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学英
摘 要:文章对在武汉学习的巴西留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及采访,试圖从在武汉巴西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可度、跨文化交际能力、社会生活及学业适应状况、跨文化心理适应及对应策略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以了解在武汉巴西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并针对性地提出教学及管理建议。
关键词:巴西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4-0023-03
Abstrac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was conducted to Brazil students studying in Wuhan, approaching to study on the five aspects including their cultural recognition to China,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heir adaptability to the academic situation and social life in Wuhan, intercultural adapta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se students' cultural adaptation, and accordingly the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Brazil students;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current situation
一、概述
巴西与中国无论从地理环境还是社会文化,都有着巨大的差别,因此,要迅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快速很好地实现跨文化适应是关键。所谓跨文化适应,就个体而言,指处于一种文化背景下的个体进入另外一种文化环境时所产生的身心反应和过程。这一身心反应及其过程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在异文化环境下的身心健康,从而影响着个体的学习效能。一般来说,跨文化适应分为心理适应及社会文化适应两个维度。心理适应指在跨文化适应中所产生的情感反应,对跨文化交际者的身心健康有着较大影响。社会文化适应指能否适应当地社会文化环境以及能否与当地人进行有效交际。本文将对在武汉学习的巴西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这部分学生进入异文化中,跨文化适应状况如何?它对汉语学习有着怎样的影响?面对各种各样的跨文化适应问题时,他们采取了什么样的策略?影响他们进行跨文化适应的有哪些因素?在日渐熟悉异文化的过程中,这批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有着怎样的变化?
本文将重点从五个方面入手进行调查研究:1. 对中国文化的认可度及志向性;2. 跨文化沟通能力及志愿性,其中包括对汉语言及相关知识的运用与掌握,对中国文化的融入及志愿性,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3. 跨文化社会适应状况,其中包括对学习?生活适应状况的调查;4. 跨文化心理适应状况;5. 跨文化适应策略。本文将对两次调查结果作一个动态对比,以了解在武汉巴西预科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及其变化,从中发现巴西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中存在的共性,探寻高效的教育方法。
二、在武汉巴西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现状调查
我们对在武汉巴西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现状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一次是在学生来汉第一个学期中,一次是在学生来汉第二个学期末。第一次共发放5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41份问卷,第二次发放41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问卷41份。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情况调查,包括性别、年龄、国外生活经历等;第二部分采用五度量表调查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现状,对于每个选项,非常不同意为1分,不同意为2分,基本同意为3分,相当同意为4分,非常同意为5分。以下表格为调查统计结果。
(一)对中国文化的认可度及志向性
这部分问卷涉及对中国社会、文化的了解以及对中国文化的认可度。两次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的巴西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可及亲近度方面,呈现轻微下降的趋势,但整体上是持认可、开放的态度的。其中“我喜欢和中国人交流”,“我尊重中国人的价值观”,“我对中国人持开放心态”,前后都达到了4分以上的均值。“我很享受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的差异”方面的分值也较高,而“我认为自己的文化比中国文化好”所得均值则较低,说明接受调查者对中国文化认可度是较高的。在理解中国文化方面,前后调查结果持平。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及意愿性
这部分问卷涉及到在武汉巴西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及跨文化交际的志愿性两次调查结果显示,在武汉巴西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志愿性是较强的。“我能与周围的中国人和谐相处”、“我希望能与中国人进一步相互理解”分值均在4分以上。在跨文化交际方面,从整体上来看,学生认为自己与中国人的交流呈居中状态。但较第一次调查,第二次的调查结果显示这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志愿性呈轻微下降趋势。
两次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的巴西学生对使用汉语与中国学生进行交流的自信度有所提高,对英语的依赖性也降低。但随着语言能力的提高,反而在与中国人交流时自我表达方面有轻微下降。结合跨文化交际志愿性的相关调查结果,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整体上来看,在武汉巴西留学生的交际志愿性是很强的,对自身语言交际能力的自信度也有所提高。但前后比较,与语言能力的提高相反,学生的交际志愿性则呈下降趋势。
(三)社会适应状况
从表3(a)(b)可以看出,学生在中国的生活适应状况良好。其中“我在中国的生活很快乐”、“我在中国的学生生活很充实”分值均在4分以上,“我对中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感到满意”分值也较高,且呈增长趋势。但两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想家情绪较严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想家情绪也在增长,而这一点也许是造成学生跨文化交际志愿性在第二次调查中有所下降的原因之一。
在武汉巴西留学生对在中国学习的满意度呈上升態势。其中“我对在中国的学习感到满意”两次分值均在4分以上,第二次比第一次所得分值有所提高,说明学生对在汉学习情况是持肯定态度的,而“我不能像我希望的那样学习和研究”以及“我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和研究”在第二次调查中所得分值有所下降。
(四)跨文化心理适应状况
在武汉巴西留学生的心理适应状况良好,且呈良性发展态势。虽然“最近我感觉焦躁不安”的分值在平均值以上,但在第二次调查中呈降低趋势。“在中国我经常遇到让我担忧的事情”分值有细微上升,但“遇到不顺利的事情时我会立即感到沮丧”的分值却在下降,说明学生在异文化中适应能力有所提高。
(五)跨文化适应策略状况
两次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基本上采取了积极融入的策略。在遇到困难时,被调查者们普遍表示能得到老师同学的帮助,并且拥有可以帮助自己的中国朋友。但在第二次调查中,总体分值有下降趋势。在积极融入异文化的同时,被调查者也表示与在中国的其他同胞联系紧密,这一项的分值在第二次调查中呈上升趋势。
三、调查结果分析及对策建议
影响留学生交际能力的有语言能力方面的原因,也有对异文化的理解方面;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接受调查的留学生们对在汉的学习和生活都持满意态度,而这些既是跨文化适应的结果,也是促进良好的跨文化适应的积极因素;在跨文化心理适应方面,两次结果显示受调查学生的适应状况良好,并且呈良性发展态势。在调查中,也发现了几个影响学生跨文化适应的问题。其中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想家,而这是影响心情的主要因素;其次是与中国人交际时自信度普遍不高,并随着来华时间的推移,以及汉语水平的提高,自信度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另外,对比两次调查发现,学生在来中国半到一年的时间里,跨文化交际的志愿性整体上有所减弱。
根据两次调查,对于如何管理在汉学习的巴西留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实现跨文化适应,笔者有如下建议:1. 针对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可度及亲近度较高的现状,开展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为学生们提供深入了解体验中国文化的机会,在文化体验中适应异文化,调整自我。2. 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饮食、天气、语言、远离家人等都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学生进入中国后,很容易出现身心健康问题,尤其是想家情绪较为严重。这时,学校和老师对他们的关心至关重要。3. 提供更多与中国学生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显示,由于交流的障碍以及对异文化的理解问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没有明显提高,甚至出现下降态势。针对这一情况,多提供交流交际的机会,提高其交际意愿性及交际能力,是学校和老师应予以关注的方面。4. 强化学习动机,让学生有较强的成就感。调查显示,学生对在汉学习生活的满意度是较高的,而这也是保证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李雅.来华塔吉克斯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7,28(04):92-98.
[2]艾德(Tsoblewu Awovi Mawuedem).来华非洲与亚洲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3]王祖嫘.北京高校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实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6(01):91-96.
[4]孙洁.来华预科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5.
[5]杜可芸.来华留学生间跨文化适应调查与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4.
[6]高浩.在鲁高校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实证研究[J].高教学刊,2016(21):11-12.
[7]肖娴,张长明.非洲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与对策[J].高教学刊,2016(15):9-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