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与文艺美学

2018-09-10 19:56唐万涛郑凯
大东方 2018年6期
关键词:文学艺术解码传播

唐万涛 郑凯

摘 要:文学艺术中呈现的符号美学,有作者在创作中根据自身的理解而生产的符号产生的美,有文学艺术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美,有文学艺术在受众解读中展现的美。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解释过程与理解方式,如何准确地理解文学艺术中的符号美学,论文从编码传播解码的角度进行研究,给读者准确地理解文学文提供另一个视角。

关键词:文学艺术;文艺美学;符号美学;传播;解码

一、文学艺术符号传播的美

文学艺术符号传播的美。文学艺术符号的传播,从古至今,因为经济技术的发展,其传播形态也就有着显著的差异。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传播途径主要是口头传播,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后,便迎来了铅与火的传播时代,其传播效率显著提升,而后进入以电为基础的声音到图像到互联网的传播时代。从口头传播到铅与火到数字化传播,不同的传播时代呈现着不同传播形态的美。

1.口语传播

资源有限的口头传播时代。这一传播形态所呈现的美主要表现在信息转换间的差异性上。在这一传播过程中,声音语言与肢体语言占主体,更具有地域化的特点。声音语言展现的是个体独特的发声与表达方式,不同的个体呈现的表达方式千差万别。在这个传播的形态中,传播双方多是处在同一时空环境内,双方深切地感受着对方的言行。这里文学艺术符号传播所呈现的美主要以声音和肢体语言作为承载体,并有着少量的岩画与装饰品作为表现形式。这一时期,文字还没有发明,只有传播的声音以及以实物形态存在的装饰品,这种传播形式的美,主要体现在文明程度较低的史前社会形态中。

2.铅与火传播

当文字发明以后,文明便被记录下来。最早出现的文字是甲骨文,其最主要的社会功能是占卜祭祀。文字的出现,使得文明的传播方式就有了显著的变化。掌握文字的阶层便掌握了社会的话语权,进而形成社会的统治阶层。甲骨文之后,文字介质先后经历青铜器作为文字承载体,竹简的广泛使用,之后纸的普及运用。在这漫长的时间段里,无疑这种铅与火形态的传播时代有着极其美妙的形式。首先,甲骨文的传播,文字刻画于骨片之上,文学艺术符号在传播过程中根据骨片上的文字呈现形式给予内容的判定和推测,是以一种神秘莫测的符号美学呈现在大众面前。这时候的文字解释牢牢掌控在统治阶层的手中,除此之外的大众没有解释的权力。进而这时候的传播带着神秘的美,同时也是强制性的美。而后金属材质作为文字的承载体,与甲骨作为文字承载体的阶段并没有明显的差异。考古发现的刻有铭文的青铜器足以作证其文学艺术符号蕴含着一种流传以供纪念的美学意义。

竹简的广泛使用到纸的普及。这个阶段的文学艺术符号的变化是一种统治阶级对文学艺术符号解释权力被技术的发展而强制下放的过程。进而文学艺术符号的美学变化得以显现,例如字体的变化,即篆体、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演变。这个时期的文学艺术符号传播表现的美,具有较为通俗的表现形式,普通人能理解这样的符号所呈现的内容,不能说所有的人都能理解这样的文学艺术符号,但是这以传播方式给了一个认识这一符号的途径。

3.数字化传播

在这一传播时代到来之前,经历了一段过渡时期,即以广播、电视影像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文学艺术符号传播时代。在这个过程中文学艺术符号的传播更倾向于以声音与视觉影像的方式传播。声音的传播倾向于口语化,简短化,这便是以声音为主的传播形态的美学的演变方向。电视影像相较于声音则是更通俗更直观些。

数字化传播这一传播形态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传播形态日渐唱衰的今天,以文字、声音、影像高度融合的以数字编码为内核的互联网数字化传播使文学艺术符号的美学形态发展了颠覆性的转变。任何一个能接触到互联网的个体,便能通过高度发达的技术媒介进行文学艺术符号的生产。其传播的效率也是空前的。时空的界限几乎被消解。长尾理论的应用更是无处不在,主流的文学艺术符号美学在长尾的头部,然而其尾部则可以无线延伸作为大众独特的审美形态的表现。

二、文学艺术符号传播解码展现的美

文学艺术符号传播解码展现的美,不同时期其表现也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机械权威解码展现的美,第二阶段是联系分散解码展现的美,第三阶段是融合互动解码展现的美。

1.机械权威解码

这一阶段呈现的美,主要表现在权威。这时期的解码集中在少数拥有庞大权力的人手中。他们所获取的编码,可以任由自身的解码而后进行传播。其能考虑到的制约条件可以忽略不计。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美就表现为单一的美,有规则的美。甲骨文上的文字,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图式,这些所有的文学艺术形态都是按照统治者的要求进行编码创造。大众只能按照统治阶层所创造的编码进行认识。进而这一机械权威的解码所呈现的美是不可逆转的。

2.联系分散解码

联系分散解码展现的美,倾向于民间对于文学艺术符号有着独特的见解。这一时期的解码方式,是以群体为中心。不同的群体其领袖不同,以字体变化为例,越往后发展,形成的派系越多,学习者的效仿对象愈多。实现联系分散的解码学习。同样的,对于文学艺术符号,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解码释义。以儒学、佛教、道教为例,这三者对同一事物则是不同的解码,儒学强调入世,佛学强调出世,道强调自然。这个阶段的文学艺术符号传播所展现的美是纷繁的,美的呈现形态也是着重思考的。

3.融合互动解码

融合互动解码表现的美,是以个体的喜好为依据。因为技术赋权,草根文化的膨胀,最为直观的表现形式,直播平台的迅猛发展,网红的异军突起。随着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文化的改变,文学艺术符号解码展现的美走向个体化,独立的个体拥有其独特的解码方式。当然这个解码过程中也不否认个体会受到整个网络环境与现实环境的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文学艺术符号传播解码展现的美正往小众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譚好哲.论文艺美学的学科交叉性与综合性[J].文史哲,2001(3).

[2]张政文.从文艺学、美学到文艺美学建构——论康德对近现代文艺美学的理论贡献[J].文史哲,2006(1).

[3]康德.判断力批判(英文版)[M].伦敦:伦敦大学出版社,1918.

[4]李泽厚.美的历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0.13.

[5]陶水平,徐丽娟.新时期文艺美学学科的崛起与转向[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

[6]姚文放.文艺美学走向文化美学是否可能?——三论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J].社会科学战线,2005)4).

[7]张盾.文艺美学与审美资本主义[J].哲学研究,2016(12).

[8]王元骧.“文艺美学”之我见[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9]刘依,高小康.民间文艺美学:客体,镜像到分享[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7(4).

[10]尹庆红.文艺美学研究范式的转型与审美人类学的兴起[J].江苏社会科学,2008(2).

[11]邢建昌,朱铁梅.文艺美学:走向一种文化批判理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作者简介:

唐万涛(1993—),男,土家族,重庆黔江,陕西理工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文艺社会学方向。

郑凯(1992—),男,山西大同,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现就职于成都精诚以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文学艺术解码传播
解码 四十五度仰望天空
文化解码
文化 解码
文明 解码
脱下工装 你也可以是诗人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导向
舞蹈编导中的文学艺术表现技巧分析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