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术在金融、通信、交通、贸易、物流、能源等领域广泛运用,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稳定而持续的需求。占据垄断地位的发达国家和发展基础较好的发展中国家持续对外大量输出优势软件产品,供需双向扩张的格局将使全球软件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同时非授权软件大规模泛滥、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软件跨境提供的限制等正在制约全球软件产业的良性发展。新兴市场的崛起、人工智能的发展、基于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安全软件服务需求扩张将成为全球软件贸易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软件贸易大数据应用非授权软件软件外包
作者简介:
谢兰兰,廊坊师范学院副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
一、全球软件产业的发展状况与特点
(一)全球软件市场将延续平稳发展态势
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信息科技和产业(IT)总支出35360亿美元,比2015年(35170亿美元)增长0.6%。其中软件市场发展明显优于硬件市场。在云计算拉动下,全球新一代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加速期,软件市场延续平稳发展态势。数据中心系统、软件、IT服务支出在2016年稳定增长。其中,数据中心系统支出750亿美元,比2015年提高3%。尤其是得益于一些超大型机构强劲而持续的需求,全球服务器市场实现了超预期增长;软件支出和软件服务支出分别为3260亿美元和9400亿美元,比2015年提高5.3%和3.1%(表1)。
相比较下,硬件方面需求下降。电子信息产品
电脑、手机、平板电脑和打印机支出6410亿美元,比2015年下降1.9%。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俄罗斯、日本和巴西经济持续低迷,短期无法恢复强劲增长;二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对低成本手机需求增加以及这些地区较低的平板电脑使用率;三是欧亚大陆、日本、中东和北非地区短期内对高端智能装备消费量无法有效提升。
大数据应用是软件市场的重要增长动力。根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Wikibon对全球大数据市场的分析和预测,2016年,全球大数据硬件、软件和服务整体市场规模为281亿美元,增长22%;预计到2027年,在大数据硬件、软件和服务上的整体开支将高达约97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12%。其中大数据服务硬件复合年增长率9%,大数据软件复合年增长率17%,大数据服务复合年增长率10%;在大数据软件细分市场,应用数据库总规模26亿美元,MPP SQL数据库总规模25亿美元,机器人学习应用、物联网应用和数据科学工具链规模相对较小,分别是9亿美元、2亿美元和2亿美元,未来几年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0年规模分别达到63亿美元、18亿美元和18亿美元。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在工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成熟应用,机器人学习应用市场规模将赶超其他大数据细分市场,成为最大的大数据应用领域。
移动互联装备的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全球软件市场的热点,助推了全球移动安全软件市场的蓬勃发展。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报告显示,全球手机安全软件市场将从2016年的20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3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10.3%。增长最快的领域是手机身份与访问管理软件,2016—2021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4.1%。
(二)智慧城市和物联网的迅速发展带动相关领域软件投资的快速增长
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它的实质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商业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构成一个不同部门和系统间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的生态系统,实现城市的智慧化管理和运行,从而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城市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美国市场调查咨询公司MarketsandMarkets的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全球有200多个智慧城市项目。预计2015—2020年智慧城市项目带动的物联网市场规模将从519.6亿美元增长至1475.1亿美元,CAGR高达23.2%。
