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国强
摘 要: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有武术教学的内容和课时,并在全国推广了统一的武术教材,但是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武术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就中学生对武术所持态度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关键词:中学生;武术课程;所持态度;调查;研究
“少年强,中国强”,让学生学习武术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是为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虽然在全国内推广了统一的武术教材,但是在推广和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很多武术工作者对学校武术教学的改革方案不断进行研究,结合中学生对武术课程所持态度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顺利开展武术教学,弘扬民族精神。
一、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是中学生对武术课程所持的态度,调查对象是以中学生为主。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利用互联网搜索中国期刊、体育态度、体育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本课题就能够依据这些文献资料进行研究。
1.2.2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主要是在现场给学生发放《学生对武术课态度调查问卷》,让学生在现场进行填写,然后回收学生填写好的问卷,问卷调查主要对各中学进行了抽样調查,能够了解不同学生对武术课程的看法和态度。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对武术课程所持态度的总体情况还是挺好的,态度水平、认知水平、情感水平、意向水平分别达到3.553、3.751、3.480、3.356,认知水平明显高于意向水平。这说明中学生对武术课程所持态度构成的三部分之间没能达到相一致,存在着差异,对武术课的态度总体不够稳定,是不利于学校武术课程的进一步开展,因此需要重视这方面的情况。
2.1分析中学生对武术课程的认知状况
根据调查表明,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最高的,意向水平是最低的,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态度构成的三成份中,认知程度最高,也就说明了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武术的重要意义。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有83.8%的学生认同和肯定武术的强身健体和提高身体素质的功能,83.5%的学生则认为“武术是中国民族的国粹”,而赞同在学校体育中设立武术课程的学生约占76.3%。这就说明学生对武术的功能和地位有着较高的认知程度,很多学生都希望在学校体育中设立武术课。因为武术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日常生活中,学生可以通过影视作品、武侠书籍、民间传说等了解到有关武术方面的知识。可是深入研究就会发现,中学生对武 术的认知是处于比较模糊的水平,缺乏清晰的认知。于是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根据调查表明,中学生主要是通过武侠影视和武侠书籍对武术有所了解,学校对武术不够重视,对武术的认知影响相对较小,因此中学生对武术的认识还处于比较模糊的水平,武侠影视和武侠书籍通常是有些夸张的,会影响到学生的认知,有些学生会认为武术就是比划、打斗;有些学生认为武术就是像电视上演的一样,能够飞檐走壁,跟超人一样的东西;也有一部分学生认识武术就是跆拳道等体育项目。造成学生会有这些认知的原因主要是:第一武术本身比较博大精深,武术没有明确的定义,会使人们搞不清武术到底是什么;第二社会没有认识到武术的重要性,缺乏有力的宣传和教育,导致人们对武术的认识产生了分歧;第三受到武侠影视与武侠书籍的影响,会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
三、中学生对武术课程的态度分析
综上所述,对武术课的认知和意向这两成份的比较,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也就说明了中学生对武术课程的总体态度不稳定。主要原因是:第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见识到更多的东西,对武术的好奇心自然就不会太旺盛,所以对武术的学习意向会有所下降;第二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即使对武术有兴趣,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学习,因此也就导致中学生对武术课程所持态度不稳定;第三师资配置不足,现阶段各中学的体育教师数量相对就少,武术专业的体育教师就更少了,非武术专业的体育教学在进行武术教学时,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也会影响到学生对武术课程的态度。
四、展望与建议
4.1有关部门要重视武术教学,对武术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改革,改革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4.2选择的武术教学内容要强调突出民族文化特色,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有助于加强民族凝聚力。
4.3教师要不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武术项目具有专业性的特征,现阶段,各学校的专业武术教师数量比较少,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有关部门或是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与培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4.4学校可以定期组织课外武术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可以搞一些课外武术比赛、校间武术比赛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胜心。
结语
我国各地区的学校都开展了武术课,武术项目是我国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武术有着强身健体、锻炼意志、防身自卫等功能,具有专业性、娱乐性、观赏性的特征,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和肯定,在学校开展武术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民族凝聚力,弘扬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牛兴华.关于城市中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情感行为的探讨[J].体育社会学文集.
[2]苏联勇.关于家长对子女参加学校课余训练的态度之实证研究[J].全国学校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研讨论文集和,1989.
[3]邱宜均,等.体育社会心理学与运动学习研究[M].武汉体院心理研究所.1987.
[4]刘树军.对武术运动员训练态度的研究[J].上海体院学报,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