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空间结构视角下优势产业的识别与升级

2018-09-10 01:45郭将,王德地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

郭将,王德地

摘 要:产业升级必须在识别优势产业前提下进行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任何不以优势产业进行升级的产业升级都是产业升级的异化。一国的比较优势变迁决定了一国产业升级的路径。不同地区由于其长期积累的比较优势不同,产业升级的方向和路径也会不同。同时,比较优势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文中正是基于以比较优势动态演化为核心内容的产品空间理论的视角,研究浙江省装备制造业7大产业的生产能力及各产业间的联系。通过产品空间相关模型识别其中优势产业,为产业升级提供方向和路径。文章指出,产品空间决定了比较优势的演化路径,根据对浙江省装备制造业优势产业的识别,产业升级应沿着与现有产品临近度高、空间密度高的方向进行,大力发展通用设备制造业等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的产业,增强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等产品复杂度较低产业的技术含量。

关键词:产品空间结构;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F 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8)04-0397-06Identification and Upgrading of Dominant Indust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duct Space Structure

——Taking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GUO Jiang,WANG Dedi

(School of Management,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China)

Abstract:Industrial upgrading must be carried out under the premise of identifying dominant industries so a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results.Any industrial upgrading without upgrading the dominant industries is the alienation of industrial upgrading.The chang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a countrys industry determines the path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is country.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advantages of longterm accumula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the direction and path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will be different.And,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s a dynamic evolution process.This paper,based on the theory of product space which takes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dynamic evolution as the core content,studied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the linkages among industries of the seven major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Zhejiang province.Through the product space correlation model,the paper identified the dominant industries,and provided the direction and path for industrial upgrading.The paper pointed out that the product space determines the comparatively advantaged evolutionary path.According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dominant industries of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Zhejiang province,Industrial upgrading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direction of proximity to existing products and high product density,vigorously develop the gener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ith a displa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ustries,enhance the instrumentation and cultural and office supplies,machinery manufacturing and other products with low complexity,technical content of the industry.

Key words:product space structure;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industry upgrading0 引 言

產业升级一般包括3个层面的涵义:即微观层面的产业升级,是指企业内部通过技术的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以及新产品的研究开发等手段获取更高利润的过程;中观层面的产业升级,是指产业形态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的过程;宏观层面的产业升级,是指生产要素朝着生产效率更高的产业流动,产业结构体系的不断优化和高效的过程[1]。从以上来看,不管是对国家还是企业,产业升级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产业一旦升级,一国的产业结构就会实现优化,资源的配置效率就会提高,从而推动社会总体生产率的提高。同时,产业升级必然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那么该国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会增强,工业水平不断提高。对企业来说,产业升级不仅使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企业利润增加,企业掌握了核心竞争力。而且工人收入增加,企业有更充足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和技术研发,从而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由此看来,产业升级对推动经济发展大有裨益。然而,事实绝非如此简单。并不是所有的产业都应该进行升级,劣势产业在人为地进行升级时,不仅效率低下,还会浪费资源,最终的结果是产业升级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优势产业的升级还受到了拖延和限制。因此,产业升级必须在识别优势产业情况下进行才是最佳的路径,任何不以优势产业进行的产业升级都是产业升级的异化。而对于产业升级路径的选择一般需要解决3大问题:产业升级的方向、产业升级的幅度以及产业升级中断风险的规避等。而一个国家比较优势的演变都显著影响着这些问题,所以,首先识别出自身的比较优势对产业升级至关重要。值得注意的是,比较优势不是静态的,它是一个动态的演化过程。正如Hausmann等人提出的产品空间结构理论所认为的那样,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需要充分发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比较优势,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2]。因此,比较优势的演化路径就决定了产业升级的路径。

文中以产品空间结构理论为基础分析,以浙江省装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优势产业的识别与升级,这是因为装备制造业是衡量工业现代化水平、国家综合实力和产品国际竞争力重要指标,是整个制造业的龙头。它处于国民经济产业链的中端位置,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虽然浙江省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装备制造业生产规模也很大,但产业结构低端、产业升级困难、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凸显。同时,又面临着产业发展分散、优势产业模糊等考验。因此对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研究具有了现实意义。

1 文献综述

地区经济增长与其产业升级紧密相连,地区生产能力的积累并演化推动着产业的不断升级,产业的不断升级又推动着地区经济的不断增长。国内外学者对产业升级研究的脚步从未停止且不断深入。从最早对产业升级研究的威廉·配第开始,形成了基于宏观视角的产业升级理论。如早期的迈克尔·波特(1990)认为产业升级是资本要素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形成的比较优势[3]。计保平(2014)认为产业内部的结构优化升级是产业升级的坚实基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本质上也是一个产业内部组织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4]。

