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对老挝社会主义研究的几个特点

2018-09-10 23:45周增亮潘金娥
东南亚纵横 2018年5期
关键词:研究述评老挝社会主义

周增亮 潘金娥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与老挝关系的日益密切,中国学者开始关注老挝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老挝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相关研究成果在过去十年来逐渐增多。这些成果总体上看体现出一些特点,如:研究成果數量逐渐增多,研究内容从简单介绍老挝人民革命党代表大会情况逐渐转向关注其理论动态,尤其是老挝的宗教政策和意识形态建设的独特之处引起中国学者的兴趣,而老挝的党建和国家发展走向也成为学者们探究的新问题。今后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学者对老挝社会主义和老挝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将出现积极发展态势。

关键词:老挝;社会主义;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 D7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479(2018)05-0059-06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Scholars Studies on Lao Socialism

Zhou Zengliang & Pan Jine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loser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Laos, Chinese scholars bega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Laos and Laotian socialism theory, related research results have gradually increased over the past decade. Overall, this research results have som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research results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the research content has gradually shifted from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to its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e uniqueness of Laos religious policy and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has aroused the interest of Chinese scholars; and the partys building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of Laos have become new issues for scholars to explore. It is expected that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ative, Chinese scholars research to Laotian socialism and Laos Marxism will develop positively.

Key Words: Laos; Socialism; Research Review

老挝作为中国周边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十年之前中国学界对其关注很少。过去几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老挝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中老关系迅速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这个安静的国家。由于此前老挝与中国的交往较少,而老挝的理论研究和发展较为滞后,因此,中国学者很少有人关注老挝的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甚至很少知道老挝也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学界对于老挝的研究始于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在过去不到十年的时间里,随着中老两党交往的密切而逐渐多起来。中共中央党校对老挝干部的培训已经开展了十多年,但中老两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交流才刚刚开始。其中,中老两国社会科学院之间的交流尤其是从2013年开始由中越老3国轮流主办的“社会主义国际论坛”,对推动老挝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中老两国的理论交流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交流过程中得知,中国学者与老挝和越南理论界举行相关理论交流研讨会的成果受到老挝人民革命党的高度重视,但老挝本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处于学习和摸索阶段,因而中国学者对其理论研究的跟踪很少。

综观中国学者对老挝社会主义相关问题的跟踪和研究的成果,大致呈现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21世纪以前对老挝党代会文件及其精神进行介绍为主

在一些开设了老挝语专业和课程的高校,如广西民族大学的老挝语教研室,有学者利用语言之便,很早就对老挝党代会的精神进行了介绍。例如,1982年,《印支研究》(现《东南亚纵横》)刊登了一篇简报《老挝人民革命党召开“三大”》。1988年,蔡文枞在《东南亚研究》发表了《老挝的改革》一文,对1986年召开的老挝人民革命党“四大”全面检讨了过去错误的经济政策和借鉴中国和越南的经验并提出一些认识,认为老挝的改革刚刚起步,进程缓慢,广度和深度有限,但这是一种顺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可喜进步。如果老挝能在政治经济上摆脱越老“特殊关系”的桎梏,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改善周边关系,老挝的改革是有新希望的。1996年,老挝人民革命党“六大”召开,吴振刚在《浅析老挝的改革开放》一文中介绍了老挝经济革新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并预测其未来前景,认为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对外联系与合作的扩大,老挝的经济会有更好的发展。聂林坤在《革新开放中的老挝》一文中介绍了老挝在农业、工业手工艺、商业流通和财政货币四大领域不断革新的措施。1997年,吴锡山在《在革新开放道路上的越南共产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一文中指出,老挝人民革命党在“六大”后加强各级党组织的建设,加大思想教育工作力度,提出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5项工程,强化监察和管理体制,既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新事业,又不忘记加强自身建设,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1998年,杨瑞林在《老挝对社会主义运动的调整与探索》一文中回顾了老挝人民革命党建国以来的奋斗历程,总结了其对社会主义探索的历史,指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要靠本国人民根据本国实际去探索,要坚持马列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总体来看,在20世纪80至90年代,关于老挝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文章还没有出现,而介绍老挝社会主义的文章也很少,且大多只是对老挝历次党代会的情况进行介绍,或者对老挝革新开放的成就进行列举,很少有深入研究。

