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服务联动推进,科普资源协同发展

2018-09-10 07:22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8年3期
关键词:科技馆长三角场馆

编者按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长三角地区的合作与发展,明确指出“要继续完善长三角地区合作协调机制,加强专题合作,拓展合作内容,加强区域规划衔接和前瞻性研究,努力促进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可见,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是党中央确立的重大发展战略,上海要发挥好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作用。在此背景下,由上海科技馆、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江苏省科学技术馆、南京科技馆、浙江省科技馆、浙江自然博物馆、安徽省科学技术馆、合肥科技馆共同发起成立了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将通过科普场馆这一综合性科普展示与教育场所独特的功能优势,开展馆际间教育、展示、收藏和研究等各方面的深入交流,吸引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科学普及工作,实现长三角地区科普服务的联动推进和科普资源的协同发展,进而在全国发挥辐射效应。

1 共建基础

王小明(上海科技馆馆长)

2018年5月,由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和上海市共同组建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成立,自此长三角城市群合作进入新阶段。由过去的分割式、协作式治理,变为现在的主动对接、深度互动;由过去的经济叠加、产业带重新划分,变为现在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全方位跃升。在这一背景下,长三角正以联盟的方式搭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平台,整合行业资源、深化区域联动,大力提升整体竞争力。

曾川宁(江苏省科学技术馆副馆长)

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产生的,长三角城市群是目前唯一通过国务院批准的世界级城市群,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因此,“三省一市”在全国率先实现区域科普资源融合发展,统筹规划、共建共享、协同发展,为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夯实科技创新的基础,这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内在要求。

长三角地区有上百个大大小小的科普场馆,然而再大的场馆也不能包罗万象,再小的场馆也可以有声有色。因此,未来的发展方向并非大而全,而是小而精。我们要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打造“共商、共享、共赢”的科普平台。这不仅体现了一体化发展的特色,即效率、效能、效益,而且体现了新时期的互联网思维,即开放、协作、分享。

黄荣根(浙江省科技馆副馆长)

目前,浙江省科技館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面积过小、设备陈旧、人才缺乏、经费有限等。在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有利于科技馆发展的运行管理机制。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的成立,对我们来说可谓下了一场及时雨。

柏劲松(合肥科技馆馆长)

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的成立既有基础,又有基因,更有前景。(1)成立基础:区域内各地科普场馆良好的硬件条件和先进的办馆理念,让我们拥有了共同的话题、一致的目标和合作的基础。(2)既有基因:科普场馆业界的馆际交流和区域合作由来已久,建立了兄弟般的“革命友谊”,让我们继承了有情感、有认同的合作基因。(3)发展前景:在最高层次上擘画了长三角一体化的壮阔前景,是形成科普场馆集群优势的重要实践。

2 实践成果

张天宝(南京科技馆馆长)

有一个科技馆,叫南京科技馆。它坐落在科技馆、天文馆和科普街区为一体的主题公园里,在这儿科技与人文相融合,自然与艺术相呼应,为广大的青少年朋友认识科学、了解科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我们坚持科普聚能、人才聚智及合作聚力,推出了“玩转科学课”“跟我玩科学”“科普实验秀”等品牌活动。在此,期望与各大盟员单位建立长效合作关系,共享发展机遇,共谋合作愿景,共建美好未来。

黄荣根(浙江省科技馆副馆长)

浙江省科技馆依托展厅的展品展项,不断拓展和创新教育形式,努力提升教育内涵和水平。我们按照大联合、大协作的“大科普”工作思路,积极寻求社会力量的加入,致力于多渠道、多维度的合作,为公众提供异彩纷呈的活动。科普教育虽然是公益性的,但要办好还需借鉴商业活动的品牌建设理念:有规划、有特色、有亮点、有包装。我们创新思维、精心策划,通过几年的探索和积累,已成功培育出独具特色的科学传播品牌活动,如“菠萝科学奖”“科学+”“科技馆科学院”等,在社会上具有了相当的影响力。

严洪明(浙江自然博物馆馆长)

当下,科普工作迎来了新的春天,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大有可为!科技进步带来了新现象、新问题、新需求,我们要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问改革要动力,问市场要活力,推进博物馆工作的五个转变:由传统的宣传教育向多层次的教育服务转变;由政府单一投入向社会多元融资转变;由科学研究向科学普及转变;由安全保卫向“平安工程”转变;由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从“教育者”到“辅导员”,从“请勿动手”到“请君参与”,从“过去导向”到“未来导向”,从“单一讲解”到“私人定制”,让展品与观众对话。

为顺应国际博物馆发展潮流,浙江省自然博物馆建立了更加多元的知识传播和教育服务体系,保持博物馆对公众的持久吸引力。我们致力于构筑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提升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把新技术、新思维、新理念传达给观众。以生态教育为主题,以青少年为重点,创新教育服务方式,拓展教育服务内容,广泛吸纳社会参与,不断研发新项目,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姚穗(安徽省科学技术馆馆长)