伴随着分工理论的发展,学者们对产业升级的研究逐渐从宏观层面的产业间升级深入到中观层面的产业内部的升级,其实质就是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价值链由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攀升的过程。Gary Gereffi(1999)认为,产业升级是以企业创新为重要动力的由劳动密集型经济领域向更高利润的技术密集型经济领域不断迈进,从而实现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的过程[5]。马云俊(2010)认为产业升级是该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顺着价值阶梯逐步提升的过程[6]。Humphrey和Schmitz(2000)则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提出了产业升级的4种方式: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跨产业升级[7]。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产业升级的研究多集中于宏观经济视角,分析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之间的联系,或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中观视角,指出产业升级是价值链不断由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的攀升过程。这2种视角下的产业升级实质上是一种线性的、连续的产业升级。然而,产业升级并不都是线性的、连续的,不是“一条道走到黑”,它可能是非线性的,在升级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分岔或断档。而这正是微观视角解释下的产业升级,Hausmann和Klinger(2006)创造性地提出了产品空间结构理论,该理论从比较优势动态演化视角重新审视一国初始能力禀赋对产业升级路径的影响。认为,产业升级是沿着现有优势产业的方向进行的,产品向相关性较近而不是较远的产品转移。而且,临近度越高,产品转换越容易,反之相反[2]。我国学者近年来也开始研究产品空间理论,张其仔(2008)将产业渡引入产品空间结构模型中,有助于理解产业升级中的跨越式升级和发展中国家产业投资的潮涌现象[8]。邓向荣(2016)等从能力积累角度拓展产品空间理论的解释能力,实证分析了产业升级偏离比较优势程度与经济增幅之间的关系[9-10]。

文中主要从产品空间结构的微观视角,通过模型计算分析影响产业升级的相关指标,探究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通过对浙江省装备制造业现状的分析和优势产业的识别,探寻产业升级的路径。

2 产品空间模型构建

产品空间结构理论认为,产品空间具有高度异质性,不同产品所含的生产能力是不同的,这种能力在一种产品向另一种产品生产转换的过程中是具有不完全替代性的[11]。因此,不同的产品或产业的升级路径可能是不同的,其升级方向总是沿着与自身所含能力相同或相近的产业进行,即向具有比较优势的方向进行。那么,如何判断哪些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呢?由产品空间的异质性可知,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品空间比较稠密,也就是生产能力多样化、产品种类丰富、产业间联系紧密,那么产业升级这一“惊险一跃”就比較容易实现。这种生产能力把它称为显示性比较优势,能力的强弱称为产品复杂度,而产业间的联系紧密程度则用产品临近度和产品空间密度来表示。

2.1 显示性比较优势

判断一国的某种产品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或者说是否具有比较优势,一般使用Balassa提出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以下简称RCA)来衡量[2]。当RCA≥2.5时,说明该国家或地区某种产业的竞争力很强;当1.25≤RCA≤2.5,竞争力较强;当0.8≤RCA≤1.25,竞争力一般;当RCA≤0.8,竞争力比较弱。而文中取RCA=1作为一国或地区某一产品是否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的临界值。用公式表示为

RCAi,j=xi/ni=1xijmi=1xij/mi=1ni=1xij

式中,Xij为国家j出口产品i的总值;ni=1为国家j的出口总值;mi=1Xij为世界出口产品i的总值;mi=1*ni=1Xij为世界出口总值。

2.2 产品临近度

产品空间结构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在出口A产品的同时也出口B产品,那么这2种产品就具有相似性。如果世界上只有3个国家出口这2种产品,那么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出口这2种产品的联合概率将会变小。所以,就需要一个测量2种产品之间相似程度的指标,Hausmann等人提出了产品临近度这一衡量指标,公式表示为

i,j=min{P(RCAXi|RACXj),P(RCAXj|RCAXi)}

由于条件概率P(A|B)与P(B|A)并非对称衡量指标,即不总是相等,但为了确定2种产品之间临近度的定值,考虑到同时生产2种产品条件要求较高,故取条件概率的最小值作为产品临近度的衡量指标。从世界范围来看,如果能同时生产某2种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产品的国家越多,则可以认为这2种产品生产所需的生产能力越相似,2种产品间距离越临近,实现产品间升级的难度和幅度会越小;反之则反。

2.3 产品空间密度

产品空间密度是产品臨近度的深入和延续,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一潜在产品向已有产品转换的能力。通过计算这一模型,可以考察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化过程和方向。产品空间密度直接反映了产品转型升级的方向,产品空间密度越大,说明某一产品与该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越接近,该产品升级成为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可能性越大。用公式表示为

Densityx,j=Xiijiij

其中Xi=1 RCAXi>1

0 RCAXi<1

产品空间结构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出口所有与产品i相关的产品,则产品空间密度为1.但是,如果一个国家只是拥有与产品i相似性不高的产品的比较优势,那么产品空间密度较小。而如果这个国家没有出口与产品i相关的任何产品,则产品空间密度为0.所以,根据上文中提出的以RCA=1作为衡量产品是否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的临界值,当RCAXi<1时,Densityi,j为0.

