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造景在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2018-09-10 18:17周虹谷石广
中国城市林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滨水景观植物造景

周虹谷 石广

摘要:植物造景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城市滨水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滨水景观的植物运用上,不仅需要考虑景观效果,更需要注重景观的生态敏感性,根据具体需求,合理选择植物。

关键词:植物造景,滨水景观,现代景观

1 城市滨水景观

滨水区域就是路域和水域衔接的地方,滨水区的水陆优势得天独厚[1]。从功能性的角度理解,它不仅是供群众休闲享乐的户外场所,同时也体现了城市景观的生态性、文化遗产性:从城市组成上理解,滨水景观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元素之一,同时兼顾了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2]。

滨水是早期国家之间交流沟通的活动路线,同时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大到京杭大运河、秦淮河沿岸所容纳的文化底蕴,小至凤凰、漓江的小桥流水人家。回顾城市的变化与发展历程,江河不仅影响着城市的文化发展,更是景观构成的重要组成,河流为城市添加灵气与活力,提升城市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城市滨水区域与人居环境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目前,城市滨水公园的开发大致分为修复与维护、开发、再利用3种类型[3]。其中,具有丰富历史底蕴的滨水区域成为当前需要重点维护的对象,通过维护与修复保留现有的整体布局与历史风貌:开发是指土地用途的转化,通过多种方式为城市添加新的滨水景观区:再利用主要针对原有环境的重建(如单一性向综合性的转变,居住区向商业住宅区的转变)。

2 植物在城市滨水景观中的运用

2.1 植物滨水景观的概念

“植物滨水景观”多指水岸线天然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其丰富的层次结构、多样的色彩变化、粗细曲直的线条,形成了白然的韵律与优美的意境。

滨水植物是构成城市滨水绿地景观的元素之一,其自带的景观优越性不仅承载着当地的历史文化,还为城市滨水景观添加了一抹色彩。

水生植物是滨水区域植物的主要组成元素,城市滨水公园中水生植物的选择应该具备一定的观赏价值,典型的有水芙蓉、睡莲、浮萍、千屈菜等。除此之外,滨水植物还包含了水缘湿生植物,湿生植物属于水生植物中的一种,这类植物通常喜欢潮湿的环境、抗旱能力薄弱,一般作为水域和路域的过度植物使用。

2.2 滨水植物应用的现状及要点

对于滨水区的植物选择,在考虑植物带来的视觉效果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敏感性。应根据临水地带的地势高低、水位线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主要考虑3个问题:一是以本土植物或被驯化的植物为首选,滨水地区需要避免发生植物入侵;二是选择喜湿、耐淹性强的植物,达到增加植物存活率的效果,减少后期维修的成本;三是选择根系强韧的植物。由于滨水区的风力往往较大,考虑到安全性与植物的后期利用,应该选择具有一定抗压性能的品种。

2.3 滨水植物的生态效应

滨水区的独特地理环境让它拥有了敏感的生态系统,其群落层次十分丰富。在植物配置中,应充分尊重景观的生态效应,遵循一致、协调、平衡的基本原則。在植物景观规划中,植被的形、色、线条、比例都要求同存异,保持整体一致性,追求局部变化,同时展现生态的多样性,创造让人舒适柔和愉悦的景观空间[5]。

2.4 滨水植物的景观效应

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应合理搭配植物,稳定植物群落,利用植物群种之间的互相补充,形成功能健全的景观环境:根据不同植物物种在空间、时间、造型、生态上的差异来搭配植物。

植物造景在城市滨水区域设计中既要满足大众的审美观念,也要满足群众心理行为上的需求,因此在植物设计上需要考虑人的行为心理。室外空间的开敞性与私密性,也可以利用植物营造,达到“一步一景”的景观效果,丰富空间的层次,同时让空间更具趣味性。

滨水区景观的生态资源良好,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具有较高的景观价值。在对滨水景观区域进行植物造景设计时,需要创造与周围景观相协调的美丽景观,从视觉及美学的角度,达到景观的融合与统一。

2.5 滨水植物体现地域文化

城市滨水区的植物造景逐渐成为一座城市展现文化历史传承的途径,植物设计与城市的文化历史相融合,不仅丰富了景观空间的内涵,同时也承载了城市的历史文化。比如,我国香雪海与十里荷风的设计都是历史文化与植物造景相结合的典型案例。植物选择需因地制宜,不同区域气候不同,对于植物的需求种类就会不同。城市滨水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更是如此。因此,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应该优先选择乡土植物,不仅可以节约经济成本、优化生态系统、传承历史文化、体现地方性特色,还能防止植物入侵,起到生态保护的作用,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活动空间;同时,在合理的情况下,适当地引进植物,选择观赏价值高的外来树种,避免园林植物的单一性,达到多样化的滨水景观设计。

3 案例分析

3.1 白萍江心洲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白萍江心洲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零陵区整体地势呈三山围夹两盆地的形态,呈现向东倾斜的“山”字形地貌总轮廓[6]。气候温和雨水丰富,全年平均气温高于15.0℃,年降雨量1290~1900mm。植物品种较多,乡土植物为主要资源,如香樟、枫杨、鸡爪槭、木芙蓉、朴树等。