IDC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吸引投资最多的是物联网领域(基于市场份额),尤其是智能家居技术的长尾投资,预计未来5年内将大幅增长。虽然从技术角度看,硬件吸引的投资额最多,但是软件和服务支出增长最快,尤其是应用软件将占所有物联网软件投资的50%以上(图1)。
(三)中小企业对IT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潜力巨大
IDC《全球中小企业支出半年度指南》显示,2016—2021年,全球最大的软件市场来自于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为员工规模在100人至499人之间的企业。预计全球IT产品和服务收入中有38.5%来自于中小企业。2017年全球中小企业整体IT支出将达到5680亿美元,到2021年将增加1000多亿美元达到6760亿美元,5年复合年增长率为4.5%。
中小企业的IT需求主要用于硬件、软件和IT服务三个方面,这三大类占到全球中小企业技术支出的85%以上。IDC预测2019年全球中小企业IT需求中,软件和IT服务支出将超过硬件支出。其中IT服务增幅最大,复合年增长率为71%;其次是软件,復合年增长率为6.9%(图2)。
2017年中小企业的软件采购主要来自企业资源管理(ERM)、客户关系管理(CRM)和内容应用等三大类。此外,应用开发与部署、系统基础设施软件也将是中小企业软件投资的重要领域。
从地区来看,美国是中小企业IT支出的最大市场,到2017年总体规模将达到1713亿美元。预测期内,美洲占到了全球中小企业IT支出的大约1/3,西欧和亚太(不包括日本)位列第二、三位。从增速看,5年预测期内增长最快的地区是拉丁美洲(复合年增长为6.3%),亚太地区的增长也快于整体市场。
(四)非授权软件全球泛滥,严重威胁全球软件产业的良性发展
商业软件联盟(BSA)在2016年的一项针对全球软件调查
BSA,Seizing Opportunity Through License Compliance:BSA Global Software Survey,2016.的数据表明,尽管相对于2013年的调查结果全球范围内非授权软件的使用率(43%)已经有所下降,但仍然高达39%。即使在银行、证券、保险等网络攻击的主要行业,非授权软件的使用率也高达25%。
按地区划分,非授权软件整体使用率最高的是亚太地区,达61%,相比2013年下降了1%。中欧和东欧地区以58%的非授权软件使用率排名第二,比2013年降低3%;中东和非洲地区占比57%,位居第三,比2013年下降2%。作为全球软件环境最好的地区,北美地区仍然保持全球最低的非授权软件使用率水平(17%),但其涉及的商业价值总额高达100亿美元。西欧地区的整体使用率为28%,下降了1%(图3)。
在两个报告期内,中国的非授权软件使用率从74%下降至70%,是亚太地区进步最显著的国家之一。但绝对使用率仍然高居不下,目前仍有大量系统面临网络攻击威胁,现状不容忽视。
二、全球软件贸易的状况与特点
(一)全球软件贸易增长稳定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数据显示,包括通讯、计算机服务和信息服务在内的全球软件贸易持续稳定增长。2005—2016年,全球软件出口总额由2027亿美元增长至4080亿美元,翻了1倍。其中,计算机服务增速最快,由1184亿美元增长至3531亿美元,翻了2倍(表2)。从区域构成看,发达经济体仍然是主要出口来源国,2016年,发达经济体占比高达70%,发展中经济体占比为27%。但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速明显快于发达经济体(表3);从发展中经济体的区域构成看,亚洲占据绝对比重,2016年亚洲、美洲、非洲的出口额分别为1197亿美元、78亿美元和60亿美元,其中南亚和东亚是出口占比最高的区域,南亚的印度和东亚的中国贡献最大(图4)。
(二)软件外包服务市场容量巨大且逐年稳步增长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政府、金融、通信、交通、贸易、物流、能源等领域广泛运用,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稳定而持续的需求,为软件外包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在新技术、新应用和新模式以及外包服务供应链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推动下,全球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持续增长。美国市场调查机构Statista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总额为3415亿美元,预计每年以5.84%的幅度成长,2017年、2018年分别达到3615亿美元和3825亿美元(图5)。
(三)基于网络安全的外包服务重要性不断凸显
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一系列新技术正在颠覆全球软件市场。其中一个重要变化是,网络攻击和数据泄漏严重威胁着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由此推动了全球安全测试、IT外包、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SIEM)等安全服务需求。Gartner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全球安全支出分别达822亿美元和891亿美元,预测2018年继续保持8%的增长率(表4)。企业在网络安全监督和防范方面的需求推动了与安全相关的软件外包服务的发展。2017年全球IT安全外包服务支出167亿美元,到2018年,这方面支出达185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11%。据Gartner预测,2019年,全球企业对安全外包服务的支出将占安全软件和硬件产品总支出的75%,高于2016年的63%。