2.4 产品复杂度

产品复杂度(PRODY)是衡量产品技术含量的指标[12-13]。PRODY越大,说明该产品的技术含量越高。由于升级的产业总是由简单生产的技术含量低的领域转向复杂生产的技术含量高的领域,所以,产品复杂度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产品升级的方向,为产业升级提供了路径选择。产品复杂度的公式表示为

PRODY=CXCi/XCCXCi/XC

其中XCi为地区c生产i产品的价值;XC为地区c所生产产品的总价值;YC为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文中将出口产品产值用我国和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产品工业销售产值进行替换,来衡量浙江省装备制造业产业和产品在国内的情况。

3 浙江省装备制造业产品空间结构指标分析 装备制造业是工业的“母体”和整个制造业的龙头,是衡量工业现代化水平、综合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依据。以浙江省装备制造业为例,基于产品空间结构的视角,对影响浙江省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识别优势产业,探寻产业升级的路径。

3.1 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装备制造业主要分为以下7大类: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由于显示性比较优势一开始是研究一个国家内各个产业(产品组)相对出口的表现,揭示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用某种商品出口额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出口总额中该类商品出口额所占份额的比率来表示。所以,在浙江省装备制造业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分析中,以工业销售产值代替出口额。以金属制品业为例,计算公式如下

金属制品业RCA= 浙江省金属制品业销售产值全国金属制品业销售产值 浙江省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全国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

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RCA指数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金属制品业RCA指数在2006—2009年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但在2009年之后,基本是下降的趋势,RCA指数从2009年的峰值1.39下降到2015年的1.07,是所有行业中下降幅度最大的,竞争力强度也从较强下降到了一般。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总体上都在保持上升的趋势,而且RCA指数一直保持在1.38以上的水平,说明浙江省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一直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且竞争力在不断巩固和加强。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RCA指数虽然较高,但在近10年内波动起伏较大,比如在2008—2010年间迅速上升,从1.22攀升到1.49,之后3年又经历了较大的下降和上升,并在2015年竞争力达到最强,从增长趋势来看,未来有很大的可能保持继续的增长。说明浙江省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虽然在全国的竞争力较强,但表现不够稳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RCA指数始终小于0.8,在7大行业中一直保持最低的水平,说明竞争力最弱,如图1所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6—2015年《浙江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通过以上公式计算得出。A为金属制品业;B为通用设备制造业;C为专用设备制造业;D为交通运输制造业;E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F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G为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

3.2 浙江省装备制造业产品临近度及空间密度比较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某一产品与优势产业的临近度决定了产品空间密度以及显示性比较优势的走向。因此,将三者放在一起比较,更能直观地反映出产业升级的方向[14-15]。可以看出,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与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临近度较低,但与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设备制造业的临近度则较高,见表1.

3.3 浙江省装备制造业产品复杂度

产品复杂度是衡量产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的指标,指数越高,说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越高,产品的发展和升级潜力越大。

从图2可以看出,除了通用设备制造业以为,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产品复杂度总体上是上升的,不过通用设备制造业的产品复杂度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变化最大的就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从2006—2015年10年间,产品复杂度增长都超过了2倍,特别是2009—2011年间增长迅速,这与金融危机开始后国家实施的40 000亿投资计划有很大的关系,推动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发展。金属制品业虽然竞争力较强,但近3年来产品复杂度却在下降,说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在下降。与金属制品业相似的还有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设备制造业,产品复杂度不仅很低而且增长缓慢。2006—2009年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与专用设备制造业的产品复杂度差距在逐步缩小,但2009年以后,2大产业之间的复杂度又逐渐拉大,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更快,说明发展潜力更好。

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浙江省及各市统计年鉴。A为金属制品业;B为通用机械制造业;C为专业设备制造业;D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E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F为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G为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设备制造业。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6—2015年《浙江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通过以上公式计算得出。A为金属制品业;B为通用设备制造业;C为专用设备制造业;D为交通运输制造业;E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F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G为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

4 结论与建议

当代中国,加快产业升级是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并大踏步地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根本法宝。文中将产品空间结构理论运用到浙江省区域层面,以2006—2015年的产品数据为样本,经过分析浙江省装备制造业7大产业的产品空间指标,发现了浙江省装备制造业产品空间分布影响比较优势的变动,距离具有比较优势产品越近的产品越容易实现产业升级。

4.1 优势产业的识别

产业升级必须在识别优势产业前提下进行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任何不以优势产业进行升级的产业升级都是产业升级的异化。针对浙江省装备制造业优势产业模糊的问题,通过优势产业的识别,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则不具有竞争优势。这就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方向。

