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视角下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2018-09-10 16:22田善武,蒲晓敏,许秀瑞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培养机制协同创新

田善武,蒲晓敏,许秀瑞

摘 要:从协同创新视角下,构建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系统结构,对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展开系统动力学分析,协同创新视角下创业型人才培养系统是由国家政策保障层面子系统、高校创业教育层面子系统以及产业协同培养层面子系统有机耦合形成的复杂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为了实现创业型人才培养系统有效运行,创业型人才培养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要有机配合,最终形成稳定的创业型人才协同创新培养系统,实现对创业型人才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协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系统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F 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8)04-0365-05System Dynamics Analysis of Entrepreneurial Talent Cultivation

Mechan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TIAN Shanwu1,PU Xiaomin1,XU Xiurui2

(1.Business School,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

2.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081,China)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the system structure of entrepreneurial personal training mechanism is constructed and the system dynamics analysis of entrepreneurial personnel training mechanism is made.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the entrepreneurial talent training system is a complex system formed by the organic coupling of the national policy support level subsystem,the colleg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level subsystem and the industrial cooperative training level subsystem.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of the entrepreneurial talent training system,all subsystems within the entrepreneurial talent training system should be organically coordinated to form a stabl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raining system for entrepreneurial so as to effectively cultivate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Keywords:Collaborative innovation;Entrepreneurial talent;System Dynamics

0 引 言

創业型人才的培养是实现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目标的重要举措,2015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该文件从9大领域提出了96条政策措施,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实施提供保障。在2017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李克强总理做出重要批示,指出双创活动能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与社会创造力,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机会公平与就业扩大。随着创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有关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得到广泛关注[1-3],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体系以及机制研究现在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创业型人才的成长,与其培养的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协同创新理念体现了系统的思想[4],协同创新系统中政府、企业、高校等创新主体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各主体的相互关联及有机耦合[5]。政产学参与度对创业型人才培养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对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方面,Raposo和Paco认为有效的大学创业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加充分地认识创业机会与专注创业机会,并且在创办企业过程中取得成功[6]。刘建华等从目标机制、动因机制等6个方面构建了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7],对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学生的基础训练与创业能力的培养,重视从培养机制方面提供一系列保障[8]。学者们普遍认为政府、企业、高校合作有助于构建区域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生态系统[9-10]。Lundstrom & Stevenson注重高校创业教育宏观政策与发展现状评价,将其划分为创业促进、创业教育、创业环境、创业融资、初创期的商业支持与目标群体战略创业政策6个维度进行评价[11]。黄利梅从三螺旋理论视角对创业教育进行分析,提出了高校创业教育中打破高校、产业和政府组织边界的模式[12]。

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从协同创新的视角,构建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系统结构,对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展开系统动力学分析,从而理清创业型人才培养系统的作用机制。

1 创业型人才培养系统结构模型

创业型人才培养主体包括政府、高校和企业,创业型人才协同培养的关键在于有效实现对政府、高校、企业各自互补性资源的整合以及利用。从我国当前的创业教育模式来看,尽管从政产学协同培养角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但是,协同培养主体各方的关系较为松散,缺乏有效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在本研究中,对创业型人才培养系统结构模型的构建,从合作驱动机制、联合导师机制、交流机制等方面构建协同创新视角下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系统。

如图1所示,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系统结构包括3个层次,外层为合作驱动机制,中层为联合导师机制与交流机制,内层为协同培养机制。

1.1 核心层:协同培养机制

协同培养机制是协同创新视角下政府、高校、企业协同培养创业型人才的核心机制,其决定了政府、高校、企业的合作教育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能否顺利进行,在创业型人才协同培养中,合作方之间要对如何选取合作的对象以及利益的分享方式进行战略上的考量。

1.2 中间层:联合导师机制与交流机制

中间层机制是保证政府、高校、企业合作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关键机制。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联合导师机制与交流机制,联合导师的选择、指导的内容、责任的分工以及人才之间不同的交流方式都会对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产生影响。因此,提升指导教师水平,构建人才培养多元交流平台和渠道,创造开放式的多元人才交流机制十分重要。

1.3 外层:合作驱动机制

合作驱动机制属于该系统结构的外层机制,合作驱动机制是保证政府、高校、企业各方达成统一共识,树立共同培养创业型人才的理念以及目标,没有合作驱动机制,参与各方就会失去合作的动力。合作驱动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政府、高校、企业合作的紧密程度以及能否培养出优秀的创业型人才。

