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育本体观体育健康模式管理研究

2018-09-10 03:54:08齐美智
体育风尚 2018年9期
关键词:体育大学生

齐美智

摘要: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大学生身体素质良好,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前提,成为跨世纪的人才。但由于诸多原因,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是社会化程度较低的较为特殊的社会群体。目前,大学生的健康问题正在恶化。许多现象,如肥胖,猝死和自杀已经出现。本文正是基于体育本体观体育健康模式管理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健康问题。

关键词:体育;健康模式管理;大学生;健康体质

全国学生身体健康状况有较大下降趋势。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突出体育活动的“健康管理”运动与健康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无论是从传统的角度还是从现代的角度来看。特别是人们对生命的尊重,通过体育运动延长生命,增进健康的现代观念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甚至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主宰。中国的学校体育具有“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的“客观”条件和“主体”条件。

一、以体育活动为主的“健康管理”模式

突出强调以学生体育活动为主线,紧密结合现代社会“健康管理”的理念。这是学校教育“健康第一”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健康”,“终身体育意识”的载体和举措。建立以学校为基础的“健康管理”模式体育活动为主,需要建立“人”,“财”,“物”的保障机制。

二、树立明确的体育健康观

无论是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还是从新的体育课程健康标准的要求出发,提高体育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和科学教学水平的出发点是一致的。新的精神和现实需要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必须与只适应进行改变。学生身体健康问题的解决和实施不仅在教学层面,而且在学校层面。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前提是以人为本,学生的体质应该更健康。体育教师需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身体健康问题的解决要求我们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联系起来,实现三者的和谐统一。体育教学的概念应从封闭式训练转向开放式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人的感受和价值应该与学生的健康需求的方向相结合。以体育情感培养为基本途径,将体育与健康主体地位的价值观融入到具体的教学方法中,并贯彻到学生的日常教学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学生应该意识到健康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需求,强调个性化的培训,拓宽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

三、提高教师健康管理教学的意识

在具体实施过程当中,首先要掌握学生的身体健康,了解学生当前的健康状况,才能在教学对象的体育教学中进行教学,以达到“因人而异,对症教学”的效应,从而合理地进行课程选择。体育从不孤立,要解决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不能一蹴而就,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现状,抓好强度和数量的规划,结合体育的实际操作。如心肺功能不全的学生,可选择有氧运动训练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目前的大学生肥胖问题也日益突出,可以教学生做一些高卡路里消耗运动的过程。长期的实施,使学生看到锻炼的效果,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发展,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积极性,体育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目前,许多高校体育教师没有完全履行教学义务。相反,他们把教学视为完成的任务,即所谓的教学工匠。师生之间没有情感联系,知识体系也出现在段落中。教师的真正作用不仅限于课堂教学,在学生的生活中应该存在优秀的教师教导学生如何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进行科学合理的锻炼,如何教导学生如何锻炼。如每周运动时间,每日运动强度,运动量与运动强度之间如何计划,如何避免运动的不良影响,教导学生开放运动处方,自己进行运动评估。

四、重视学生体育运动兴趣

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间接兴趣的前提是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正确的学習动机,或对教学效果感到满意。意识培训需要从兴趣出发,无论是直接兴趣还是间接兴趣,都是参与体育运动的动力,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有明确的实践目标,让学生知道并能真正的体验运动的现实意义。

五、培养学生健康思维观念

一个人应该通过体力活动来获得和维持这个状态: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的人在他们的一生中将是健康的。每个人都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运动素质对运动员很重要,健身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健康体育的实施改变了现代社会的观念,提高了国民素质。健康体育教学重视体育锻炼在健康促进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有效地干预学生的生活方式,预防各种慢性病的发生,改变学生行为,增强学生体质,延缓文明病的到来以符合“健康促进”的要求。在现代社会,体育的价值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体育的科学性也大大提高。健康的价值随着体育的大量参与而改变。从世界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中国体育事业的改革来看,终身体育与健康体育已经深入人心,通过健康体育的深入发展,中国一代又一代人“强国”,“强民”的愿望希望终于实现了!中国龙终于以世界之巅为傲!

六、结语

对付弱势群体,要避免这类学生的自尊负担,避免这些学生的厌倦心态。我们应该寻找他们存在的根源,遵循教学规律,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帮助这些学生群体找到突破口,尽其所能帮助他们找到运动的乐趣和有效性,从而打破对体育的结缔。

参考文献:

[1]张晓英.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健康体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02).

[2]付伟平.论高校健康体育观的树立与终身体育[J].教育与职业,2013 (02).

[3]王献军.浅论高校健康体育课程改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03).

猜你喜欢
体育大学生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我为体育狂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新大学生之歌
北方音乐(2017年7期)2017-05-16 00:32:46
论清末体育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