二、老撾人民革命党“八大”以来相关研究成果逐渐增加

自2006年老挝人民革命党召开“八大”以来,中国学界有关老挝社会主义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学者们在研究老挝社会主义探索发展的过程中,大多注重挖掘老挝人民革命党在历次党代会上所提出的内容,注重老挝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动向,尤其是注重在老挝实行革新开放后历次党代会及具体实践中的观点和做法。

谭荣邦在《走向全面革新的老挝》中指出,老挝人民革命党在经受苏东剧变等严峻考验之后,经过认真反思,把马列主义同老挝国情进一步相结合,继续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全面深入推进改革事业,领导老挝人民继续沿着革新开放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党的理论不断走向成熟,力量也不断得以壮大。汪亭友在《老挝继续推进的革新开放事业》中回顾了老挝革新开放事业的历程,总结了老挝革新开放在农村和城市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就,认为经济基础薄弱和西方“西化”“分化”以及“和平演变”的图谋是制约老挝发展的干扰和挑战。陈洪江、梁晓理在《老挝人民革命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探索》中认为,冷战后老挝人民革命党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老挝人民革命党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了人民革命党的执政地位;积极采取灵活务实的全方位外交,国际间的合作日益广泛;继续坚持革新开放政策,制订社会发展目标,开辟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老挝人民革命党和老挝人民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将进一步深化,必将给老挝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何龙群、陶红在《苏东剧变后老挝人民革命党的理论探索和政策调整》 一文中指出老挝人民革命党在苏东剧变后深入研究和探讨列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端正指导思想;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领导地位,掌握好党对国家的领导权;调整经济领域政策,鼓励非社会主义性质经济成分参与国家经济建设;积极、主动与世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党建理论、经济和外交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纪大为、方文在《浅论老挝的马克思主义之路》中指出,老挝人民革命党自“四大”以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定为本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开展经济和政治革新。齐英艳在《马克思主义在老挝发展的经验启示》一文中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在老挝发展的历史进程、理论成果和经验教训,指出其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的启示意义包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夯实党的理论基础;进行革新开放以探寻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发扬独立自主精神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党的领导以确保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成功。张传鹤在《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经济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一文中指出,老挝人民革命党对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经历了3个阶段,即充满“左”倾色彩的社会主义改造阶段、经济政策的初步调整阶段和全面革新开放阶段。实行革新路线后,老挝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展望未来,老挝党和人民只要充分利用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就一定能够实现老挝人民革命党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王蓉霞在《国际关系视角下老挝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一文中从国际关系史发展演变、国际合作、国际战略3个角度分析了老挝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正确性。刘玥在其硕士学位论文《老挝人民革命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中以老挝人民革命党的发展史为基线,对从老挝人民革命党的前身开始一直到老挝人民革命党“八大”期间其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与实践结果做了完整的梳理,在内容丰富性上要胜于其他文章,不过文中所提到的各个具体方面的内容有进一步整合的空间。从这些研究来看,已经从跟踪老挝人民革命党的文件报告、介绍老挝革新的一些做法,开始转向跟踪老挝马克思主义理论新观点的形成和发展。

