地区原油出产少,而经济又呈现飞速发展的状态,这造成亚太地区将持续不断地增加石油需求,并增加对自然石油的进口额。非洲石油输出方向主要集中于亚太地区,而北美的原油需求大大降低。从长远的贸易形势上来看,中东与亚太的石油贸易关系将进一步加强,能源互动势必也更频繁。

3 我国的石油形势与应对策略

3.1 中国石油供需现状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用了短短几十年就成为了第二大经济体国家,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近几年,对石油需求大增,突破了之前进口量,本国油田难以供应,进口必然呈飞速发展趋势。在供需严重失衡下,依赖进口是唯一的选择。因此,中国产生了相对快速的油耗和相关消费模式的改变。在节能减排和消费模式优化中,这一情况可能有所缓解,但不会改变总量。在未来的三年,我国对石油总需求量还会加大,将可能造成油价继续上涨,石油供应安全出现严重问题。

3.2 转变石油观,保证石油安全

我国对石油的进口量较大,该趋势短时期内不仅不会改变,还可能继续增强。国家近几年倡导开源节流,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在资源限制及环境保护方面都有重要举措,并且石油进口依靠国际贸易解决已成为发展趋势,甚至是必然选择,具体举措如下。

首先,强化与中东贸易关联。中国石油进口向来多元化发展,进口集中的情况极为常见。中国的进口国家主要源于中东,在进口量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中东其地区对我国的石油出口量也有所增加,将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进口来源区,建立供应链很有必要。加大与中东地区的交流,包括一些政治事务往来,实现互助互进,增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通,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加大合作力度以及对外合作宣传力度,对中东地区的资源优势以正确、健康的方式引进,促成石油资源的互利共赢。其次,多方向进口。产油国注重石油安全,主要表现在需求的固定上。因此,很多产油区都把目标固定在众多石油需求国上,以实现多元化的石油输出。我国也可采取类似的战略吸引石油资源进入国内,因为我国的石油需求比较稳定,这样就利于石油资源的长期供应。当然在方法手段上要实现多元化,比如进口以及通道,乃至品质和经营,抑或获取方式都可以采取多种渠道和多个方向进行。最后,强化国与国的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各国之间产生了密切配合,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国与国之间的影响很大,因此,要强化合作,解决争端和冲突。面对风险,要与合作国共同面对,这样才能实现利益共赢。在联系密切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断确立的情况下,供油国贸然中断石油供应的情况可能性降低,石油安全性能不断提升。但是,不能排除因自然灾害和局部战争带来的能源供应中断的问题,这在中东地区还是比较容易发生的情况。因此,中东需实行能源外交。与各个产油国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增强政治互信,经济往来,文化交流,实现多边贸易和合作在互惠共利的关系下,建立稳定的、长期的石油合作关系,确保石油资源供应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鄢红兵,李琳,成金华.低油价背景下的国际石油贸易格局与中国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

[2] 陈玉蓉.国际石油贸易网络演化及中国石油贸易态势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3] 李芹.國际石油供需新格局下我国海外石油供应策略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

[4] 单卫国.国际石油贸易格局变化趋势及我国应对策略[J].国际贸易,2011(02).

猜你喜欢
变化趋势应对策略
科技政策演变与科技成果产出的关联研究(1978—2016)
昆明地区降水、气温及极端天气的
南京市能见度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宝鸡市区空气质量变化分析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