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临港产业区产业布局及政策支持研究①

2018-09-10 02:43沈友华张新光王爱华
中国商论 2018年31期
关键词:产业布局政策支持

沈友华 张新光 王爱华

摘 要:浙江省是临港产业大省,尤其是宁波舟山港合并以来,临港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结构,化学纤维制造业、石油加工、医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等已经成为临港区支柱产业。临港产业的发展需要各级政府和行业从税收、交通、人才、金融、物流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大力推进海洋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临港产业 产业布局 政策支持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1(a)-158-04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于2011年2月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在我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不仅关系到浙江省及我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而且也是对我国长三角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全局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浙江省大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围绕临港产业发展,统筹海陆产业联动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临港产业经济规划和管理,建设空间配置合理、核心竞争力突出、生态环境良好、综合实力较强、体制机制更加灵活的临港产业示范区和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形成我国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临港经济增长地。

2016年5月18日浙江省委召開的城市工作会议认为:“宁波城市建设有着得天独厚条件,宁波是国家计划单列市,也是浙江中心城市之一,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宁波都市区是浙江规划发展的四大都市区之一。”并明确杭州、宁波等城市发展目标,会议指出:宁波则利用港口和开放优势,发挥宁波舟山港实质性一体化效应,“早日跻身全国大城市发展第一方队”。2018年1月省两代会再次提出宁波要“加快建设国际化大港口、大都市、大枢纽、大产业,努力干出发展新格局。”2018年宁波市提出:宁波要做大做强港口航空服务业,建设我国乃至世界海上丝路航运大数据中心。宁波市要建成名都名城,临港产业发展是重要支撑。

1 临港产业理论研究现状

国际上典型临港产业区是基于四种不同的理论观点:运输成本优势论、自然条件决定论、国际贸易提升论、港口交通方便论。在理论方面,国内外研究主要有区域创新体系、产业集群理论、关系经济地理、新区域主义下的全球生产网络等。

临港产业的布局与港口紧密相连,临港产业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利用港口资源直接与海洋有关的产业;第二类是原材料和生产成品大量依靠船舶来运输的产业;第三类是与具有临港优势的产业上下游关联性较强的产业。

不同的区域发展基础及条件不同,可采用适合自身发展的不同产业布局模式,因为不同的产业布局模式会对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这样才能保证区域内不同产业部门协调健康发展。

世界上各大洲现代港口已经从原来的一般基础产业发展到多功能多元化产业,从过去单一向腹地发展到向周边共同腹地发展趋势,不仅仅向社会经济各个领域进行多领域的辐射,而且开始向海洋产业辐射。现代港口衍生的临港工业、临港现代物流业等临港产业成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成为浙江省如宁波、舟山等主要沿海城市重要的产业支撑。所以说,临港产业的发展与港口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 浙江省临港产业布局及其发挥的作用

宁波—舟山港成立以来港口经济已经从简单的装装卸卸向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服务发展,已经成为临港产业集聚带而成为海洋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临港产业布局涉及到包括与市场的接近程度、产业链完善程度等市场及产业链;临港产业区的竞争优势不仅体现在临港产业区周边既有的市场而且还涉及到产业链情况以及相关配套情况;临港产业布局还涉及到配套优势包括金融物流、基础设施、政府政策、人力资源及岸线优势,还涉及到临港产业区周边在该行业上游产业链配套企业的占比情况;还涉及到临港产业区周边在该行业薪资水平及所需要人员素质的情况;还涉及到临港产业区所能提供的岸线的质量情况、政府提供的行业扶持政策的情况等,这些因素都决定临港产业区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如铁路、航空、公路、轻轨、地铁、航运,以及工业用电、工业用水和排污处理等)的完善情况,从而直接决定产业区综合功能发挥情况,同时直接影响产业区所需要的金融、物流等其他配套情况。