3.2 白萍江心洲现状及面临问题

白萍江心洲面积约6.72h㎡,南宽北窄,呈条形状。洲内部地势高差变化较小,最大为6.0 m,南部的中间地段为整个洲地势最高处,约102.0m,地势最低处位于洲头,约96.0m。南北长为1100.0m,东西方向南宽北窄,最宽为160.0m。该地段四面临水,是一个典型的江心洲。此段潇水的常水位为96.0m,枯水位为94.7 m。

根据调查,洲上仅保留了些许乔木和灌木,主要为苦楝(7棵)、构树(8棵)、枫杨(6棵)、乌桕(3棵)、水杨梅(数量多,主要分布在洲的岸边和洲尾)。

3.3 白萍江心洲植物景观设计

根据近些年的水文数据,以及洲内的植物现状分析,由于受自然环境影响,目前洲上的植物存活率较低。针对目前情况,白萍江心洲植物的整体规划设计,根据不同区位的土壤条件、洪水水位等因素,采取以下3种处理方法:第一,南部洲头地区的地势较低,受洪水影响较大,植物覆盖率几乎为零,视野宽广,设计时应该以硬质铺装为主,搭配少量观赏性花卉,形成眺望广场:第二,洲尾的地形设计可以不需变化,以野趣景观为主,植物种植只需顺应地理条件,合理选择植物即可。第三,中间地段土壤情况较好,可以选择观赏性强的植物群落,形成绿荫、花林、滨水等植物景观区。

3.3.1 分区设计

本项目的植物景观主要分为自然野趣植物景观、滨水植物景观、绿荫广场景观、花林景观、风景林和疏林草地6大区。植物种植以片植及群植为主,散植与孤植为辅。

1)自然野趣植物景观区。该区域现状植物群落较为单一,以乔木、灌丛、地被的简单搭配为主,多为散植,尚无明显的景观焦点与轴线。在植物设计中,根据实际情况,重点体现该区域的自然植物景观的自由、野趣之感,因此选用较有野趣特色的粗放型植物(如二月兰、芦苇等),营造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乔灌木选用木芙蓉、枫杨、垂柳、木槿等,草本植物选用二月兰、芦苇、菖蒲、水葱、鸢尾、波斯菊、金鸡菊以及时令草花等。

2)滨水植物景观区。该区域为沿洲驳岸区域,选用水生植物与耐水湿及耐水淹的乔灌木,多以须根性的草本植物为主,在植物造景的同时起到固土护坡的作用。在植物设计中,选用抗性较好的耐水湿植物如池杉、菖蒲、水葱、千屈菜等,同时栽植垂柳,营造一种垂柳依依的优美水景。乔灌木选用池杉、垂柳、枫杨、水杨梅等,草本植物选用石菖蒲、菖蒲、水葱、千屈菜、旱伞草、花叶芦竹、灯芯草、二月兰等。

3)绿荫广场区。该区域为洲中心广场及主道路区域,采用较自然的组团式种植为主,多选用常绿乔木,为广场及道路提供荫蔽的空间。在植物设计中,尽量选用冠大荫浓的行道树种和广场树种(如香樟).也可以选用具有秋季观赏效果的色叶树种,如五角枫。

4)花林景观区。该区域以观赏性为主,多选用春、夏季观花的植物,以乔木、花灌木片林、地被的多层次搭配为主,形成壮观的花林景观。在植物设计中,重点突出大片花林的群植效果,选用具有较高观赏性的花灌木如红千层、紫薇、紫荆、木槿、垂丝海棠、木芙蓉等,同时搭配有美女樱、春鹃、大花萱草、二月兰等地被植物进行群落丰富。

5)风景林区。该区域以观赏秋色叶植物为主,多选用具有秋色叶效果的落叶树种与常绿植物搭配,层次丰富,并提供部分林下活动空间。在植物设计中,重点选用永州乡土树种乌桕和常见的五角枫、鸡爪槭等秋叶树种,形成层林尽染、季相丰富的四季风景林效果,并搭配枫杨、栾树、桑树、苦楝、朴树、构树等其他树种。

6)疏林草地区。该区域多以乔木加地被的形式进行搭配,简洁干净,为游人提供较多的林下活动空间,形成疏密有致、空间开朗的疏林草地。植物选用香樟、木槿、紫薇、红千层、垂丝海棠、乌桕、栾树、鸡爪槭、五角枫、枫杨等。

3.3.2 植物选择

植物選择主要遵循3个原则:一是耐水淹性能要强。江心洲处于水陆交错地带,在高水位时期经常会浸泡在水中,为了保障植物的存活率,所选植物必须能经受得住1周及以上的水淹期,且长势尚良好:二是以乡土树种为主。合理运用乡土植物,不仅可以设计出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也为该地区的文化历史宣传做铺垫。三是景观效果良好。白萍江心洲是永州市的重要风景区之一,所选植物还需具有较为良好的景观效果[7]。植物配置见表1。

猜你喜欢
滨水景观植物造景
浙江城市广场设计分析
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滨水景观在城市生活中的应用
园林景观绿化中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
老城区滨水景观更新后评价研究
《植物造景》课程双语教学实践研究
城市滨水区绿化景观设计探讨
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南通通吕运河市区段生态滨水景观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