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伟 杨震宇 梁俊芬
摘要:【目的】在考虑经济社会影响的基础上,综合测算广东省22个大型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技术经济效率,为提升广东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运行效率提出政策建议。【方法】针对各示范区所在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差异较大的特点,构建SFA模型,对产出变量进行影响因素剔除,对广东省22个大型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技术经济效率进行实证测算研究。【结果】广东省内经济发达地区有40%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技术经济效率比原来有所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个别城市下降在0.5左右。经济次发达和欠发达地区技术经济效率有所上升,其中,次发达地区主要是纯技术效率上升导致综合技术经济效率上升,经济欠发达地区则是(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上升导致综合技术经济效率上升。【建议】广东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技术经济效率差异明显,经济社会因素对示范区效率有较大影响,今后需创新经营机制,加强财政资金投入,调整各要素投入,加强示范区管理并构建分类评估体系。
关键词: 技术效率;参数前沿生产函数(SFA)模型;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广东省
中图分类号: S1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191(2018)06-1249-07
Abstract:【Objective】Considering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impact, th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of the 22 large-scale agricultural modern demonstration areas in Guangdong was comprehensively calculat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Guangdong agricultural modern demonstration zone. 【Method】According to the serious differenc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environment in each demonstration area, a SFA model was constructed to eliminat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output variables. Empirical estimate study was made on technical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of 22 large-scale agricultural modern demonstration areas. 【Result】In developed areas of Guangdong Province, about 40% of technology efficiency of the agricultural modern demonstration areas declined with a large drop, that of several cities fell to about 0.5. The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of less developed and underdeveloped areas increased, among which the increase in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less developed areas led to an increase in the overall technical economic efficiency. The rise of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efficiency of scale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led to an increase in the overall technical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Conclusion】There are large differences on technology efficiency in agricultural modern demonstration areas in Guangdong Province. Economic and social factors have great impacts on the efficiency of the demonstration areas. The future agricultural modern demonstration areas need innovative operating mechanism, strengthening financial capital investment, adjusting the input of various elements,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and building a classification assessment system.
Key words: technology efficiency;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SFA) model; agricultural modern demonstration area; Guangdong Province
0 引言
【研究意義】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是区域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载体,在促进农业技术扩散和农业增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998年广东省政府批准《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十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实施方案》,截至2003年底,珠江三角洲十大示范区全面建设并通过验收。珠江三角洲十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分布于珠三角的9市15县27镇,总占地面积9300多ha;2003年,在珠江三角洲十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广东省启动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12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截至2007年底全部建成。这12个示范区分布于广东省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12市20县(市、区)27镇(街道办事处),占地面积35320亩(2354.7 ha)。至此广东珠三角十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12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当地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平台,展示了强大的技术经济示范效率,对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自身技术经济效率的状态将对未来进一步发挥示范效应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广东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已经运行十多年,综合测算现有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技术效率并提出改进策略,不仅对示范区将来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还对广东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关于农业示范区的效率评价问题已得到国内外学者较多关注。