三、老挝的宗教政策和意识形态建设的独特之处引起中国学者的研究兴趣

老挝是一个佛教国家,老挝人民革命党并未规定党员不能信教,相反,老挝人民革命党认为宗教具有一定的社会作用,入党和信教没有冲突。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课题组专门对此进行了研究,发表了《老挝人民革命党处理宗教问题的探索与实践》。鉴于宗教在老挝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影响和作用,老挝人民革命党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进行了创新,认为宗教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其变化是缓慢的,不会因为社会制度的改变而立即消失;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思想应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要争取利用好佛教,为保卫和建设国家做出贡献;不把宗教与社会制度对立起来,而是寻找其结合点,把佛教教义融合到老挝人民革命党的政治路线和政策中去;认识到宗教的两重性;认识到宗教是国内外敌对势力争夺的重要阵地。这些理论创新不仅加强了老挝人民革命党的执政能力,而且还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老挝社会的稳定,巩固了老挝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应对和处理本国的宗教问题上提供了一些具有老挝特色的经验,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思想一定要与本国的实际相结合;执政党必须以社会主义思想来指导宗教政策;正确的宗教政策是妥善处理社会矛盾、防范社会冲突发生的重要因素;在统一战线中积极发挥宗教界的正面作用;把握宗教这一敏感领域不受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冲击。刘玥也在《社会主义国家老挝对宗教问题的认识与实践》中详细介绍了老挝人民革命党在国情基础上对宗教的认识和体现出的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以及在实践中发挥宗教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作用。

杨智平的 《老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思想理论教育》、马迎公的《冷战后老挝人民革命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莫放春的《老挝人民革命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介绍了老挝人民革命党在意识形态、思想理论建设与教育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杨智平指出,老挝人民革命党“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促进了符合老挝国情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在思想理论建设和理论教育方面,老挝人民革命党提出了社会主义革新路线必须坚持“六项原则” 和“五个观点”,这成为老挝人民革命党领导老挝社会主义革新事业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马迎公认为,正是通过对老挝基本国情的认识,全面加强老挝人民革命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积极开展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理论教育,正确处理好宗教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系,老挝全党全社会的认识才得到了统一,也激发了老挝全党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和智慧,推动了老挝社会主义“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的探索与实践。莫放春总结了老挝人民革命党在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始终忠于和坚持马列主义、凯山·丰威汉的科学思想,坚定社会主义目标,走革新开放路线;始终重视老挝人民革命党的自身建设, 确保老挝人民革命党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稳固坚强;始终忠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做到以民为本。

四、有些学者对老挝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比较研究

有学者把老挝革新的理论与实践放到世界社会主义改革浪潮中,与中国、越南、朝鲜和古巴的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进行比较,在社会主义改革的共性中,發现老挝革新开放的特点。例如, 山东大学党政研究所崔桂田所著 《当代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一书介绍了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和古巴等当今共产党执政国家“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形成的历史概述、理论观点及其主张,以及经济、政治体制及其改革情况。此类研究还包括:常欣欣、余长火的《世纪之初越南老挝朝鲜古巴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特色》, 谭荣邦的《苏东剧变后越、朝、老、古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发展》,崔桂田的《越、老、朝、古四国经济改革比较》和《越、老、朝、古四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张与进展》,保建云的《革新开放以来老挝经济增长特点及与中国和越南的比较分析》,於琰的《越南、朝鲜、古巴、老挝四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比较》,杨竹芸的《越南、老挝、古巴三国社会主义改革与中国的异同》,常欣欣、张子谏的《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新动态·新特点·新挑战——以2016年越南、老挝、朝鲜、古巴为例》等。

其中,谭荣邦注意到,老挝人民革命党针对苏东剧变后各国共产党纷纷瓦解的教训,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强调在党建工作中要提高党对社会的责任感,革新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效率,大力解决好党群关系问题,清除党内腐败现象,维护党的纯洁以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政治体制革新方面,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完善干部制度,提高干部素质,在确保国家政局稳定的前提下,逐步实现领导层的新老交替,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注重以法治国。崔桂田认为,在经济改革上,老挝和越南的改革属于一种类型,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两者的差别在于市场化的程度;朝鲜和古巴属于一种类型,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内对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体制的“改良”,两者的差别在于利用市场因素的多少。在政治体制改革上,老挝的改革有自己的特色,但相同点多于不同点;虽都有一定进展,但都明显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常欣欣和张子谏认为,老挝等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呈现以下新特点:一是重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市场化取向明显;二是强调执政党自身建设,普遍具有执政危机意识;三是注重多样化和多边化对外关系,尤为注重与中国的关系;四是自觉发展社会主义理论,体现本国特色发展模式。