(四)软件贸易自由化将越发受制于IT基础设施和政策等软环境
全球数字贸易呈爆炸式增长,数据服务成为越来越多经济活动的基础,包括数据存储、加工和分析等经济活动,都是通过云计算得以实现。云计算在全球范围的大规模应用,正在使全球经济模式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无论初创企业还是个人消费者,政府机关还是中小型企业,云计算都能帮助他们以低成本高收益的方式快速并有效地获取技术和数据服务。这些服务打破了过去少数大企业对数据的垄断格局,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前所未有的互联,空前提高了生产率和市场竞争性。云技术由于实现了技术层面的无国界性,可以在全球市场共享资源和信息,因而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有力助推器。与此同时,由于海量信息存储于云端,亦产生了大量关于隐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网络犯罪等全球性问题。云计算是一种需要跨境运营的服务,在数字技术和云计算的跨国提供方面,大部分国家趋于谨慎和保守。无国界技术并没有在现实跨国贸易中得以实现。BSA对占全球80% IT市场份额的24个国家
分别是日本、美国、德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意大利、英国、波兰、西班牙、韩国、马来西亚、南非、墨西哥、阿根廷、俄罗斯、印度、土耳其、印尼、泰国、巴西、中国、越南。从数据隐私、信息安全、网络犯罪、知识产权、产业标准和国际协调规则、法律环境和自由贸易、IT基础设施数据等7个维度进行量化测评,
BSA,2016 BSA Global cloud computing scorecard,2016.结果显示,只有极少数国家,如美国和日本,有成熟的数据跨境法规,对互操作性相对开放,较少对境外数据外包进行限制;相对于2013年测评结果,所有國家在改善IT基础设施环境方面均取得进展;政策环境改善状况明显滞后于技术的发展,尽管许多国家已经发展和实行了新的网络安全框架、法律和政策措施,但是,除美国和加拿大实行自由贸易外,大部分国家仍然在政府采购中对国内和外国提供商实行差别对待,或设置其他贸易壁垒。发达国家中,韩国(6.2)得分最低。发展中国家中,中国(1.0)、越南(1.4)、南非(1.8),印尼(2.0)和巴西(2.2)得分最低。此外,在产业标准和国际协调规则方面,美国是最积极的倡导者,大部分国家不具备同美国一样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法律和政策框架,因此这方面进展不大,甚至推出了阻碍云计算发展的政策,限制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在数据提供方面的跨境自由迁移。
三、全球软件贸易的发展趋势
(一)全球软件贸易规模将持续增长
全球软件产业供需双向扩张的格局将使软件贸易规模保持持续扩大的发展趋势。
软件产业已经成为基础性经济产业,信息技术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无处不在,在金融、通信、交通、贸易、物流、能源等领域广泛运用。即使是最不发达经济体,都将对信息技术产生稳定而持续的需求,这是带动全球软件贸易增长的内在动力。
在宏观层面上,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减弱,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好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表明,自2017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速结束了持续多年的下滑趋势。IMF预计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达到3.6%,OECD在2017年追踪的245个经济体全部实现经济增长。美、日、欧等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国、俄罗斯和巴西等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均表现出加速的经济增长态势。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还是产业结构升级调整,都将释放出大量与软件需求相关的项目,带动软件贸易规模的扩大。
在供给层面,许多国家将发展软件产业作为战略优先。发达国家为了保持在软件产业上的先发优势,必将进一步在全球市场确立软件产业规则制定中的垄断地位,通过不断挖掘和向外输出新的软件市场需求,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构建软件行业和相关技术标准;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经过多年的持续积累,在软件产业的某些细分领域已经具备相当规模和技术优势,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与发达国家错位竞争,持续对外輸出优势软件产能。
(二)全球服务外包产业向新兴市场转移