最近,安徽省科学技术馆的新馆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我们的目标定位是“国际一流”“时代特征”“安徽特色”“绿色智慧”,重点强调科普教育理论、展教内容设置、展览形式设计、展示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推陈出新。我们要关注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方向与人类未来的生存发展问题,融入安徽科技成就与文化等地域元素,聚焦重点领域,力争有所突破和创新,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我们要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实现环境设计建设、设施设备选用、运营管理过程的绿色环保,实现从展品展示到数据集成的智慧化,为公众提供良好的参观体验和学习氛围。

随着世界科普场馆建设理念的进步,场馆功能的界限出现了跨界融合的趋势。我认为,安徽省科学技术馆新馆应当是一座融合科学中心、自然科学博物馆、工业博物馆、天文馆和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五位一体”的新型科普场馆。其将以“宣扬安徽科学发展理念、回顾安徽科技发展历程、彰显安徽科技创新实力、展示安徽高新企业风采”为中心,促进科普教育工作与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相结合,与国家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推进相结合。

柏劲松(合肥科技馆馆长)

我们乐于将多年积累的经验与资源进行分享;乐于学习与借鉴长三角先发地区的前沿思路;乐于推动科普场馆联盟成为区域合作的范本。多年来,合肥科技馆走出了一条“以我为主”的展示更新道路,就是以科技馆自身的技术力量为主,提出展区和展品的设计创意、技术方案、制作标准以及具体要求,再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向厂家定制。这锤炼了一支在业界有影响力的展品研发团队,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展品研发体系,积累了一批具有原创性的展览资源。此外,我们还有着数量可观、内容新颖的教育资源包,以及独立承担教育活动策划实施的能力,开发出“流光溢彩”“纸的力量”“空气大炮”等多个主题讲解,延伸出“科普微讲堂”“展无止境”“科学棒棒糖”等系列科普活动。

3 未来展望

王小明(上海科技馆馆长)

希望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能真正成为我国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创新平台。同时,通过资源聚焦,使联盟走向“一带一路”及“海上丝绸之路”;通过“文化科技化”和“科技文化化”,使科普变得更加有温度;通过人员挂职方式,实现各盟员单位跨地区的交流和学习;在“产—学—研—用—展”的过程中,推动长三角科普场馆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张东苏(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

我们要秉承开放共赢的原则,深化区域合作,切实思考联动机制。建议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以交流促互鉴,以项目为牵引,以机制为保障,相互合作,各展所长,促进长三角地区科普教育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相信在所有盟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协同联动将充分发挥科普场馆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推进区域科普服务过程中的引领作用,致力于科普服务与科普产业的高度融合,最终惠及于民众。

(1)开放共享,以放大效应为目的:开放办馆,放大场馆的优势和特色,以形成“1+1>2”的效应。(2)顺应形势,以区域合作为抓手:文旅结合,推进长三角游学,完善公共文化资源,提升公众文化素养。(3)借力市场,以成果共享为试点:多方合作,共同开发科普衍生品。(4)完善机制,以协同发展为根本:由轮值场馆负责牵头策划,秘书处负责协调联络,盟员单位负责配合与支持。

曾川宁(江苏省科学技术馆副馆长)

对于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在未来的运行,我们的设想是将其构建成这样的一个平台:(1)信息的平台。所有合作的前提都是要先掌握第一手信息,才能进行正确的研判。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成立后要实现网站的相互链接,并开设相关专栏,及时推送最新资讯。(2)商洽的平台。除了一年一次的大会,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还可以形成一个圆桌会议的机制,根据不同的主题,通过行业规划、业务探讨、项目建设、活动策划、人才培养等,进行不定期的交流,共同谋划科普事业的发展。(3)交易的平台。科普市场很大,前景很好,但是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围绕科普事业发展将形成更大的科普产业,只有实现事业、产业的双轮驱动,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才能更具活力和生机。

姚穗(安徽省科学技术馆馆长)

众所周知,科技馆建设有三大要素:主體建筑要符合科技馆功能发挥的需要;要有高水平的顶层设计;要满足科技馆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其中,财政的保障、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当然是必不可少的,而科技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则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的成立,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通过这个平台,各盟员单位就可以实现展览互换、人员交流、项目共研等。特别是有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做成以前想做而做不成的事,达成以前想也不敢想的目标。

柏劲松(合肥科技馆馆长)

今天,我们已在业务运行、服务外包等方面,开创了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体制机制变革。明天,我们想要借助大家的合力,实现由外向内的正向传导,破解自身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因此,我们希望沪苏浙皖的各兄弟场馆努力达成科普理念上的认同和情感上的共鸣,提高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希望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注重自身的个性化发展。一体化不是同质化,而是一次各扬所长的创新实践。我们希望在科普创新、资源共享、人才建设等方面取得更大的实质性突破,切实提高公众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获得感。

猜你喜欢
科技馆长三角场馆
北京冬奥会场馆:科技“建”证可持续发展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百年辉煌
——长三角油画作品选之四
基于建构主义的中小学生场馆学习活动设计
找出口
我在四川科技馆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UFI全球场馆地图》发布亚太区展馆总面积为全球第二
科技馆惊魂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