国外学者如Luger和Goldstein(1991)在评价科技园区效率时综合考量环境、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政策支持和管理水平等因素;Khanna和Kumar(2011)运用截断回归模型测算了500家企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国内关于农业效率测度的方法主要有参数分析方法、保留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三阶段DEA方法、DEA-Tobit模型、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及超效率DEA模型等。常向阳和韩园园(2014)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技术扩散动力及渠道运行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陈新华和王厚俊(2016)将农业碳汇效应及农业面源污染等指标纳入到农业生产效率的分析体系中,应用三阶段DEA方法对广东省21个城市的农业投入产出效率值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各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专业镇发展水平等因素会显著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高;李博等(2016)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并运用泰尔指数分解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差异的结构性原因与外部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苏昕和刘昊龙(2017)使用DEA-Tobit模型测算各省份的农业生产效率,检验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验证了农业合作经营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曾远东等(2017)基于三阶段DEA模型测算西部地区2014年农业生产效率水平和结构,结果发现剔除环境因素与随机因素对测算结果产生较大影响;此外,张建和诸培新(2017)运用前沿生产函数实证分析了村集体组织和农户自发两种类型农地流转对农户土地、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影响差异。【本研究切入点】以往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技术效率的测算,强调技术效率测算方法的运用,着重于分析问题而忽视改进建议,为此,本研究强化了经济社会因素的分析,针对各被测算主体的差异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差异化改进策略。【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引入修正后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方法,以示范区产值和农户收入作为产出变量,以劳动力投入、土地投入和科技投入等6个指标作为投入变量,测算广东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技术经济效率,在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的基础上,并根据广东各地市经济社会因素差异明显特点,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为提升广东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运行效率提供政策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 1 投入和产出变量
表1为投入和产出变量及样本统计分析结果,数据主要来源于广东省农业厅2011年组织的22个大型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调研数据。2个产出变量:针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技术推进和农户辐射两大主要目标,将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技术效率测算的产出变量定义为示范区产值(Y1)和示范区农户收入(Y2)。6个投入变量:劳动力投入(X1)、土地投入(X2)、农业机械动力(X3)、基础设施投入(X4)、科技投入(X5)和物质费投入(X6)。
1. 2 区域影响因素变量
区域影响因素主要指对示范区技术效率产生影响,但又非示范区本身能控制的因素,包括区域经济环境、政府政策、人力资源及自然灾害因素等。表2中数据均来自于《广东2016年农村统计年鉴》,其中,自然灾害成灾面积来源于广东省农业厅2011年组织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调研数据。针对广东实际情况和数据可获得性,本研究选择了5个区域影响因素变量,即当地家庭人均纯收入(Z1)、示范区财政投入(省、市)(Z2)、当地城市化水平(Z3)(由当地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折合后计算)、自然灾害成灾面积(Z4)和中专以上劳动力人数(Z5)。
1. 3 模型与方法
1. 3. 1 SFA模型 模型基本形式为:
Sik=fi(zk;βi)+vik+uik (1)
式中,i=1,2,…,m;k=1,2,…,n;Sik表示第k示范区第i项基本投入变量;Zk=(Z1k,Z2k,…,Zpk)表示P个影响测算结果的经济社会因素变量,βi为经济社会因素变量的影响程度;vik为随机误差项,uik为非负误差项,vik和uik与解释变量Sik相互独立。
1. 3. 2 SFA模型修正 运用修正后的SFA模型,对示范区所处的环境因素或随机因素进行调整和剔除,模型设定如下:
yik=yik+[maxkzkβi-zkβi]+[maxkvik-vik](2)
式中,i=1,2,…,m;k=1,2,…,n;yik表示第k个示范区第i项投入的真实值;[y]ik代表剔除环境和随机因素后的值;βi、 [v]ik分别代表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影响程度。
2 结果与分析
2. 1 Malmquist指數测算结果
测算结果(表3)显示,2010年广东省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技术经济效率平均值为0.44,(纯)技术效率为0.68,规模效率为0.67,有75%以上的现代化示范区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整体处于较低的(纯)技术效率水平;另外,纯技术经济效率比技术效率高0.24,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造成了技术经济效率的部分损失。
2. 2 SFA分析模型实证结果
采用FRONTIER 4.1,将当地家庭人均纯收入、示范区财政投入(省、市)、当地城市化水平、当地自然灾害成灾面积和当地农民劳动力素质等5个经济社会因素变量作为解释变量,进行SFA回归。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在10%显著性水平下,选择的5个经济社会因素变量对各示范区效率测算值均会产生影响;另外,各区域经济社会影响因素变量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产值目标和农户增收目标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不同。以示范区财政投入变量为例,该因素对示范区产值目标为正向影响(0.3531),而对于示范区农户增收目标影响则为负值(-1.3915);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当地城市化水平对示范区产值目标影响为正值(0.4307),而对农户增收的影响为负值(-0.1524)。因此,有必要将不同目标区域影响因素的产出值进行调整,进行更加客观地评价。
2. 3 修正后Malmquist指数模型结果分析
