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善玺
【摘 要】随着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金属元件应用于各类电子部件中。目前,应用电子元件的行业涵盖电子科技、信息工程、国防军事、经济生活等众多领域,微电子元件已成为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社会对微电子元件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其要求也愈发严格,同时对元件的稳定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此,文章从微电子角度出发,对金属壳体的封装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金属壳体;封装技术;现状;发展前景;微电子
【中图分类号】TN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4-0126-02
0 引言
金属壳体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电子元件中的作用愈发突出。金属壳体是为集成电路提供支撑、信号传输及兼顾电子元件的散热和保护作用的关键组件,在研究集成电路的可靠性及稳定性时,金属壳体的作用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研究金属壳体的封装技术对于提升集成电路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研究金属壳体的结构和特点,探讨了当下金属壳体封装技术的现状与形式,然后介绍了金属外壳封装的工艺流程,最后将重点叙述新材料在封装技术中的应用。
1 金属外壳封装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集成电路的使用量急速增长,人们对集成电路外壳的封装研究也不断深入。电子元件的金属外壳(如图1所示)的主要作用是为集成电路提供必要的电路支撑,同时具有信号传输作用,并且伴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外壳具备了散热的作用。总之,金属外壳对于集成电路而言极为重要,对其可靠性、稳定性及成本均有一定的影响。
2 金属壳体封装技术的现状与形式
2.1 平臺插入式金属封装
这种金属封装主要由2个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一部分为管座,一部分为管帽,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管座与管帽进行对接,多数电子生产企业在金属封装过程中主要应用该方法。
2.2 腔体插入式金属封装
这种金属封装(如图3所示)由腔体式管座、底座及盖板组成。在封装时,将腔体式管座与盖板进行平行焊接,使两者间无缝隙,从而加强金属封装的密封性和可靠性。除直接焊接外,该封装技术也可利用激光焊接技术,但盖板部分采用的是台阶盖板,而非普通盖板。
2.3 扁平式金属封装
该金属封装技术与前两类封装方式不同(如图4所示),首先其管座形式为蝶形,因此在焊接时往往采用平行焊接的方式;为了加强管座与盖板的密封性,平行焊接的时间长于其他方式。如果采用激光焊接方式,则需要提高台阶盖板与蝶形管座的密封性,通过将蝶形管座的两侧打孔,加固两者间的关系。
2.4 圆形金属封装
该金属封装技术在金属封装方式中应用较广(如图5所示),其利用圆形的特性使圆形管座与盖板无缝连接。因此,此种方式的密封性能最好,效果也最佳。
3 金属外壳封装的工艺流程
金属外壳的封装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零件准备、装配、烧结、焊接、链接工艺导线、镀前处理、电镀、切脚、包装入库等环节。在前期的准备阶段需要进行零件准备,其主要包括封装所用的各种材料,如底板、封框、玻璃珠、引脚、焊料及管帽或盖板等;在零件准备完成后,要注意零件的粗糙度,通过对零件的清洗、脱碳和预氧化,使零件逐步成型,满足所需。经过处理的零件即可焊接和封装,并完成最后的金属壳体加工工程。
4 新材料硅铝材料和梯度材料在微系统的应用
4.1 硅铝材料和梯度材料应用的必要性
传统的金属壳体可应用铜、钨、钢与铝的合金材料,其中铜的传导性是最强的,但是其机械性能较差,即使是铜铝合金也难以大幅提升铜的机械性,使铜铝材料难以长时间地应用于金属壳体的封装技术中。钨铝合金是另一种热传导性能极强的材料,其机械性能较强,但是此种材料的价格极为昂贵,如果大规模的应用则会提升其供应价格,难以满足市场对金属壳体的需求。钢铝合金的热性能较差,因此利用率较低。
4.2 硅铝材料和梯度材料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铝及其合金重量轻、价格低、易加工,具有很高的热导率,是常用的封装材料,通常可以作为微波集成电路(MIC)的壳体。铝与硅结合后形成传热性好、耐用性强的金属材料。梯度材料是新时代发展下的高新材料,是近年来在国家倡导下发展的绿色环保材料之一,科研机构对其开展了广泛的研究。
一般来说,复合材料中分散相是均匀分布的,整体材料的性能是统一的,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人们希望同一件材料的两侧具有不同的性质或功能,又希望不同性能的两侧结合得完美,从而在苛刻的使用条件下不会因性能不匹配而发生破坏。由于当下金属材料难以满足高精尖技术的发展,因此利用非金属材料成为当下的发展趋势,业内人士将金属和陶瓷联合起来使用,用陶瓷去对付高温,用金属来对付低温。但是,用传统的技术将金属和陶瓷结合起来时,由于二者的界面热力学特性匹配较差,在极大的热应力作用下还是会遭到破坏。为此,如何加强梯度材料的应用成为未来金属壳体封装技术的发展趋势。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金属壳体封装技术的研究,明确今后的壳体金属以硅铝材料和梯度材料为主,既能满足需求,又能实现环保。因此,在未来加强新型材料在金属壳体中的应用将是必然趋势。
参 考 文 献
[1]李玉龙,邓琼,胡海涛,等.应力平衡和接触状态在Hopkinson杆测试聚合物动态弹性模量中的影响研究[J].实验力学,2014(6).
[2]吴建军,李阳,孙德明.金属材料表面自纳米化研究进展[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13(1).
[3]何可馨,郭伟国,张晓琼,等.编织玻璃纤维与碳纤维铺层功能梯度板吸能特性研究[J].航空工程进展,2011(3).
[4]刘传雄,李玉龙,吴子燕,等.高温后混凝土材料的动态压缩力学性能[J].土木工程学报,2011(4).
[5]高家诚,王强,高正源.机械研磨金属表面纳米化的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2010(5).
[6]李新利,卢景霄,李瑞.微晶硅p-i-n薄膜太阳电池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2010(5).
[责任编辑:钟声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