宁波—舟山港东临全球最繁忙的太平洋主航道,西靠中国最具活力的长三角经济圈,南北双向辐射中国大陆海岸线,对宁波、舟山等地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宁波—舟山港自2006年成立以来的临港产业港区经过12年的开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宁波是重要的沿海城市,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舟山港是世界大港,现在拥有246条国际航线,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进行连线,2017年集装箱量达到了2460万标箱,为全球首个年货物吞吐量超“10亿吨”大港,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今年第一季度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9197万吨,同比增长7.4%,实现集装箱吞吐量683.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0.2%。宁波有石油、化工、塑料制品、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制造、专业设备制造、电气机械、通讯设备、电热生产和供应等九个产业,其中临港型大工业有:石化工业(石油化工、基本化工原料、精细化工)、钢铁工业(不锈钢和有色金属的冶炼和深加工)、电力工业(电力装机容量515万千瓦)、造纸工业(造纸和纸制品业)等。

临港产业在舟山、宁波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初步形成产业集群态势,具有集聚优势。舟山集中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化学纤维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三个产业具有相对集聚的优势。宁波核燃料加工业、炼焦及石油加工已经形成的较强的地区集聚优势。这方面舟山还没有形成产业聚集优势,因此这部分产业在布局上需要作相应的调整。最近几年舟山的石油加工、炼焦企业开始发展起来,但是企业规模较小,基础薄弱,产值较低;而该产业在宁波由于历史发展态势良好,逐年呈现良好的递增趋势,开始已经形成临港产业集聚。其中石油加工和炼焦等产业成为宁波工业的重要支柱产业。这些也为宁波—舟山临港产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 面对新形势宁波—舟山港如何应对临港产业布局的影响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建设以及舟山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宁波—舟山港将在产业布局和资源整合等方面面临居多新的机遇与挑战。由于舟山跨海大桥开通,舟山已经从原来的海岛型城市转变为半岛型城市,这样既有利于舟山与周边城市的资源的共享,又为宁波—舟山港的资源整合与布局优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依据浙江省对该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宁波被定位为浙江省沿海现代物流基地、国际港口城市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近年来宁波市大力推进宁波铁路枢纽和梅山保税港区建设,同时不断优化集疏运系统,这将有助于宁波建成海、陆、空联运的综合运输枢纽和全国性大型物流中心。舟山在现有海洋优势产业前提下(如与宁波连动的临港产业和港湾物流、具有自身特色的海洋渔业、以普陀山为龙头的海洋旅游),同时依托海洋和港口资源优势,加大建设以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海洋渔业等为重点的海洋产业发展基地。

目前舟山新区规划的临港产业集群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如现代渔业集群、海洋生物产业、海洋旅游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集群;二是特色优势临港产业集群,主要打造大宗物资加工产业集群、船舶产业集群、临港装备制造集群、港石化产业集群等。作为国家首个群岛新区,自从2011年3月舟山群岛新区正式纳入全国“十二五”规划以来,舟山群岛新区规划一直瞄准香港、新加坡等世界一流港口城市,进而推动我国整个长江流域的临港经济发展。舟山围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特色临港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这必将对宁波—舟山港的临港产业布局产生新的影响。

4 宁波—舟山港临港产业布局路径优化

根据对宁波和舟山两市临港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分析,加上两市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本文认为可从几个方面调整和优化临港产业布局。

4.1 优化现有钢铁产业布局,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

2011年以来宁波的钢铁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近4%,成为宁波的重要临港产业;而舟山的钢铁工业由于产值低,规模小,在舟山新区规划布局新的环境下,钢铁工业需要大力调整。宁波和舟山要引领临港钢铁产业向专业化和集约化发展。这样不仅有利于解决舟山码头的结构性矛盾,而且有利于优化舟山的岸线资源,这样有更多的岸线可以发展新兴海洋产业和海洋旅游业。

4.2 大力发展设备制造业,打造先进制造基地

宁波可继续推进北仑外峙岛,象山外干門港,奉化大小列山及万寿塘等船舶工业集聚区内的修造船产业。优化船舶产业空间布局的同时,加快造船基础设施的资源整合,为了提升船舶本地配套能力,要积极发展船舶船配市场和配套产业,这样有利于实现船舶工业从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转变。舟山的大型修造船项目主要集中在定海工业园区、新港工业区、小长涂岛、六横岛及岱山工业园区等地方,随着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舟山的造船产业集群应以舟山本岛为重点,集中布局在长途岛和岱山岛等地,加快形成现代化大型修造船企业集群。