将SFA方法测算出的影响系数代入公式(2),对投入量分别进行调整,采用DEAP 2.1代入新的投入产出数据,对22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技术效率进行测评。测算结果(表5)表明,调研样本示范区技术效率剔除环境影响因素后,总体技术经济效率达0.52,其中大部分示范区技术效率处于0.6左右,(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较大提升空间。
进一步分析结果(图1)表明,调整后的总体技术经济效率有所上升,说明2015年广东22个大型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整体技术经济效率较低,一定程度是由于外部区域经济环境所致,剔除区域经济环境影响因素后,整体技术效率有所提高。剔除区域经济环境因素影响后,个别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技术经济效率发生了较大变化,如深圳剔除经济环境影响后示范区技术效率下降了0.4,韶关和阳江则上升了0.6和0.7。
2. 4 分区域技术经济效率及其优化策略分析
进一步观察区域影响因素剔除前后技术效率结果(表6)可发现,剔除区域经济环境变量影响后,经济发达地区(深圳、广州、珠海、中山、佛山和东莞等珠三角地区)有40.00%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技术效率比原来有所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个别市下降达0.5左右;经济次发达地区(汕头、茂名、肇庆、湛江、汕尾揭阳、阳江和潮州等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梅州、河源、清远、韶关和云浮等地区)技术经济效率有所上升,其中,次发达地区主要是(纯)技术效率(85.71%)上升导致综合技术经济效率上升,经济欠发达地区则是(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为60.00%)同步上升导致整体技术经济效率提升。
为得到各示范区技术经济效率优化策略,本研究采用基于投入的两阶段DEA方法,计量结果(表7)显示,当年的各项投入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过量问题,各经济区域显示出不同特征。从产出情况来看,经济发达地区均达到了最大产出,已经没有提升空间;经济次发达地区示范区产值目标和农户增收都有一定的增长空间;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示范区产值出现负值优化,也就是说降低产值目标可优化欠发达地区现有示范区技术经济效率。从投入变量改进值情况来看,各经济区域都不同程度出现过剩投入(说明财政投入有一定非经济使用情况):经济发达地区主要表现为土地投入和物质费用投入严重过剩,经济次发达地区主要表现为劳动力和物质费用过剩投入,经济欠发达地区主要表现为农业机械、基础设施和科技投入过剩。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广东省大部分示范区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继续追加投资,对于提升示范区的技术效率具有促进效果,与王玉斌等(2012)提出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内部分工协作不够、规模效应不能很好发挥的结果一致。本研究还发现,各经济区域内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是由于规模效率拉低了技术效率的提升,应重点通过追加投资来提升规模报酬,提升综合技术效率。另外,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示范区落入了(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较低的发展状态,是由于当地经济环境不可控因素和示范区投资规模、管理效率和技术引进等共同造成,需要从经营管理、投资规模和管理方法全方位角度进行提升。
本研究发现广东省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的现代化示范区改进幅度差异性较大,与高云等(2016)提出的省份不同对农业示范区竞争力的影响极为显著结果一致。从区域影响因素对示范区技术效率影响的程度和特征来看,经济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影响特征各不相同,本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达地区普遍处于运气较好的区域环境当中;经济次发达地区主要是管理制度和技术引进推广等制度处于评价劣势,剔除区域影响因素后,其纯技术效率大幅提升,从而综合技术效率有所提升;经济欠发达地区剔除区域影响因素后,其(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所提升,说明处于欠发达地区的示范区无论是技术还是规模都处于相对劣势状态。熊曦和魏晓(2016)研究认为,国家示范区创新能力落后的重要原因是创新要素投入与功能效应的匹配性较差、投入与产出的效率不高;本研究测算分析投入变量改进值发现,各经济区域均不同程度出现过剩投入情况(说明财政投入有一定非经济使用情况):经济发达地区主要表现为土地投入和物质费用投入严重过剩,经济次发达地区主要表现为劳动力和物质费用过剩投入,经济欠发达地区主要表现为农业机械、基础设施和科技投入过剩。
耿静超和许晓斌(2007)从基础设施、技术推广、园区企业建设、经营管理制度等全方位分析了广东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经验和成效。本研究受制于数据采集限制,只能从基础设施、科技、劳动力等投入方面进行测算,无法将园区企业建设、经营管理制度等方面纳入模型,因此对广东省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技术经济效率的测算具有一定局限性,也是下一步研究需要改進的地方。另外,本研究采用SFA模型测算,只能从数据上显示各示范区技术效率的差异;在具体研究对策方面需对示范区进行实地调研才能取得更符合实际的政策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也需要改进。
4 建议
4. 1 创新经营机制,提升示范区产业发展效率水平
通过提升示范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示范区内产业发展效率。一方面,把培育和引入龙头企业作为未来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经营的中心环节。运用财政支农资金支持示范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把引导龙头企业与农业现代化化示范区建立联动机制作为发展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经营的关键环节。
4. 2 合理调整示范区各要素投入,实现规模经济
针对广东现代农业示范区技术效率总体发展情况,要提高综合技术经济效率,必须合理调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各生产要素的投入,不仅要追求最大的产出水平,还要不断提高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使各项投入发挥最佳作用,实现规模经济。
4. 3 加强财政资金投入,重点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基本农田保护等投入,着力解决局部工程性缺水等问题。农业部门主要对农业标准建设进行立项,水利部门要对大中型水库及灌渠进行立项,农业开发要对灌渠及水系配套进行立项,土管部门要对中低产田改造进行立项,部门间要相互协作,避免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建设。
4. 4 构建分类评估体系,建立差异化推进示范区整体发展模式
广东各地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技术经济效率的特征并不一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继续发展必须结合自身效率的不足进行变革,而不能盲目按照统一模式发展。不同类型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可以有不同的模式,关键是要突出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提高科技含量,最终达到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的目的。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重点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信息网络建设等,经济次发达和欠发达的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应重点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形成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优势的新的产业体系。
