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或“升”,女性焦虑咋释放?

2018-09-10 08:16罗娟
中国工人 2018年3期
关键词:二孩产假女职工

罗娟

建议将女性奖励产假纳入补贴范围,给予用工企业财政补贴或税务减免生育成本由全社会共同承担。

“全面二孩”正当其时,妈妈们尤其是职业女性,却焦虑了。

2016年1月,我国开始推行“全面二孩”。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出生人口比2016年的1786万人减少了63万人。人口出生率也同样出现了下降,从2016年的12.95%。下降到2017年的12.43‰。

为什么生育意愿不强?有二孩妈妈告诉记者,因两次怀孕错失两次升职机会;有的打算要二孩的职场妈妈被莫名辞退;还有的说,一个孩子尚且还可以坚持,有了两个孩子,女性只能回归家庭。企业则无奈称,女员工两胎的孕期、产期、哺乳期将会持续长达4年之久。对企业劳动用工、内部管理及经济效益带来较大的负担,“有可能选择少招或不招女工”。

“全面二孩”之时,女性职业歧视是否隐性加剧?女性职业权益如何得到保障?

全国两会上,该话题引发了代表委员的热议。有人大代表建议对有“三期”女性的企业实施财政补贴或税务减免。也有委员提出,女性奖励产假纳入补贴范围,还有代表委员建议,应该全方位完善生育政策和社会服务,生育成本由全社会承担。

如果延长产假,加大生育成本提高育儿补助,完善公共幼托服务,会不会消除职场妈妈们的二孩顾虑?

“三头六臂”的二孩妈妈

对已生育二孩的女性而言,带娃的辛苦、职场价值的迷茫和养老的焦虑,时刻如影随形。二孩妈妈几乎是“三头六臂”,负重前行。

生了两个孩子,鲁西西已经成为了一个“女超人”,她一天的时间表几乎是用分秒来计算的:每天早晨6时,叫醒大儿子,为其做早饭;6时30分,唤醒小儿子;7时,督促两个孩子都吃完早饭,骑电动自行车带着他们出门,将大儿子送到小学,小儿子送到老人住处,最后把电动自行车放回家,改乘地铁上班。傍晚下班后从托管班接回大儿子,收拾家里卫生、洗衣做饭,其间陪伴大儿子学习。凌晨1时,一切收拾妥当后,时间才是自己的。

鲁西西感叹说:“大家都睡下,我才有自己的时间。最近我在学时间管理。每天周而复始,一天算下来也就睡四五个小时。”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鲁西西还兼职做微商,一个月挣的钱刚好交房租。

二孩妈妈所面临的压力与焦虑,远不止时间上的不够用。

去年,刘聪生下二孩后,“通常老大感冒,老二也避免不了,被孩子弄得焦头烂额”。

伴随着老大的成长,刘聪与老人育儿理念的分歧开始凸显,这让她更添焦虑。“平时回家常常看到孩子一个人看动画片,老人缺少对孩子的相应教育。可转念一想,能帮忙看着孩子已经不容易了,也不好随意去干涉老人做法。”刘聪的大儿子上小学后,老人无法辅导孩子功课,而现在,很多课外辅导班都要求家长陪着上课。加之,要在相距不近的不同兴趣班之间奔波,也着实耗费人的体力。为此,她一度考虑辞职以照顾两个孩子的生活学习。

丈夫经常出差不在家,刘聪总是想,如果他能够分担一些,尤其是晚上帮着看一下老二,自己的睡眠会好很多,于是和丈夫之间的争吵越发频繁。而更让刘聪烦心的是,因为带孩子比较辛苦,过来帮忙的两位老人先后出现了眩晕等症状,她还要不断请假分别带老人去医院,最后不得不暂时请老人回家疗养。

经济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关系压力,“幼有所养”的各种压力无处不在,职场妈妈们的每一天都不轻松。

“二孩”成求职应聘“隐形门槛”

今年27岁的王莹莹即将硕士毕业,身材高挑、学习成绩优异的她,是同学眼中集美丽与智慧于一身的才女。可是,奔波于几场招聘会后,王莹莹发现很多工作岗位都优先录用男生。“‘生育二孩成为女生面试环节新加入的讨论话题,无形中将就业门槛变相‘抬高了。”

相比刚毕业的大学生,已婚已育、有工作经验的女性求职会不会更容易些?李佳以亲身经历告诉记者,“二孩问题反倒让求职多了一道‘隐形门槛”。

今年34岁的李佳已有一个2岁的儿子,曾经在一家知名高校的下属机构作咨询顾问,是职场白领中的高收入群体。她待业3年后想重返职场,却多次被拒之门外。一位猎头私下对她说,“像你这种情况,两三年之内肯定还有生二胎的考虑,年轻人比你更便宜更有时间,你已经不具备优势和竞争力。”

这样的例子并非个案。早在2014年,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对北京、河北、山东等高校的本科毕业生调查发现,86.18%的女大学生在求职应聘过程中遭遇过一种或多种性别歧视。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正式落地后,该研究所再次进行了调查,发现“生育问题”成为用人单位不愿意雇用女性的首要原因。