4.3 合理调整石化空间布局,实现协调发展

宁波和舟山两市以化学原料,石油加工及医药、化学制品,化学纤维制造业为主,因此石化产业成为临港支柱产业。目前宁波市已初步形成镇海、大榭、北仑等三个石化产业集聚区,汇集了一批国内外著名的大型石化工程公司、石化企业和石化研究院。为了提高石化产业集聚度和合作互补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石化产业需要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空间布局,同时要强化环保监管,宁波市政府要求凡是新建项目一律应进集聚区;而对于舟山来说,在发展海洋新兴产业的新形势下,努力打造好舟山群岛新区,实现石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也势在必行。

4.4 多技术开发新能源,全力建设示范基地

宁波和舟山具有得天独厚的新能源资源,尤其是舟山要重点开发如太阳能新能源产业,大力推进海洋生物质能、探索潮汐能等规模化开发,通过3~5年的努力,打造成浙江省最大的海上能源基地及全国海洋新能源开发示范基地。为此宁波—舟山不仅要优化布局原有能源产业,而且要加大力度实施两个新能源岛屿基地的建设计划,首先是建设定海摘箬山岛新能源研发实验岛,重点开展海洋新能源的成果转化与中试;其次是建设定海长白岛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岛,建设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项目。

5 浙江省临港产业区发展取得的经验与相关启示

(1)临港产业选择原则产业定位考虑要素和。正确的产业定位是国内外成功临港产业的成功发展先决条件,各产业区进行产业定位要考虑几方面的问题:首先,充分考虑宏观经济产业发展背景及产业发展趋势,同时密切关注国际产业结构转移方向和趋势。其次,综合考虑腹地产业结构发展状况,国内外港口所辐射的范围,腹地生产要素的供给及市场的需求和规模大小,产业发展具有广泛市场需求,同时腹地能够为其提供人才、原材料及相关配套等支撑的产业。再次,从运输方式、原材料来源、产业发展需要的基础条件及产业不同环节之间的关联度等方面综合发挥临港优势,侧重选择对于临港资源依赖度高的产业。最后,充分考虑宁波—舟山港口独特的优势条件。一方面要宁波—舟山港考虑港口自身的地理区位、自然条件及相关配套;另一方面要选择港口条件要能够满足其发展的产业。

(2)临港产业发展成功主要要素。首先,采用科学的一体化管理方式。在临港产业园区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临港整体发展趋势、环境、法律等要素,要确保协调性和整体性;另一方面要对产业区建设进行整体的规划;其次,优惠政策给予投资者。在招商方面,提供实质性的激励措施,包括优惠条件、资金支持等;在产业政策方面,政府或者园区对重点发展产业进行扶持和指导;再次,发挥人才和技术方面的软实力。宁波—舟山港要致力于加大技术的研发和人才的培养力度。可以通过如设立教育机构、与科研院所及学校合作等多种模式培养和储备专业化技术人才,通过有吸引力的人才激励措施大力引进临港产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除了自身积极开展技术研究的同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从国内外引进一些高端先进技术。最后,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全方位服务:产业园区需要在临港产业布局之前和企业入驻之后始终确保具备完善的交通、通信、水电气、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

6 浙江省临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临港产业园区要明确产业发展方向,要积极进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引导构建相互协同的产业间关系。宁波—舟山港充分利用岸线优势进行临港产业布局,将生产大型、重型成套设备,且对岸线资源的需求较多的产业布局到宁波—舟山港岸线,如果有条件可以为其配备专用业主码头。

交通运输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于2016年12月批复同意《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2014—2030年)》:首先,确定宁波—舟山港为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和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长三角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组成部分。《规划》明确宁波—舟山港不仅是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宁波、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的核心载体,而且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重要依托,同时还是宁波市、舟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次,宁波—舟山港应加快推进资源整合和深度融合,积极打造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实现由大港向强港的转变。《规划》强调宁波市域港口应注重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和航运服务功能;舟山市域港口应积极发展临港产业和大宗物资加工贸易功能,促进港口与产业互动发展。最后,宁波—舟山港必须遵循“统筹规划、远近结合、深水深用、合理开发、有效保护”的原则开发利用港口岸线资源。

6.1 税收激励政策

一是所得税减免。对符合条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按照一定的比例税率减收企业所得税。二是职工教育经费抵扣。对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其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按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据实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三是营业税免征。对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收入(包括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服务、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和技术性知识流程外包服务)免征营业税。