4. 5 加强示范区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示范区所属地区政府要将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作为农业产业发展重点工作来抓。依托示范区建设主导产业生产带、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示范区产业规模化经营,积极与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引入适合本地发展的农业科研成果,促进示范区内科研成果转化,并做好示范和推广工作。
参考文献:
常向阳,韩园园. 2014. 农业技术扩散动力及渠道运行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以河南省小麦种植区为例[J]. 中国农村观察,(4): 63-70. [Chang X Y, Han Y Y. 2014. A research about effects of agriculture technology diffusion power and channel operation on farmers production efficiency—Based on the data of Henan wheat planting area[J]. China Rural Survey,(4): 63-70.]
陈新华, 王厚俊. 2016. 基于生态效率评价视角的广东省农业生产效率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4):94-104. [Chen X H,Wang H J. 2016. Guangdo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research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efficiency evaluation[J].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4): 94-104.]
高云, 詹慧龙, 赵跃龙,李树君,矫健. 2016.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显著性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37(2): 103-113. [Gao Y,Zhan H L,Zhao Y L,Li S J,Jiao J. 2016. Research on significance of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e demonstration district[J].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37(2):103-113.]
耿静超, 许晓斌. 2007. 广东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和发展的探讨[J]. 南方农村,(6):9-11. [Geng J C, Xu X B. 2007.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dong modern agriculture demonstration district exploration[J]. South China Rural Area,(6):9-11.]
李博, 张文忠, 余建辉. 2016. 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农业生产效率地区差异分解与影响因素[J]. 经济地理, 36(9): 150-157. [Li B,Zhang W Z,Yu J H. 2016. Decomposition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district difference of China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under the constraint of carbon emission[J]. Economic Geography, 36(9): 150-157.]
苏昕, 刘昊龙. 2017. 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农业合作经营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J]. 中国农村经济,(5): 58-72. [Su X, Liu H L. 2017. The effects of farmer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within the context of rural labor migration[J]. Chinese Rural Economy,(5): 58-72.]
王玉斌,陈慧萍,黄静,黄蓉,翟捷. 2012. 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J]. 农业经济问题,(7): 26-32. [Wang Y B,Chen H P,Huang J,Huang R,Zhai J. 2012. Modern agriculture demonstration district construction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J]. Issues in Agriculture Economy,(7): 26-32.]
熊曦, 魏晓. 2016.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能力评价——以我国10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J]. 经济地理,36(1): 33-38. [Xiong X, Wei X. 2016. An innovation capacity evaluation of national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A case of 10 National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s in China[J]. Economic Geography,36(1): 33-38.]
曾远东, 王威, 李学术,史思琪. 2017. 基于DEA模型的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1): 37-44. [Zeng Y D,Wang W,Li X S, Shi S Q. 2017. 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 the western region based on DEA model[J]. 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19(1): 37-44.]
張建, 诸培新. 2017. 不同农地流转模式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分析——以江苏省四县为例[J]. 资源科学, 39(4): 629-640. [Zhang J,Zhu P X. 2017.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armland transfer patterns on household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based on surveys of four counties in Jiangsu Province[J]. Resources Science,39(4): 629-640.]
Khanna M,Kumar S. 2011.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J]. Environmental & Resource Economics,50(2): 227-242.
Luger M I, Goldstein H A. 1991. Technology in the Garden[M]. Chapel Hill: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责任编辑 邓慧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