值得肯定的是,於琰通过比较研究看到了老挝意识形态建设的薄弱环节,他认为老挝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没有建立最根本的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体系。老挝改革的一大特点就是弱化意识形态的宣传,对一些重要提法采取模糊手段。如使用“人民民主制度”代替“社会主义制度”,在宪法中没有明确采用马克思主义或者社会主义的提法,而只提到“民主集中制”等等,这样使得老挝整体的政治架构较为模糊,无法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一个清晰的方向。

五、近期有不少学者开始关注老挝人民革命党理论建设和国家的发展走向

近两年来,中国学者对老挝社会主义和老挝人民革命党“十大”的跟踪研究也开始活跃起来,对老挝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党的建设等理论和实践有了更丰富、更全面的认识并产生了一些成果。如:纪大为、方文在《浅论老挝的马克思主义之路》一文中指出,老挝人民革命党自“四大”以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定为本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开展经济和政治革新。方文在《老挝人民革命党对社会主义的新探索》中归纳老挝人民革命党第10次全国代表大会和老挝第8届国会第一次会议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深化认识老挝人民革命党对社会主义的新探索,强调老挝人民革命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老挝人民革命党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不动摇,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发展老中党际和国家关系。方文还在 《老挝人民革命党思想理论建设的着力点》中指出,近年来,老挝人民革命党以开展马列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强化青少年思想理论教育,抢占新媒体思想理论建设阵地,加强思想理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为主要着力点,坚定不移地抓实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推进党的建设。

方文、杨永建在《老挝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文中指出,老挝建国42年以来,老挝人民革命党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发展了人民民主制度理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革新开放路线、社会主义建设目标任务、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等重大理论,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强老挝人民革命党的自身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重视文化建设,发挥佛教服务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作用,融入国际和地区社会,争取外部援助和支持。上述论文相比于其他论文多就政治或经济发展的具体成果展开老挝社会主义研究而言,针对老挝国情和世界发展的趋势采用了一些比较新颖的角度,是值得赞赏的。

对老挝社会主义建设和理论研究的专著,目前笔者只检索到一本专门就老挝社会主义发展以及老挝革新的仅4万多字的小册子,即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员柴尚金所著的《老挝:在革新中腾飞》。该书指出,老挝以发展经济和扶贫减贫为工作重点,不断调整经济政策、改革管理体制,重视民主法制和党的建没,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经济社会发生了喜人变化,其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老挝的社会主义理论。

对老挝社会主义进行整体研究的成果能够在对社会主义国家研究的著作中找到。例如,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潘金娥等著《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国际经验与启示》一书中,设有《老挝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理论与实践》一章,内容有3万多字,这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对老挝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概括的最全面的成果。这一部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毕业生谢泽鑫所写,他通过回顾老挝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历史路径,对老挝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革新的“六项基本原则”和“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社会主义方向的市场经济理论、老挝人民革命党党建理论进行了总结,发现其具有老挝特色、独特的判断和定位、宗教发挥特殊作用等特征,老挝社会主义呈现出日益向好的发展趋势。这也是谢泽鑫在其硕士学位论文《老挝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研究》中表达的观点,他在硕士学位论文中还从历史维度以及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出发,对老挝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历史渊源和实践创新进行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阐述和归类分析,从中发现,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对老挝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认识到老挝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并面临一些挑战。老挝社会主义革新的成就以及老挝对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探索成果值得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借鉴。

六、中国学者对老挝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将呈积极发展态势

从总体上看,尽管中国学者对老挝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已逐渐丰富,研究深度也在加大,但研究队伍和研究成果总体而言依然比较弱。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老挝本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刚刚起步,未有很多建树,还未引起中国学者的充分重视。

在老挝人民革命党 “十大” 上, 提出了建设“凯山·丰威汉思想”的目标, 这将是老挝人民革命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本国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本土化的马克思主义新成果。随着老挝人民革命党理论建设的开展、中老两党理论交流的扩展以及中老两国在“一带一路” 建设中交流与合作的积极推进, 中国学者对老挝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将会有更多成果出现。

猜你喜欢
研究述评老挝社会主义
“中国优秀电影走进老挝”巡映活动落幕
基于文献分析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述评
安徽古代文人曲家剧作文献研究述论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