从国内外已经存在的人才培养模式来看,通过有效整合与利用政府、高校和企业的互补性资源,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为有效培养创业型人才创造独特的条件。推进合作教育的有效展开,提高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高校需要从核心层、中间层以及外层3个层次合理构建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培养主体在资源方面各自的优势,突破原先“封闭式”的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从而为国家实施创新型发展战略提供人才保障以及智力支持。

2 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从系统观的角度对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进行分析,协同创新视角下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系统包括国家政策保障子系统、高校创业教育子系统以及产业协同培养子系统,各子系统分别对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产生作用。

2.1 国家政策保障层面子系统

如图2所示,国家政策保障层面子系统回路路径为:国家政策保障使得政府对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相关支出增加,政府对创业教育的重视与财政支出的增加加大了政府对创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创业型人才水平提升,促进了创业型人才取得成功,创办的企业数量增加,企业税收贡献增大,促进GDP的提升。

2.2 高校创业教育层面子系统

如图3所示,高校创业教育层面子系统回路路径为:加强高校创业教育,学校教学资源投入增加,因此高校对创业型人才培养投入增加,同时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创业教师的授课质量提高,从而使得创业型人才水平提升,创业型人才培养取得成就,創办的企业数量增加,税收贡献加大,促进了GDP的提升。

2.3 产业协同培养层面子系统

如图4所示,产业协同培养层面子系统回路路径为:产业参与协同培养创业型人才,产业层面参与培养创业型人才力度加大,产业与高校合作强度增强,产业培养创业型人才的支出增加,创业型人才水平提高,创业型人才创办企业数量增多,税收贡献加大,促进了GDP的提升。

2.4 协同创新视角下创业型人才培养系统

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不是政府、高校、企业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从而表现出来的系统整体性功能,同时不同系统的子系统,其外部需求和内生动力有着各自的特点。据此,构建创业型人才协同创新培养系统,创业型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关系如图5所示,主要的因果反馈回路分析如下。

协同创新视角下创业型人才培养系统动力学中,模型的回路路径主要有以下几条,分别为

1)GDP增加→+国家政策保障加强→+政府财政支出→+国家对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财政投入→+创业型人才水平→+创业型人才培养成就→+创办企业数量→+税收贡献→+GDP;

2)GDP增加→+高校创业教育→+学校教育资源投入→+教师教学能力→+创业教师授课质量→+创业型人才水平→+创业型人才培养成就→+创办企业数量→+税收贡献→+GDP;

3)产业协同培养→+产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力度(产业与高校的合作强度)→+产业培养创业型人才的支出→+创业型人才水平提高→+创业型人才培养成就(创办企业数量)→+税收贡献→+GDP→+产业参与热情→+产业协同培养。

上述3条回路说明,GDP增加使得国家政策保障能力增强,政府财政支出增加,国家对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财政投入增加,创业型人才水平提升,创业型人才培养取得较大成就,创办企业的数量增多,税收贡献增加,使得GDP增加;GDP增加,高校创业教育更加重视,学校教育资源投入增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创业教师授课质量提高,创业型人才水平提升,创业型人才培养取得较大成就,创办企业的数量增多,税收贡献增加,使得GDP增加;GDP增加,产业协同培养力度加强,产业培养创业型人才支出增加,创业型人才水平提升,创业型人才培养取得较大成就,创办企业的数量增多,税收贡献增加,使得GDP增加。

协同创新视角下创业型人才培养系统是由国家政策保障层面子系统、高校创业教育层面子系统以及产业协同培养层面子系统有机耦合形成的复杂系统。为了实现创业型人才培养系统有效运行,创业型人才培养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要有机配合,最终形成稳定的创业型人才协同创新培养系统,实现对创业型人才的有效培养。

3 创业型人才协同创新培养机制完善策略

3.1 完善国家政策保障机制

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国家以及政府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及扶植,协助高校共同创办各类创业竞赛,各种类型的创业大赛不仅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同时也可以为一部分优秀的项目提供种子资金。

