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娇萍
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2018年民生实事清单里,“涨薪”的字眼频频出现。
北京,全国两会。给劳动者“涨薪”,成为会场内外的热点话题。
事实上,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2018年民生实事清单里,“涨薪”的字眼频频出现。今年1月以来,《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相继出台,增加技术工人、全科医生和教师群体收入的政策导向已然清晰,标志着2018年重点群体增收大幕正式开启,其他重点群体增收专项计划“正在路上”。
更重要的是,这些文件都极富含金量。《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推进高等学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另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课题组测算,2017年产业工人收入增速达到10%。如果《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和之前提出的“建立技术工人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等政策的配套措施能够落地,技术工人的待遇还将有更大提高。
一段时间以来,涨薪成为普通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工人的隐痛:一边是农民工欠薪事件屡发高发,一边是即便没被欠薪,“被平均”了的收入依然赶不上GDP增速。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工人的自豪感在骨感的现实生活中逐渐流失,“招工难”“民工荒”愈演愈烈。
以技术工人为例,虽然社会各界都达成共识,没有过硬的技术工人,就难以真正撑起制造强国;虽然在就业市场上技术工人的求人倍率—直保持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但技术工人收入水平依然整体偏低。前两年的—项调查显示,沈阳和哈尔滨两地企业技术工人中分别有51%和47%的被访人员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没有体面,何来尊严;没有尊严,何来动力。纵观工业发达的制造强国,无不拥有一支高技能的产业工人队伍,无不注重保障技术工人的职业发展和待遇尊严。以德国为例,技工平均年薪3.5万欧元左右,不仅高于全国平均工资,也高于大学毕业生3万欧元左右的年薪水平。正因为做技工不仅不丢人,而且有高收入,德国每年有65%的初中毕业生选择进入职业学校。
当前,我国“涨待遇”已由呼声转入实操层面。顶层设计上,继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后,2017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又发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增收综合配套政策试点以及专项激励计划和收入监测试点的通知》,且将于3月下旬或对此前的试点经验进行总结并逐步推广。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增收的细化配套方案或措施陆续出台,必将为收入分配改革的稳步推进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护航。
当然,对每位劳动者来说,在为“涨待遇”欢欣鼓舞的同时,也应不断提升自己,让劳动能力、工作质量与收入同步增长,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毕竟,增收最终还是要建立在“大河有水小河满”的经济盈余之上。
统计显示,2017年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降到29.3%,达到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定的富足标准。相信随着一系列增收政策措施的落地,一直高企的基尼系数也能降下来,届时,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定会更强。
春天,真的是一个播撒希望的美好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