6.2 投融资政策

一是积极创造条件拓展直接融资渠道。探索采取股权融资、发行公司债等直接融资方式,拓展國内企业、民间和境外资本参与临港产业区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途径,建立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机制;二是增强开发主体的投融资能力。通过临港产业基金和土地储备等资产的注入、存量资产的盘活和优化等措施将各开发主体资产负债率降到警戒线以下;三是明确市财力项目的投资分摊界面。对于临港产业区内由市财力承担工程费、区财力承担前期费的工程,应明确原则上由有关区政府承担全部前期费用;四是加大市建设财力的支持力度。产业区“十三五”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可纳入市建设财力项目建设计划,缓解产业区对于基础设施项目资本金压力;五是支持基础设施资产充抵核算净资产。已建成的基础设施项目日常维护任务移交当地区政府,但资产暂缓移交、充抵核算净资产,以缓解开发主体的资产负债压力。

6.3 土地规划政策

一是继续执行土地指标支持和土地出让收入返还政策。继续给予临港产业区土地指标单列和耕地占补平衡全市统筹政策。继续执行土地出让收入市、区所得部分全部返还的政策;二是支持产业区土地规划调整。支持临港产业区对区域详规进行调整;三是实施灵活的土地征用政策。

6.4 产业扶持政策

一是举全市之力,推进临港产业区发展。凡属产业区重点发展的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列入宁波、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优先列入宁波、舟山市统筹推进的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计划,对符合使用中央和市级专项资金补助的项目,给予优先考虑。二是大力支持产业聚集和项目实施。将体现浙江、宁波、舟山产业发展战略,符合“名都名城”建设需求、与临港产业相吻合的项目,优先在临港产业区布局。鼓励航空零部件制造项目优先落户临港产业区。支持有关产业形成发展合力,在临港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大型盾构生产基地,做大做强盾构产业。进一步壮大临港汽车产业集群。抓住宁波轨道交通大发展契机,推进建设临港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基地,做大做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三是建立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和政府首购、定购制度。企业或科研机构生产或开发的试制品和首次投向市场的产品,具较大市场潜力并符合政府采购需求条件的,政府或采购人进行直接采购和定购。

6.5 自主创新政策

一是允许研发投入税收抵扣。企业可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一定比例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并制定一定期限内抵扣政策;二是实施企业研发设备加速折旧。出台适应事业研发设备固定资产折旧办法;三是实行研发设备进口免税和增值税退税。对外资研发中心进口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税收,对内外资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全额退还增值税;四是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域扶持力度。针对重点领域制定一系列行动计划和方案,包括新能源、先进重大设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的信息服务业等;五是提高知识产权作价投资入股比例。

6.6 离岸贸易政策

一是开设特殊目的的专用离岸账户。争取国家部委的支持,对经宁波综合保税认定的企业开设特殊目的专用离岸账户,以贸易合同等商业单证作为外汇结算汇兑的凭证,离岸账户的资金不纳入国家短期外债指标管理,适当延长应收和应付账款计入贸易信贷登记的时间,适当提高应收预付或应付预收额度。进一步扩大离岸账户收支范围,如增加母公司境外经营支出。二是创新离岸贸易融资模式。允许在综合试验区开设中资离岸银行分支机构,拓展离岸银行业务品种范围,包括离岸账户收支结算、外汇买卖、离岸贸易融资、国际结算以及企业避险增值需求下的理财服务等。三是对国际业务实施有国际竞争力的所得税制。对区内开展国际业务的离岸贸易、离岸金融、总部企业,以及航运咨询、航运金融、航运经纪、航运法律、航运仲裁等航运服务企业,参照国家支持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5%的税率,达到与香港、新加坡等地大致相当的所得税率水平。在宁波市权限内,可研究建立航运支持专项资金,对区内企业上缴营业税、所得税等税收地方所得部分,按一定比例实施财政奖励。适当降低总部型企业的认定标准,降低对企业在销售额、注册资本和税收等方面的要求,鼓励更多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设立营运中心。四是支持离岸保险的发展。争取适度放宽保险市场准入门槛,允许专业提供离岸贸易保险的国外保险公司和保险经纪人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各种离岸贸易保险服务。争取对境内保险公司的离岸贸易保险理赔建立外汇资金申请和拨付的快速通道。