4.2 发展优势产业,加快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

针对产业发展分散问题,特别是优势产业。浙江省要以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发展为重点,扩大优势产业的发展规模。以舟山市为例,如图3所示,由RCA模型测算可知,舟山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RCA指数达到了4.6,属于强竞争力的产业。舟山还有发展船舶工业的良好自然条件和雄厚的产业基础。其地处我国东部海岸线和长江出海口的组合部,背靠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等辽阔腹地,面向太平洋,具有较强的地缘优势,与亚太新兴港口城市呈扇形辐射之势。据舟山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最新統计,舟山规模以上修造船企业已达60余家,规模以上船用配套生产企业30余家,是浙江省最大的船舶产业聚集地[16]。因此,可以建设舟山船舶产业集群,整合产品临近度高的优势产业,推动企业的兼并与重组,提高生产率,培育龙头企业,推进海洋工程项目建设,引进和发展船舶配套产业。此外,虽然金属制品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竞争力较强,属于优势产业,但与其他产业的临近度不高,因此还应加强相关的产业链和配套设施的发展。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6—2015年《浙江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通过以上公式计算得出。A为金属制品业;B为通用设备制造业;C为专用设备制造业;D为交通运输制造业;E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F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G为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

4.3 加快技术创新,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力量源泉,针对产业结构低端,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浙江省要加快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由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可以看出,虽然RCA指数大于1,竞争力较强,但产品复杂度却很低,说明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非常低,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竞争力,面临着竞争力下降甚至消失的潜在风险。所以,技术创新刻不容缓。通过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等手段,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在加大对优势产业技术创新支持的同时,鼓励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如对购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鼓励企业积极开展自主研发活动,提升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竞争力。

4.4 实施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转移不仅有助于发达地区优化产业结构,对于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提升技术能力和促进经济发展更是有长远意义。随着浙江省劳动力、原材料等生产成本的上升,一些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已不具有竞争优势。不仅占用资源,盈利能力也较低。实施产业转移,将中低端装备制造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为优势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潜力。

4.5 发扬“工匠精神”,加大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产业升级的基础,技术工人是中国制造业的顶梁柱,是中国制造的未来,对制造业进行产业升级,必须发扬“工匠精神”。首先,企业要对现有技术工人进行技能培训,使其掌握技术升级后新机器设备的操作和生产方法;其次,政府要大幅度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开设更多与制造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专业,培养技术人才;最后,必须大幅度提高制造业中技术工人的待遇,逐渐形成尊重技术、尊重技术工人的良好风气,让技术工人获得更多的认可和尊严。另外,建立“企业—高校”的合作关系,按照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人才要求,与各大高校进行合作,加大对相关行业技能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张其仔.比较优势的演化与中国产业升级路径的选择中[J].中国工业经济,2008(09):5968.

[2] Ricardo Hausmann,Bailey Klinger.Evolutionof comparative advantage:the impact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product space[R].CID Working Paper,2006:106.

[3]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4] 计保平.产业结构调整决不是“去工业化”[J].中国经济周刊,2014(07):1819.

[5] Gary Gereffi.A commodity chains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global industries[R].Duke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1999.

[6] 马云俊.产业转移、全球价值链与产业升级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07):139143.

[7] Humphrey J,Schmitz H.Governace and upgrading:linkingIndustrial cluster and global value chains research[R].IDS Working Paper,No.12,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University of Sussex,2000.

[8] 伍业军,张其仔,徐 娟.产品空间与比较优势演化述评[J].2012,38(09):2841.

[9] 邓向榮,曹 红.产业升级路径选择:遵循抑或偏离比较优势——基于产品空间结构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6(02):5267.

[10]曾世宏,郑江淮.产品空间结构理论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启示[J].经济纵横,2008(11):2124.

[11]张妍妍.产品空间结构演化与产业升级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12]张妍妍,吕 婧.基于产品空间结构重构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4,34(04):1118.

[13]郭 将,赵景艳.产品空间结构视角下的产业升级研究以江苏省装备制造业为例[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6(03):204209.

[14]毛琦梁,王 菲.比较优势、可达性与产业升级路径——基于中国地区产品空间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17(01):4862.

[15]伏玉林,胡尊芳.产品空间视角下制造业结构转变研究以江浙沪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17(01):39.

[16]王玲玲.舟山船舶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学院,2011.

(责任编辑:严 焱)

收稿日期:2018-04-16

基金项目:上海市软科学项目“企业专利质押融资的风险分担和风险补偿机制研究”(15692102000)

作者简介:郭 将(1978-),男,山西太原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
河南省装备制造业价值链升级机理与路径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江苏加快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探析
中国装备制造业阶段竞争力研究
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探究
江苏省OFDI产业升级效应浅析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关于福建自由贸易区发展理念和辐射带动海西产业升级模式的探究
商贸流通业集聚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