全球软件外包产业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趋势性变化,向新兴市场的战略转移是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转移中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推动着新兴市场软件外包服务业迅速发展。
兴起于发达国家的软件服务业,本质上是高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高素质软件劳动力是一个国家软件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发达国家,软件劳动力短缺和人力资本高企造成国内软件劳动力严重短缺,因此需要从国外大量购买软件服务,造成其在通用软件领域贸易顺差和软件服务领域贸易逆差的分化局面。这为软件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裕的新兴市场国家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管理咨询公司A.T.Kearney发布的2016年全球离岸服务外包目的地指数
该指数基于对55个经济体的分析数据,包括金融吸引力、劳动人口技能和可获得性、营商环境等3项主要分指标,以及信息技术预期可交付成果、业务流程外包等辅助指标。排名中,前10名分别是印度、中国、马来西亚、巴西、印尼、泰国、菲律宾、墨西哥、智利和波兰,大部分为新兴市场国家。印度由于工程、产品研发、制造业领域的投资吸引力以及房地产、劳动力方面相对便利性等长期积累下来的软件外包优势位居榜首,中国因治理改善和金融市场自由化等因素位居第二,波兰在欧洲近岸外包中占据绝对优势,马来西亚、巴西、印尼、菲律宾、墨西哥和智利等国家在资源禀赋、政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各有优势,均榜上有名。除了承接业务流程外包必备的人力资源外,墨西哥先进的电信基础设施以及毗邻美国的区位优势,对希望在北美市场开展业务的发包公司极具吸引力。
(三)人工智能重塑软件外包行业,低端软件外包业务将逐渐被取代
业务流程外包是软件服务外包的主要形式之一。发包方将业务进行外包的最大动机是剥离非核心业务,降低成本,以专注保持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经济学人》2016年的一篇文章认为,呼叫中心为新兴市场国家创造了数百万工作岗位,但是人工智能的应用,正在威胁并夺走这些工作。
人工智能在许多领域已经能取代人类的工作。在业务流程外包领域,话务和数据处理等基本的常规性工作,人工智能可以更高效、低价的完成。目前,许多大公司的常规数据监控和基础设施数据维护已经实现了完全自动化,而在更高服务水平上的一些解决方案,如解决代码执行错误或开发新功能,自动化程序亦可以完成40%左右的比例。在业务流程外包领域,一些发包公司正在通过电子邮件或聊天机器人取代呼叫中心,另外一些对外发包的西方公司也正在将语音服务等离岸外包业务收回国内。Everest数据显示,2013—2014年,美国占全球客服中心从业人数的份额从19%上升至21%,业务流程外包正在减少。
数字化和自动化的普及,给许多接包国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纽约时报》2017年6月的一篇报道称,印度IT产业已经开始大量裁员。麦肯锡预测50%~70%的印度科技行业员工可能会在2020年失业。
(四)基于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的软件服务在全球软件贸易中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
对网络风险的应变能力是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全球风险报告》
World Economic Forum(WEF),2017 Global Risks Report,2017.的结果显示,网络攻击是全球最大的安全问题。总体看,全球在网络安全方面的投入仍然不足,目前只有50%的国家部署了网络安全战略。在企业层面上,为了及时适应市场的高速变化,以保持竞争力,未来将有更多企业发展云技术,将企业的运营和财务等功能迁移至云端,大量的IT服务采取云交付模式,数据泄露风险随之增大。在普华永道的调查中,仅有不到50%的调查对象正在采用基本网络安全控制,这为基于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的软件服务贸易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
企业对新兴威胁的意识增强以及向数字化商业战略的演变,促使未来几年成为全球安全软件服务贸易发展的黄金期。与安全服务相关的IT外包、咨询和实施服务,新兴应用安全测试工具,尤其是交互式应用程序的安全测试等是增长最快的领域。此外,根据Gartner预测,由于大型组织希望“在短时间内对设计、构建和运行成熟安全程序的复杂性”加以管理,安全服务与IT外包(ITO)项目的捆绑销售也将大幅上升,比例将从目前的20%上升到2020年的40%。
参考文献:
1.李庭辉:《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发展概览》,《全球化》2017年第4期。
2.方虹、王旭、李静:《全球软件贸易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全球化》2017年第12期。
3.王晓红、柯建飞:《全球服务贸易形势分析及展望》,《国际贸易》2018年第1期。
4.李庭辉:《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现状及趋势》,《全球化》2017年第8期。
责任编辑:沈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