6.7 物流便利政策

争取建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并实施以下监管政策:一是创新口岸监管模式。允许区内企业开展贸易商品的保税展示业务,建立专业性保税展示交易平台。二是实现保税网络系统无缝衔接。保税仓库和港口各海关特殊监管区之间,用绿色通道连接,形成便捷的综合性转运体系。利用保税港区与内地保税物流中心货物允许自由挑拨的政策(即大关区之间的联动),实现与内地的功能联动、信息联动、营运联动。三是试点非保税货物以增值税“不退不征”方式进入保税港区。允许临港产业区部分非保税货物根据实际需要,以“不退不征”方式试点进入洋山保税港区运作,加快航运贸易周转、降低运营成本。

6.8 便利交通政策

2016年12月交通運输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2014—2030年)》。《规划》将加快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建设,强化集装箱干线港和长江沿线大宗散货转运枢纽的地位,对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及其沿线地区工业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东中西三大区域联运,具有重要的作用。舟山连岛工程已经将舟山本岛与宁波实现陆路相连,为加快宁波—舟山港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

6.9 人才支撑政策

一是居住证和户籍政策。对符合临港产业导向的企业高级研发人才、高级技术工人等各类人才和紧缺人才,优先支持申办居住证,享受子女在沪就读、参加上海市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缴纳住房公积金等待遇。持有居住证的优秀人才,符合一定条件可转为户籍。二是生活设施配套政策。结合临港产业区规划的修订完善,综合考虑产业配套需求,包含商务、商业、居住、教育、医疗、专业专家论坛、文化休闲等设施,以方便企业职工就近工作生活。三是人才公寓配套政策。增加100万平方米的配套商品房指标,主要用于建设面向企业职工需求的人才配套租赁公寓。在临港产业区布点建设装备产业和物流产业的技术工人实训基地、工程师现场培训基地、博士后流动站和院士工作站。四是加大人才培训支持力度。支持制造业实训基地建设,探索建立工程师实训机制。五是大力支持和提供劳动力培训资助。如通过税收返还、降低公用事业收费、专项补贴来鼓励入驻企业提供技能培训,政府投资建立高质量的培训设施等。

目前主要把握产业集聚和区域优势互为表里的规律,坚持举全市之力推进临港建设,加快形成产业集聚的竞争优势;把握产业功能和社会功能互为支撑的规律,坚持建设功能复合型产业区,增强生活设施配套对产业功能的支撑作用;把握建设投入和产出收益时间不相匹配的规律,坚持培育产业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开发建设的财政平衡机制;把握大工业、大物流、大贸易、大资金的临港经济发展规律,坚持推动产业链条高端化延伸,提升临港产业集群的国际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沈寰,秦华容.新形势下宁波—舟山港临港产业布局优化路径[J].当代经济,2012(8).

[2] 李瑞莎.拓展临港产业链推动滨海新区临港产业发展[J].港口经济,2011(8).

[3] 陈为忠,吴松弟.新时期江苏沿海特色领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港口纵横,2011(8).

[4] 余厚新.临港产业区产业选择及发展布局研究[D].天津大学,2009(12).

[5] 邬珊华,杨忠振,董夏丹.重要临港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临港偏好程度的差异性比较[J].热带地理,2014(4).

[6] 赵昌平,郑米雪.贺雪敏大连港口与临港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7] 郭可.产业结构升级视角下的临港产业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西北大学,2012(6).

[8] 孙弋弋,宋兵.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迈大步[J].中国经济导报,2015,2(17).

[9] 欧阳春香.宁波舟山加快两港一体化建设[J].中国证券报, 2015,2(11).

[10] 俞永均.宁波舟山港一季度实现货物吞吐1.9亿吨[J].宁波日报,2018,4(5).

[11] Yi Zhang;Jasmine Siu Lee Lam Estimating economic losses of industry clusters due to port disruptions[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2016(9).

①基金项目:2017年度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浙江省临港产业区产业布局及政策支持研究——以宁波——舟山港为例”(2017N87)。

猜你喜欢
产业布局政策支持
环保企业发展中政策支持问题研究
国内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政策支持研究
新能源公交车辆发展的政策支持及使用管理
煤炭污染治理需要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我国风电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浅谈城市物流中心建设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我国都市工业园的家具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关于江西省高铁经济发展的思考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和政策支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