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创业教育的过程离不开强大的外部环境平台,政府需要优化创业环境,在高校设立丰富的创业基金,建立多样化的企业孵化器,尤其是大学生创业园的建设,助力高校发挥人力、技术信息等资源优势,拓宽创业机会,扶植大学生创业企业成长。

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大学生创业资金扶持。倡导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汇聚社会力量,形成完善规范的大学生创业支持系统,为学生在创业资金募集等方面提供强大的法律支撑。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保障创业学生的合法权益。

3.2 提升高校创业教育水平

健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课程是高校培养学生创业素质与创业意识的主要形式,创业教育健康发展,课程的体系化与系统化是重中之重,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知识与技能,并且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品质以及能力,以课程设置、实践活动、教学方法等在内的教育体系为基础,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强化创业实践。高校在进行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以及训练中心等的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的共享。高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富有成效的教育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提升大学生创业的自我认知水平。

建立创业园区和成果孵化基地。学校应当建设创业教学基地、社会实习基地以及注册培训基地等,建立创业园区。在每个创业园区内成立相应的创业园区组织管理机构,负责对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组织指导,为学生在创办企业需要各方面的信息提供咨询服务,有条件的为学生创业启动适当提供小额或者无息资金贷款。

3.3 健全产业协同培养机制

引导企业导师进高校指导创业。通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把产业部门对人才的需求直接反馈到教学培养计划之中,从而有针对性地对高校的人才进行培养,培养的学生也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企业参与到校企协同培养人才中,在新产品的开发、员工培训等方面也能够得到高校的支持。

完善企业实习机制。企业接收大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这与大学生学习期间的劳动时间、劳动报酬等权益缺乏保障有关。应当明确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社会责任,例如可以出台税收优惠办法等,分担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成本,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财政优惠等,让企业积极接收实习生。

完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地方院校应当积极与企业合作,在前期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工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的模式。改变人才传统的培养模式,将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和根本的目标,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促进社会共同参与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之中去。

4 结 语

文中的研究基于协同创新理论,构建了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系统结构模型,对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展开系统动力学分析,通过研究表明,为了实现创业型人才培养系统有效运行,创业型人才培养系统内部的国家政策保障层面子系统、高校创业教育层面子系统、产业协同培养层面子系统要有机配合,最终形成稳定的创业型人才协同创新培养系统,实现对创业型人才的有效培养。为了实现创业型人才的有效培养,需要完善创业型人才培养策略。在完善国家政策保障层面,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政府出台相關法律法规保障大学生创业资金扶持等,在提升高校创业教育层面,健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创业实践、建立创业园区和成果孵化基地等,在健全产业协同培养层面,引导企业导师进高校指导创业、完善企业实习机制、完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等。

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能否成功,创业者的相关背景与心理特质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引入创业者的相关背景与心理特质因素,对创业型人才协同培养机制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展开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有升,陈笃彬.政产学三螺旋对创业型人才培养绩效的影响[J].科学学研究,2017,35(08):1 1981 211.

[2] 陈寿灿,严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大商科创业型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17(08):96100.

[3] 张显悦,郗婷婷.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1):147149.

[4] 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30(02):165174.

[5] 王庆金,田善武,高 昊.协同培养机制与创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创业能力作为中介变量[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5):3843.

[6] Raposo M,Paco A.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J].Psicothema,2011(23):453457.

[7] 刘建华,邱 珂.基于CAS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及对策研究:协同创新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4,34(20):113118.

[8] 刘献君,张晓明,贾永堂.发达国家杰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01):7180.

[9] Kondo M.A public research institute that created and led a large industrial group in Japan[J].Scientometrics,2012,90(01):141162.

[10]傅利平,涂 俊.市场因素、空间特征对大学创新和知识溢出的影响[J].管理学报,2014,11(10):1 4991 506.

[11]Caldwell K,Harris S P,Renko M.The potenti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conceptual tools for applying citizenship theory to policy and practice[J].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2012,50(06):505518.

[12]黄利梅.高校创业教育协同创新机制——基于三螺旋理论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06):2529.

(责任编辑:许建礼)

收稿日期:2018-02-03

作者简介:田善武(1990-),男,山东聊城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产业分析与投资、创新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系统动力学培养机制协同创新
基于随机函数Petri网的系统动力学关联分析模型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研究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大学生网游成瘾的系统动力学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基于SD模型的文化产业发展科技需求仿真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住宅能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