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平
近年来,通化县主动适应城市发展新要求,大胆探索创新城市党建新思路新方法,以区域党建为路径,以夯实基础为根本,以智慧服务为纽带,构建形成党建引领、多方参与、融合并进、整体提升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强化组织融合,实行共促共建,推动从条块分割向区域一体转变。城市基层党建存在条块分割、力量分散等现状,通化县坚持统筹、融合、共享的理念,在总体布局、条块结合、协同用力上下功夫,力争在城市融合共建方面有新突破。一是组织联建,把驻区单位党组织融合起来。实行“大党委”管理体制,以社区党委为基础,依托驻辖区内的行政事业单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社区联合党委,吸纳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兼任社区党委委员,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形成党建工作齐抓、民生难题同解的党建工作模式。二是织密网络,把网格化治理体系建立起来。建立以社区党委、院(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优秀党员为主体的“四级党组织”服务网络,组建 38个院(区)党支部、181个楼栋党小组,选聘154名优秀党员担任网格员,把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实行党委书记负责社区、党支部书记负责责任区、党支部委员负责居民小区、党小组组长负责楼栋的“四级负责”监督模式,推动了党的组织沉底到边。三是扩面共建,把新兴领域党建统领起来。在社区党工委建立了商会党支部,统筹抓好区域内各类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等党建工作,实现对130家小微企业、20多家社会组织兜底管理。商会党支部将辖区内干洗店、理发店、便民超市等个体工商户组织起来,开展了“手拉手惠民帮扶”活动,由社区统一制作“手拉手惠民帮扶卡”发给城区低保户,低保户家庭带着“惠民卡”到会员商店消费享受打折、积分等优惠政策,打造了“社区服务商户、商户服务居民”的便民服务平台。四是资源共享,把服务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在全县社区中推行了“十心十议(意)服务”工作法,成立了以机关领导干部为理事长和副理事长的社区十大中心理事会,动员1464名在职机关党员8小时之外积极投身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群众办好事、解难题、送温暖。截至目前,共开展志愿服务10239人次,认领微心愿1457个,帮助解决问题822件,受益群众近万人。全面推行区域共建“四项清单”制度,制定了党建和服务需求清单、党建和服务资源清单、党建和服务项目清单、党建和服务共建责任清单,有效地推动了社区与驻区单位共建共享。截至目前,已形成需求清单60项,资源清单71项,形成项目86个,并全部得到认领。
强化重心下沉,夯实基层基础,推动从单向发力
向齐抓共管转变。以强化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为核心,在强身健体、固本培元上下功夫,推动社区党组织练内功、强筋骨。一是齐抓共建,夯实基础阵地。近年来,通化县委采取开发配建、政策扶持、财政兜底等方式,加快社区活动场所建设。8个社区实体阵地平均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根据居民群众的需求,统一服务设施,优化功能布局,设置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居民说事点、文体活动室等多个功能室,提高了社区场所的服务效能。在小区建立“党员活动驿站”,为党员搭建开放式组织生活阵地。二是选优配强,育好干部隊伍。对社区党组织书记,注重从政治强、品德好、作风正、威信高的优秀党员中选拔,群众公认度高的优先使用。先后选派11名优秀后备干部到社区担任党组织书记助理,为社区注入新鲜血液。同时,鼓励社区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举办社区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社区干部的为民服务意识。三是创新模式,联管在职党员。坚持三方联动,调动单位、社区和在职党员三个方面的积极性,多形式推进工作。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按照片区、楼栋划分志愿服务网格,把在职党员纳入网格志愿者服务队,定期组织开展活动,引导在职党员自觉参与活动。建立在职党员志愿服务积分管理制度,为每名在职党员发放“社区志愿服务手册”,定期对开展志愿服务情况进行登记积分,采取动态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党员提拔使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通过激励引导,全面调动在职党员自愿服务意识。四是加大投入,落实经费保障。从2014年起,通化县委将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为每个社区提供不少于20万元的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用于特殊群体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创业就业服务、物业管理服务、文体活动服务。制订印发了《通化县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办法》,建立专项经费联动增长机制,实现专项经费保障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增长。同时,每年为每个社区党委拨付5万元的工作经费,确保社区工作正常开展。
强化党建引领,优化服务资源,推动从传统模式向现代理念转变。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政治功能引领服务功能,线上线下整合资源力量,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一是推进服务品牌项目化。探索“社区党建服务品牌项目化管理”工作模式,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分解成一个个党建服务品牌项目,把抽象的工作具体化、实效化。积极推行“N+1”项目帮建工作法,即多个驻区单位帮建一个社区党建项目,对党建项目进行指导,参与品牌服务项目工作,随时掌握社区党建服务项目实施进度和成效。截至目前,共形成“1+1+N”“五民工程”“邻里一家亲”等社区品牌项目30余个,实现社区由“一社一品”向“一社多品”转变。二是推进服务平台智能化。充分利用有线电视网络、互联网、云计算、智能分析等信息通信技术手段,探索建立党建频道、视频会议、电视模块、网格服务四大服务平台,构建智慧社区服务体系,优化党建服务环境,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开通党建频道,向有线电视用户全天候滚动播出基层党建动态。召开视频会议,构建“组织部-社区党工委-社区党委”三级系统,利用视频直播功能,同步开展工作部署、党性教育、业务培训等工作。开通电视模块,整合各类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社会组织、商圈市场等新兴领域资源,提供办事指南、家庭医生、家政服务、就业指导等个性化服务,居民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高质量的服务体验。推行网格服务,构建四级网格架构,由网格员收集社情民意并上报,逐级进行答复和办理,全面提升社区工作和服务效率。截至目前,共收集意见建议168条,解决居民群众实际需求152件。三是推进服务力量社会化。建立“三社联动”机制,形成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开展“小棉袄家政服务”,以政府出资和低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辖区老人提供送餐、送药、卫生保洁等日常服务。围绕服务需求,“定人定时”为社区空巢老人服务,对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通过建立包联机制,由社区志愿者定期对其进行上门服务,并及时将老人的合理诉求反映到社区。
(作者:中共通化县委组织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