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2018-09-10 02:50
国企管理 2018年5期
关键词:董事长绿色发展

什么样的企业才是世界一流企业?衡量标准有不同版本,但是有一点是公认的,那就是科技创新。

过去十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资源驱动转向技术驱动,新旧动能开始转换。

全面拓展人工智能发展新局面

作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的骨干单位,中国电科在人工智能领域先试先行,率先实践出行业+AI转型升级的新模式与新方法。目前,人工智能已成为中国电科创新发展的新基因、新引擎,在安防、司法、军事等众多方面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未来,中国电科将全面拓展人工智能发展新局面。一是坚持产业驱动,服务国家战略。二是坚持体系布局,突出核心基础。三是坚持协同创新,共建产业生态。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烈宏

我们的定位必须是行业最前沿

我们集团从成立伊始,就对产品产业做了一个定位。我们的定位就是必须是行业最前沿这么一种概念。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是专注于与施工工法密切关联的非标个性化、定制化的高端装备研发,这是我们中国铁建的一大优势。第二个是我们只开发能够填补国内空白,或者说世界空白的产品,也就是说国内有的产品原则上我们不开发;第三点就是所研发出来的产品,科技水平必须处于国内领先。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飞香

实现全产业链创新

在做大做强国有资本方面,中国黄金将从两方面加强部署:一是进一步提升资源质量,提高资源占有率;二是要狠抓科技创新,实现全产业链的创新,同时要在本企业内部培养自己的专家。对于去杠杆,要积极推动市场化债转股,加大风控和还贷的意识,要把有限资金放在高质量发展上。

——中国黄金集团董事长宋鑫

争做“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智能制造的示范企业

中国铁建的工业制造业务10年前开始起步,历经“跟着跑”“并着跑”“领着跑”的“三级跳”,目前已经拥有全球产品种类最多、生产能力最强的隧道装备制造基地,自主研发的盾构机已连续4年占据国产市场的“半壁江山”。下一步,我们将以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为核心,争做“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智能制造的示范企业。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孟凤朝

打造绿色低碳的发展竞争新优势

对能源化工企业来讲,实现清洁发展、低碳发展不仅是当前谋求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应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產业,逐步从单一的传统能源化工产业向多元、低碳、集成的能源化工产业体系转变,着力打造绿色低碳的发展竞争新优势,推动能源化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戴厚良

致力于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绿色发展作出贡献

绿色发展是资源革命的核心,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是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在需要,也是中国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机遇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过程中,企业承担着重要使命,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海油将“绿色低碳”作为公司发展战略之一,致力于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绿色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华

争做行业排头兵

我们要在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新业务等领域争做排头兵。其他事业单元,也要做行业领先的小巨人。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董事长徐平

靠科技“强”起来

再电气化是破解能源发展难题的必然选择,是实现能源转型的根本途径。电能作为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能够实现灵活调节和精确控制,促进终端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引领再电气化进程,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必须把电网发展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必须紧紧抓住电网这个“牛鼻子”,加快电网升级。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舒印彪

创新驱动发展,树起绿色煤电标杆

五年来,哈电集团创新驱动发展,树起了绿色煤电标杆。世界首台最高参数660MW二次再热超超临界锅炉投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锅炉一举成为世界绿色煤电的标杆示范机组;“燃用准东煤超(超)临界锅炉研制及工程应用示范项目”摘得“中国工业大奖”桂冠。目前国内投运的150余台褐煤机组锅炉,95%由哈电集团研制。

——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斯泽夫

我们所有的发明要为别人带来新的成长

今天这个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发展,已经不是单一的一个国家的力量,而是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带来的改变。共赢共享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不能卡别人的脖子,我们所有的发明要为别人带来新的成长。我们不是过去逐利而行的时代,技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短板,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创新。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

创新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所以要宽容

我认为创新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所以要宽容。如果没有宽容,出不来很多创新的成果。另外,创新还是一个持续投入的过程,要坚持。创新要花钱,要持续花钱,花钱短期见不到成果,所以必须要坚持,能坚持下来就能出来东西。第三,创新还是一个精雕细琢的过程,它需要时间,慢工出细活。

——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崔志雄

制造业要提高QCD竞争力

汽车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包括投资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研发密集型等特点。例如工厂、生产线的投入就是各类资源都很密集。汽车企业的竞争我们叫QCD竞争,就是质量、成本和效益的竞争。制造业要提高QCD竞争力。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

推进各领域新兴技术跨界创新

航天科工全集團形成2200多个内部“双创”团队,其中前沿基础探索团队100余个,技术研发和装备研制创新团队1600余个,军民融合创新创业团队500余个。围绕防务装备、商业航天、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智慧产业、应用性基础技术、前沿技术等七大特色领域开展重点工程建设,通过线上平台与线下载体的有力支撑,深化技术创新与“双创”有效结合,推进各领域新兴技术跨界创新。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刘石泉

TCL是中国企业当中PCT专利申请量排前五位的企业

未来更多的需要通过创新驱动,通过在全球进一步提升品牌力、经营管理效率来实现高质量的增长。近五年来,TCL发展迅速,一方面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加大,专利和技术产权在快速的积累,TCL是中国企业当中PCT专利申请量排前五位的企业;二是TCL的海外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逐步走向国际化品牌,如美国、欧洲市场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全球化的业务将会对企业未来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

实现科学技术的突破是实现全球经济复苏的根本

实现科学技术的突破是实现全球经济复苏的根本。ABC(AI、Big Data、Cloud)构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紧密联系的铁三角关系,是新一轮技术革命最关键的三大发展领域。新一轮技术革命,将有三方面影响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一是互联网+的消费;二是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三是互联网+实体经济,即“中国制造2025”。

——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

正确判断未来,才能把握我们公司

华为公司用30年时间慢跑、紧跑、快跑、拼命跑,终于赶在世界发展的时候,跑到了起跑线。我们参加了起跑,通过努力,将来就有希望领先或者第二名、第三名;或者落后,即使落后,也是引领过这个时代的,也很伟大,何况我们可能不是最后一名。我们要正确判断未来,才能把握我们公司,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正非

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一个战略支撑

过去的40年里,无论是中国市场,还是中国的企业,都取得了世界经济史上从未出现过的革命性突破。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一个战略支撑。现在科技公司在创新方面,主要围绕着数字化、智能化展开。用数据能力和人工智能技术去服务实体经济,不应该仅限于服务业、还要把制造业、农业纳入进来,让传统一二三产业都能够实现从信息化向数字化迭代。

——京东金融CEO陈生强

猜你喜欢
董事长绿色发展
一次特别的考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追踪绿色的秘密
打错了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