对于生育的“职场歧视”,35岁的张楠深有感触。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在晋升加薪的机会中,几乎屡屡败下阵来。

“之前我在一家知名IT企业工作,一年后有了升职机会。2010年下半年,发现自己怀孕了。”张楠说,“领导暗示说升职机会难得,让我考虑一下。”结果2011年休完产假回来,已有人顶替了她的职位。她想,继续努力应该还有机会。

2013年正赶上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好时期,张楠因工作表现突出,有了再次晋升的机会。而这次,是和几名经验和技术都低于自己的男性竞争,人事经理问张楠,会不会生第二个孩子,如果半夜要来处理应急预案怎么办?张楠语塞了。错过了几次晋升,她深知自己以后没啥机会了,干脆辞职当了全职妈妈,“因为我不可能‘半夜一只手搂着熟睡的孩子,一只手用来改代码”。而曾经是自己下属的男同事则抓住了几次机会,早已成为了一个大区的经理。

亟待完善落实的生育保障政策

近日,“2·22”全国二孩家庭网络调查显示,生育二孩后,回答“有職业规划、努力打拼中”的女性,只有37%;63%的二孩母亲表示,对职业发展没有目标、没有规划、感到迷茫、对未来无能为力。

“这反映出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与女性生育成本非社会化的矛盾。应该通过落实生育保险政策对职业女性的生育权予以保障。”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仇雨临表示。

生育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在职业女性因生育子女而暂时中断劳动时,由国家和社会及时给予生活保障和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主要包括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待遇,费用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是非强制性保险,对于参加生育保险的用人单位,女职工生育期间的生育津贴(即产假工资)是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的。而没有参加生育保险的用人单位,女职工的生育津贴需用人单位承担。

仇雨临表示,一些用人单位为节省成本,不为女职工缴纳生育保险费或干脆不招女职工,甚至一旦发现女职工怀孕后想方设法将其辞退,导致生育保险仍存在覆盖面不足、待遇水平过低等问题。

针对生育二孩,仇雨临认为,生育保险还将面临新的问题:现有的社保费率可否支撑两次生育补偿?如果女职工因生育中断就业,可能还会影响缴费年限、影响养老金收入等。对此,仇雨临建议,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后,涉及生育保险的社保政策也应做出相应调整,国家应建立统一的生育保障体系,通过实现生育保险的全覆盖,保障职业女性的生育权和用人单位在招用女员工时的利益平衡。

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中,有不少地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指出,由于个人身份不能参加生育险,很多非正规就业的女性无法获得生育保险。随着全面二孩放开以及生育数量的增加、生育保险统筹层次偏低,极有可能导致生育基金压力过大,给家庭经济带来负担。

有不少地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国家政策规定生育保险为强制性购买保险,加大财政投入,根据企业生育保险申领情况,给予企业税费减免,填补产假员工替代人手的工资,以补偿企业付出的成本。

全社会共同承担生育成本

女职工要求保障自己的劳动就业权,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与此同时,她们也肩负繁衍后代的使命。当生育权和劳动就业权发生冲突,用人单位却无法心甘情愿地为女性的生育成本埋单,该如何协调这种利益冲突?

“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变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承担方式,女性的生育成本应该由全社会负担。”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研究法学会副会长李明舜指出,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用人单位积极录用女职工。他指出,可以借鉴残疾人保障法中的按比例就业原则,对于超过规定比例的,可以通过税收减免等经济手段对企业进行激励。

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穆光宗则认为,光放开二胎还不够,还应考虑家庭养育成本部分外部化、社会化。政府应该考虑如何解决孩子的入园难、入学难等问题。此外,对生育妇女应该提供较为健全的保障,从休假到补贴等方面有更大举措,免得在养育的过程中女性压力过大。

在此前召开的地方两会上,这种生育成本社会化的声音也屡屡被热议。“健全生育保障制度、延长休假时间、提高生育津贴、完善社会育儿保障体系,成为新形势下在职女性生育二孩最渴望改善的现实需求。”江苏省政协委员、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钱玲梅建议,政府和社会共担生育成本。比如,对女性占比高的单位,进行补贴或税务减免,企业雇用女职工的比例越高,减税的幅度越大,以此来使政府、单位、家庭共担生育成本和风险成本;对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鼓励灵活的工作机制;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健全生育保障机构,尤其是大力发展公共托幼设施和完善生育保险制度。

去年两会上,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将加强托儿、幼儿教育等方面的设施建设,出台支持家庭发展的政策。财政部部长肖捷表示,适当增加与家庭生计相关的专项开支扣除项目,如有关二孩家庭的教育等支出會考虑在个税中扣除。

截至发稿前,记者了解到,此次全国两会上,很多代表委员也都带着全社会来共同承担生育成本的提案建议。减轻二孩妈妈的焦虑,呼声日隆……

猜你喜欢
二孩产假女职工
法国陪产假延长至25天
数字
女职工流产能享受产假吗?
论女职工如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建功立业
成本高,许多夫妻放弃“二孩”
“二孩”政策,城里人没那么热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